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加强道路公共交通管控以有效切断传播路径。道路公共交通包括道路长途客运、公交、出租车和网约车。疫情风险等级不同决定着道路公共交通运营策略差别,宿迁市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道路公共交通运营实践具有一定代表性。不同道路公共交通工具采用的管控措施亦有所不同,但加强场站、车辆、人员的卫生防疫工作是一致的,消毒、通风以及人员测温和佩戴口罩是强制要求。执行乘客实名制乘车需要从信息技术手段上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特征, 将新冠疫情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内的乘客分为易感者、感染者、暴露者; 假设病毒自由传播, 以疫情发生初期的病例为研究对象, 结合相关研究, 选择病毒传染概率为0.41;将感染者乘坐城市轨道交通的过程分为出入站阶段和乘车阶段, 考虑病毒有效传播范围、人群分布特征、人群流动特征, 建立新冠疫情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内部的传播模型; 以某市地铁为模拟案例, 假如有13个感染者乘坐地铁, 结合历史客运数据确定模型参数的取值, 预测不同载运水平下可能造成的感染人数, 同时研究与可能感染人数相关的各类要素。研究结果表明: 当载运水平降低至平均水平的10%时, 多数案例的可能感染人数降低至1人以下, 证明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管控强度的有效性, 起终点站内人数折减引起的感染人数变化(小于20%)低于车厢人数折减引起的变化(60%~80%), 说明相比起终点站内人数, 车厢内的人群密集程度对可能感染人数的影响更加显著; 在经停时, 假如上下车人数之比不大于1, 则能有效控制可能感染人数的升高; 当经停站数与可能感染人数非线性正相关时, 载运水平、经停站数、可能感染人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决定系数为0.700 1)。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全国多个地区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为了进一步保障旅客健康出行,全省交通运输系统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接下来将重点做好旅客出行量大的区域,包括交通枢纽、客运站、货源枢纽厂站等区域的消毒监测防护措施。目前,省交通运输厅已成立以李静厅长为组长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相关处室责任分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在做好各类车站、码头、公共交通工具、服务区公共厕所卫生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将加大清洁、消毒、通风频次。  相似文献   

4.
基于近年来民用机场乘客登机流程优化研究,从面向乘客、面向飞机、面向研究方法和面向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分析了当前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探讨了民用机场乘客登机流程优化的方法及措施,根据现有研究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面向乘客的优化研究通常将群体乘客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以最小登机时间及登机干扰作为目标函数建立相关模型,并针对不同优先级乘客和迟到乘客进行分组考虑;WilMA和RP是综合性能较优的2种登机策略,Side-Slip新型座椅对登机时间影响最显著;乘客登机优化的求解方法包括模型法和仿真法,其中模型主要包括统计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仿真包括元胞自动机和智能体;面向新冠肺炎疫情的登机研究更多地考虑了乘客的健康问题,并将登机时间和健康风险作为评估登机优劣的两大主要指标;未来研究需综合不同登机策略的优点以弥补单个策略的不足;自主性强的智能体仿真和未突出个体性差异的元胞自动机仿真需要相互结合;优化模型应考虑更多因素,寻找求解质量更高的启发式算法;需更加注重社交距离、戴口罩乘客人数及群体登机人数等对疫情环境下登机流程的影响研究;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如何最大化乘客安全和登机效率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自2020-01以武汉为中心的新冠肺炎出现爆发式增长以来,交通管控和居家隔离等管控措施,对阻断疫情的快速传播有显著效果。通过收集疫情爆发初期全国56个城市的数据:经济水平、交通管控强度、交通管控及时性、与疫情中心的距离,基于典型相关性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探究不同影响因素与最大累计确诊人数的关系。结果显示:对累计确诊人数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经济水平,其次依次为相对距离、交通管控及时性、交通管控强度;其中,经济水平对累计确诊人数的影响中有35.21%是由交通管控及时性这一中介作用引起的;此外,交通管控强度在管控及时性对累计确诊人数的影响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判断各交通方式出行过程中人群感染病毒的风险概率进而有效控制病毒传播,借助空气传染病模型,根据已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机理,构建了交通出行的病毒易感度评估模型,模型包含对病毒传播有重要影响的通风、载客密度、暴露时间等主要参数。选用各种运输方式中有代表性的运载工具进行不同假设情景下的易感度评估,结果表明,在各种有效防控措施均得以采用的情景下,乘坐交通工具的易感度相比高危情景降低97%以上,相比基准情景降低93%以上。研究可为交通领域的科学防疫、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交通运输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播的影响, 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交通运输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模型; 在设定模型假设的基础上, 将人群分为易感个体、潜伏个体、感染个体和移除个体4种, 并根据COVID-19的传播特性建立了交通运输影响下疫区、港站、车船和关联地区的COVID-19修正易感-潜伏-感染-移除(SEIR)和易感-潜伏-感染(SEI)传播动力学方程; 在研究交通运输传播COVID-19过程的基础上, 绘制了交通运输传播COVID-19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因果回路, 并进行了因果反馈回路分析; 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交通运输传播COVID-19模型, 并检验了模型的量纲一致性、机械错误、有效性和极端条件; 以A市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3种仿真场景以研究交通运输对COVID-19传播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 A市COVID-19感染个体数量在疫情发生后第32天达到峰值, 累计感染77 726人, A市以外地区感染个体数量在疫情发生后第30天达到峰值, 累计感染28 084人; 交通运输对COVID-19的传播起正反馈作用, 交通运输影响下的COVID-19感染个体和移除个体数量峰值分别是无交通运输参与下的18.62、10.99倍, 因此, 实施交通管控措施对控制疫情发展、防范疫情扩散具有积极作用; 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的增加将进一步加快COVID-19的传播, 因此, 减少人们出行需求, 降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加大对公共交通车船、港站的病毒消杀工作能有效减缓COVID-19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正十米车厢内的战斗员每天凌晨5点半,城市还在睡梦中,37路行车组长卢强和37路当天执行营运任务的驾驶员全部到岗,为发车做准备。首先要保证车况良好,卢强和大家对当天营运的车辆逐一进行发车前的检查。确保车况一切正常后,卢师傅协助消毒人员对每辆车进行消毒,开窗通风、他仔细的擦拭着车厢内的扶手、座椅,正是得益于广大公交驾驶员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乘坐公交车感染病毒的风险,保障了广大乘车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所以说,他们是十米车厢内当之无愧的疫情防控战斗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新冠肺炎疫情下武汉封城令对交通流的影响,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浙江省移动手机漫游数据,采用数据挖掘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交通流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武汉封城令的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封城令发布后,浙江—湖北每日交通流量和疫区每日新增感染人数满足自然界的Taylor定律,即交通量的自然对数和疫区每日新增感染人数的自然对数线性负相关;人们往往倾向于在“不得不”离开的状态下逃离危险区域,而武汉封城令和紧急状态令对人口的出行影响具有1d的时间滞后性,其短期出行峰值持续时间为3d左右;政府发布武汉封城令使疫区交通出行量出现短期增长,但长期来看,使人们的交通出行更加谨慎,降低了流行病大范围传播的风险。据此,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的形势下,建议政府部门可在海外各国疫情紧急发布状态后的1~3d内,实施海外输入交通流严格管控,并至少持续一周时间。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高峰时段客流量大、客流空间分布不均衡导致的供需能力不匹配和车站大客流组织安全压力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大小交路开行方案与多站联合限流相结合的运输组织协同优化方法. 该方法考虑客流安全容量、列车运行时间和大小交路开行等约束,建立了以乘客出行成本、企业运营成本和各站上车比例方差和最小为目标的优化模型,设计嵌套人工蜂群算法求解. 以某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与适用性,并对小交路列车开行频率和多目标的权重系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输送乘客人数相当的情况下,能有效节省企业运营成本,并提高乘客出行公平性,有效缓解大客流车站的客流组织压力.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新冠肺炎疫情下交通防控政策对长沙市人口流动的影响,本文根据长沙市在新冠 肺炎疫情期间颁布的交通防控政策和疫情实时防控情况划分防控阶段,基于百度迁徙大数据,利 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长沙市不同阶段的交通防控政策以及量化防控效果,分析交通防控政策对 长沙市人口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沙市在交通管制阶段,平均人口迁出强度、平均人口迁入 强度及城市内部出行强度分别下降了83.68%、69.24%及59.74%,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流动,降低了 疫情扩散危险。在交通恢复阶段,长沙市人口流动强度逐渐反弹,城市内部出行强度基本恢复到 2019年同期水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了交通管制对疫情扩散限制的有效性,为常态化疫情防控 下精准防控政策和复工复产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侧面碰撞在实际交通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研究侧面碰撞对于保护乘员安全是很重要的。改善车辆结构以减少乘员伤害情况的方法有许多.其中改善B柱的结构对侧面碰撞的影响很大。而通过对两辆车B柱更改前后侧面碰撞乘员伤害情况的研究,提出“合理的B柱结构可以降低乘员伤害指标”的结论,可以使车辆在不安装气囊的情况下,降低对车内乘员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私人小汽车乘坐率低等问题,武汉市常青花园社区推出"邻里合乘"公益拼车活动。对拼车活动的运行、实施等情况进行阐述。在总结以往拼车过程中面临法律、政策等众多限制的经验基础上,活动组织管理采取了多种保障措施,如制定发放倡议书、设立合乘点、管理参与合乘的车主及乘客信息、签订承诺书、制作车贴和号召社会参与等,并制定了后续的实施方案。最后,评析了社区拼车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复杂轨道交通网络中,某些乘客的出行行程是确定的。这些乘客可以作为启发式的“证人”,为其他乘客证明某个行程的可能性,从而在保证查全率的前提下,准确地找出潜在的密接乘客。本文的目的是开发一套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疫情密接人群追溯方法,利用有限的确定行程乘客作为虚拟的目击者,采用启发式的树搜索生成目标乘客可能的出行链,通过验证目标出行链与感染者行程是否有交集,判断目标乘客是否为密接乘客。以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为例,招募志愿者在特定线路乘车,并假定感染者乘车信息,通过提取有关自动售检票(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AFC)数据识别密接乘客,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在实验场景下,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密接乘客的识别查全率达到100%,查准率达到92.7%,表明方法具备一定的可行性。识别结果有助于有关部门针对性采取措施,更高效率地防范疫情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为获取驾驶员行驶状态信息与监控行车状况,通过车载CCD图像传感器获得序列图像,应用数字图像理解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建立摄像机的透视投影模型和汽车行驶轨迹状态模型,根据平面图像上的点推导出车辆在空间道路上的实际位置,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相对道路标线的行驶轨迹进行研究。该方法获得的行驶轨迹曲线能够正确判断驾驶员压线行驶、越线行驶与逆向行驶等违章行为,是判别驾驶员行驶状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交通流基本参数模型中,密度参数难以直接获取,占有率-流量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出占有率分析单元概念,分析混合交通不同跟车组合下,大型车辆混入对分析单元中占有率参数的影响机理,综合分析单元出现概率,得出在占有率-流量模型中,原始占有率难以反映出大型车辆对交通流影响效应的结论,随后基于车头时距和大车率修正原始占有率,最终建立了机动车混合交通情况下的占有率-流量模型,并用北京快速路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证明占有率修正之后,占有率-流量模型更加精确。此模型等式两边都考虑了大型车辆的影响效应,具有更好的实际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武汉市绿色交通现状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交通就是发展一套多元化的都市交通工具,以建立减低交通拥挤、降低污染、节省费用的交通运输系统。绿色交通的主旨是减少个人交通工具的使用,提倡大众运输,改良与开发替代燃料与车辆系统,鼓励非机动车辆的出行方式。武汉要率先在中部崛起,实现绿色交通势在必然。其应对措施就是高度重视交通规划和建设,在推进道路交通向"通"与"畅"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以轨道交通为先导、以电车为基础及常规公交快线为主体的快速客运交通系统,加强交通管理,提升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8.
根据时间序列中的自相关函数法,判断交通流量、时间占有率与平均速度的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根据混沌分析中的G-P算法,将非平稳的交通流参数时间序列转化为平稳的交通流参数时间序列。引入了互相关系数的概念,在阻塞流状态下,计算了上游断面对观测断面以及观测断面对下游断面的互相关系数,并应用K-S检验判断阻塞流状态下城市快速路进出口匝道的车辆到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流量和时间占有率属于非平稳时间序列,平均速度属于平稳时间序列;当时间延迟分别取2、3、5min时,在阻塞流状态下,重构的交通流量相空间嵌入维数为4;观测断面的交通流参数不仅受相邻上游断面交通流参数传递的影响,而且也受相邻下游断面交通流参数回溯的影响;在阻塞流状态下,城市快速路进出口匝道车辆到达特性符合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19.
提出多种密度随机车流作用效应极值的概率叠加方法, 外推了公路实测车流作用下大跨桥梁的车载效应极值; 阐述了基于Rice公式的界限跨阈率叠加原理, 并验证了其正确性; 基于中国某高速公路长期监测车流数据模拟了稀疏、一般和密集3种状态的随机车流, 应用界限跨阈率叠加模型估算了某混凝土斜拉桥主梁的最大弯矩。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某高速公路实测车流数据, 稀疏、一般、密集车流密度分别约为1.7、5.0、8.3veh·min-1;在数值算例中, 车辆质量为45t车型占有率由0增加至80%导致最大车辆质量仅下降1.2%, 而车辆质量为50t的车型占有率由0增加到20%导致最大车辆质量增加14.4%, 说明多个平稳随机过程组合而成的非平稳随机过程的极值主要是由数值较大的随机过程决定; 采用跨阈率叠加方法对某混合车流车辆最大质量的外推误差为2.55%, 验证了将实际混合车流数据进行“车流离散”和“极值概率叠加”后得到的车载效应极值的方法的可行性; 密集车流占有率从0逐渐增加至5%导致斜拉桥主梁弯矩极值增幅为33.45%;某斜拉桥设计年限内的年均交通量增长率为2.8%, 对应的主梁跨中正弯矩极值超越设计标准值的概率为0.83, 高于设计要求, 需对桥梁车流量采取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