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道路弱势群体的保护一直以来都是交通事故研究的重点,随着汽车主动安全的发展,行人AEB系统处于快速发展的巅峰时期。针对骑车人的AEB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基于中国本土交通特点的主动安全设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据此,基于采集真实的事故案例,对事故进行特征分析,以事故特征为基础分析中国道路环境下的事故工况,同时选取事故重建所需的事故采集信息,并运用PC-Crash对事故案例进行重建,将重建后的各运动参数输出建立事故前危险工况数据库作为AEB仿真的数据基础。接着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作为AEB仿真依托的对象,用于计算各参数设置下的运动响应。最后设计一种基于GUI的AEB仿真技术开发平台,对AEB系统参与下的事故过程及结果进行展示,并建立AEB系统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系统效用进行评估,为探测目标为电动两轮车骑车人的AEB系统的测试场景及适应性设计的改进提供了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素有“自行车王国”之称的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我国盛极数十年的自行车行业逐步陷入衰落,而电动自行车一问世即以连年翻番的高速发展至今,自行车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比作是一场百年一遇的正待治愈的经济大病;那么,中国政府采取巨大的刺激经济政策,释放大量的流动资金来实现保八目标,则取得了率先病愈的机会。但是,各行业康复的程度却明显不同。一方面以国家基建项目和国有资本为主的相关产业大面积受益;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流入到楼市与股市,形成过去的一年楼市的畸形上涨和股市的高歌猛进的形势,而相当多的以民营资本为主的中小企业仍没有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仍在艰难中前行。 相似文献
5.
济南木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前不久在山东济南举办的“2009山东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及零部件展览会”上推出了一款富有创新色彩的太阳能电动两轮车。此款电动两轮车新品设计新颖、结构独特,给人在视觉和触觉上颇有一种特别新鲜的感觉,因此,前往展台参观的观众也较多,现场人气较旺。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连续5年保持了GDP两位数增长,终于在2008年的第四季度因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而滑落到只增长6%,从而使得2008年全年GDP只增长了9%。在2009年的头几个月里,我国仍将受到整个世界经济下降惯性的;中击,经济增速继续放缓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政府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接连不断地出台包括扩大内需和扩大投资在内的强有力刺激经济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轿车-自行车事故中骑车人的骑行姿态对其头部损伤的影响规律,首先采用PC-Crash软件建立自行车、骑车人和轿车模型,进行4组不同背角范围的仿真并分析骑车人骑行姿态对头部损伤的影响。接着,从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数据库中挑选出79例轿车-自行车事故,用于分析实际案例中坐姿对头部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最后,通过多项式拟合,建立了在4个姿态分组下,头部碰撞速度、绕转距离和损伤程度与车速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骑车人头部的损伤程度随轿车碰撞速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骑车人的背角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以开发、生产各种轮胎(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车辆专用轮胎)为主业的正新轮胎制造公司,在庆祝正新轮胎创建20周年之际,开发成功了一种代表国内领先技术的轮胎新品——“神盾王”电动两轮车轮胎,并在“第9届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展”上.隆重推出。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次贷危机蔓延成全球金融海啸,让世界各国陷入经济萧条的恐慌之中,这是2008年的特征。2009年,经过各国政府不遗余力地采取刺激经济措施,才使得世界经济逐渐好转,但金融海啸余波不断。出口约占GDP35%的中国,在政府采取4万亿投资和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等诸多措施的推动下,实现GDP“保八”的目标已经不成悬念。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汽车与电动两轮车碰撞事故中,自动紧急制动(autonomous emergency breaking,AEB)系统的横向触发固定宽度是避撞失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汽车AEB系统的避撞可靠性,本文在分析了汽车与电动两轮车碰撞临界工况的纵横向TTC(time to collision)差值范围的基础上,建立了AEB纵横向触发TTC差值模型。基于PreScan、Matlab/Simulink和CarSim仿真平台建立2种典型的汽车碰撞电动两轮车事故场景,并与横向触发宽度固定为1.75和3.75 m的AEB策略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AEB纵横向触发TTC差值模型在避撞率中表现更优,在汽车速度低于54 km/h时均能实现避撞。在典型场景1中避撞率为88.9%(45例),未避撞事故碰撞平均速度从70.6下降到29.7 km/h;在典型场景2中避撞率为80%(30例),未避撞事故汽车平均碰撞速度从66降低为18.2 km/h。AEB纵横向触发TTC差值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鲁棒性,提高了汽车与电动两轮车道路安全性,为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开发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电动两轮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导致相关的事故伤害日益严重。为研究电动两轮车-机动车碰撞事故中电动两轮车骑行者受伤程度的影响因素,以中国事故深度调查(CIDAS)数据集中的1 246起电动两轮车-机动车事故案例为基础,对比随机森林、XGBoost和LightGBM这3种集成学习模型性能,基于准确率等指标选用性能最优的LightGBM模型进行电动车骑行者受伤严重程度预测。结合SHAP可解释方法,进一步分析发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电动两轮车骑行者抛出距离对死亡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阈值效应,电动两轮车骑行者被抛出距离小于5 m时,不易发生死亡事故,超过5 m时,抛出距离和死亡风险呈正相关;事故发生地为市区外或公路上以及与载重物车辆相撞能显著增加电动两轮车事故中骑行者的死亡风险;电动两轮车不加装脚蹬、座位高度大于70 cm、车把宽度为61~65 cm、车把设计形式为向后弯曲或牛角状等因素可降低死亡风险;与电动两轮车骑行者相关的降低死亡风险的因素包括女性、年龄在30~50岁及对事故发生地环境更为熟悉。 相似文献
15.
越南,庞大的两轮车数量蕴藏着惊人的零配件和维修服务大市场。这是中国两轮车国际展览会(越南)项目负责人戴贤俊经理日前对本刊记者说的话。戴经理说,越南人口众多且年轻化,是两轮车的主要消费群体,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越南民众有着强烈的两轮车情结,两轮车已经成为越南民众长期以来的重要交通工具。由于越南两轮车基数庞大,加上当地提高汽车牌照费等政策的出台,使得越南国内对两轮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戴经理还介绍,越南本土基本没有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配件生产工厂,所有的 相似文献
16.
人机共驾阶段人类驾驶员对驾驶环境保持较高的风险感知水平是保证及时有效、稳定安全接管的核心。本研究通过开展风险感知模拟驾驶试验,获取了驾驶员在典型汽车-动力两轮车碰撞场景下的驾驶行为及脑电响应数据。从驾驶行为层面以制动TTC(time to collision)和平均加速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分位数回归构建了驾驶员风险感知量化模型,通过独立样本检验发现驾驶经验、碰撞场景类型对驾驶员风险感知存在显著影响。在脑电响应层面,通过双独立样本检验及FDR校正发现Alpha频段与驾驶员风险感知显著相关。此外,提出了驾驶员风险感知神经机理,包括视觉感知与认知加工两个阶段。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人机共驾汽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18.
为研究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中骑行者头部伤害的影响机理,探究头部损伤致因关系中存在的模式差异与异质性,基于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数据库中的2 806起两轮车事故,建立潜类别Logit模型。以骑行者头部伤害严重程度为因变量,将驾驶人、车辆、道路、环境和事故碰撞特征的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取显著水平为0.05,建立多项式Logit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拟合优度指标确定最优分组数并构建出潜类别Logit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将事故样本划分为2个类别群体,2个群体在参数、变量分布特征和预测概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当事故样本具有“两轮车初始速度>30 km/h”、“骑行者碰撞后抛出距离>10 m”等特征时易被归类到类别1,且类别1对应于更严重的头部伤害;骑行者年龄>50岁、汽车类型为商用货车、两轮车类型为摩托车、事故发生在市区外、两轮车初始速度>30 km/h、头部碰撞玻璃和抛出距离>5 m都会增加头部损伤的严重程度;汽车驾驶人行驶意图为停车或变道时,存在造成严重两轮车事故的风险;佩戴头盔会减弱骑行者头部受到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AEB)等主动安全配置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碰撞前车辆AEB功能的启用对汽车被动安全阶段(100%正面碰撞,FRB)假人离位及损伤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EB启动自动紧急制动功能,乘员假人的头部、颈部、胸部、骨盆部位会相对车辆有一定的前倾运动。并且车辆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的情况下发生100%正面碰撞,驾驶员损伤值的增高均早于碰撞前车辆未配备AEB功能车辆驾驶员的损伤值,且最高损伤值小于碰撞前车辆未配备AEB功能车辆驾驶员的损伤值,对于骨盆部位则影响不大。碰撞前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功能的启用会导致假人有一定的前倾离位,但不一定导致碰撞后假人损伤最高值的增大。 相似文献
20.
乘用车前端结构几何参数对行人头部动力学响应和损伤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的事故数据分析,研究行人在与不同类型乘用车碰撞中的AIS 3+伤亡风险,采用仿真分析研究乘用车前部结构对行人损伤和致伤因素的影响。以市场上的128款乘用车作为样本,比较了轿车、运动型多功能车和微型厢式车前部结构的主要几何尺寸;基于详尽的行人事故数据,统计分析了各类乘用车-行人事故中的损伤分布和严重性,确定了车辆碰撞速度与行人伤亡风险的关系;利用多体动力学模型,分别在20、40和60km/h的碰撞速度下比较了不同车型的行人头部碰撞条件。结果表明:乘用车前部几何形状对行人头部动力学响应和损伤风险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乘用车更好地制定行人保护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