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根据“72年交通部铁路工业系统硅元件制造经验交流会议纪要”精神,于9月6日至23日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召开了以型式试验为主的硅元件制造观摩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铁工系统硅元件研制的厂、所和部科研院金化所、部科情所。  相似文献   

2.
铁道部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和铁路机车车辆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召开的机车车辆工业企业经营战略研讨会,于1988年12月13日至16日在沈阳工厂招待所举行。参加会议的有铁道部政策研究室的同志,机车车辆工业系统的35个工厂的厂长或经营副厂长,四个研究所的副所长,铁工企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各厂、所企协的负责同志,和总公司机关各处室的领导,以及襄樊内燃机车修理厂,总共约有90人。会议由铁工企协会长石玉永同志致开幕词,开幕词中提出了“机车车辆工业需要考虑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硅元件运用的稳定性、可靠性,降低成本和节约原材料,铁道部和铁道科学研究院历年来对使用于机车上的硅元件的质量和成品率极为重视,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我所多年来一直把提高500安2000伏风冷晶闸管质量和成品率作为重要研究课题来进行,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多方摸索,元件质量和成品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自1949年我国自己制造的首辆货车问世后,中国的铁路车辆制造业才真正名符其实。尽管早在1880年就已有第一个铁路工厂唐山机车车辆工厂建立,但是长达70余年时间,这些工厂仅仅是作些修修补补的工作,所有的客、货车辆均自国外进口,因而有“万国车辆博览会”之戏称,亦就不足为奇了。 1953年中国自己制造的客车成功,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铁路车辆工业与机车工业同步发展,尤其是经过“六五”、“七五”期间铁路工业大打翻身仗,使得车辆制造水平不断提高。近50年来,中国铁路工业为铁路运输提供了品种齐全、数量浩大的各型客、货车辆,不但可以坦言“自给自足”,同时还有  相似文献   

5.
韶山1型电力机车硅整流装置创铁道部优质产品鉴定会于1984年8月17日至20日在株洲召开。会议由铁道部工业总局主持,株洲市经委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检测工作由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株洲电力机车工厂负责。参加会议的有石家庄、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科学技术协会(简称铁工科协)成立于1988年9月,至今已十周年。铁工科协是在党领导下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团体;由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简称中车公司)所属工厂、研究所及襄樊机车厂、柳州机车车辆厂等41个单位科协组成的行业性科协,全系统有会员约3.6万人。 中车公司主要从事铁路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客货车及配件的设计、制造、修理和营销,是具有自营出进口权的机车车辆行业公司,1996年改组为控股公司。因此,铁工科协组织各厂所科协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以能更好地适应机车车辆工业产品的经营与发展,为机车车辆工业技术进步发挥科协应有的作用。 十年来,铁工科协在中国科协、中车公司的支持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在开展科技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在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工作中,遵照(81)铁工字170号部文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贯彻落实1981年铁道部在柳州机车工厂召开的技术革新工作会议精神,把节约能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环境保护作为技术革新的主要内容,从而使工厂的生产技术面貌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观。今年(1982年)1~8月份共实现了技术革新515项,其中比较重大的有8项,总计节约价值达六十二万多元。这些项目,由于紧密结合了生产实际需  相似文献   

8.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委312号文件精神,大力推广应用电子技术,根据1972年全国变流行业青岛会议的要求,在湖南省机械工业局及株洲市计委,市冶金机械局的直接领导下,1973年6月29日至7月5日在湖南省株洲市召开了中南地区变流技术情报网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南地区五省硅整流元件及可控硅的制造、运用、科研和高等院校以及全国各  相似文献   

9.
铁道部机车车辆工业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于1988年8月12日至14日在哈尔滨车辆工厂召开。会议由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协助筹备,工业总公司主持,33个工厂、4个专业研究所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共46人。总公司蒋仲铭同志对工亚系统自1984年济南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以来的情报工作作了回顾与总结,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1)扩展情报工作范围,从单纯的科技情报扩展为技术经济情报;(2)认真做好情报资料的征订、收集、整理和登记工作,建立方便的、科学的、现代化的检索系统——这是情报工作的基础;(3)提高刊物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所制造的硅整流元件是专供电力机车硅机组使用的,要求元件正向电流为300安、反向峰值电压为1200伏。在投片总数中能达到这种要求的元件所占的比率称之为上车率。制造300A/1200V硅整流元件,虽然经历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但上车率却一直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例如去年完成八百八十七只上车元件,投片约一万二千七百多片。今年以来,  相似文献   

11.
大功率硅元件发展迅速,1600安2500伏整流元件、1000安2500伏可控硅整流元件和400安2500伏逆导可控硅元件已在机车上使用,元件平均寿命达10~8小时。文中介绍了大功率硅元件在单晶材料、制造工艺、元件结构等方面的动向。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质量成本与产品制造水平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工厂实际工作,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统计分析的手段来确定工厂制造质量水平,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解决相关质量问题,达到控制质量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电力机车及电传动学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的前夕,于1989年9月26日至27日在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召开了以“引进机车国产化”为主题的第五次学术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22个单位,62名代表。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观看了李鹏总理亲临铁道部科学院环行试验段视察铁路新型机车车辆工业新产品的录相,使代表们受到了极  相似文献   

14.
徐庆民 《成铁科技》2006,(4):F0003-F0003
10月13日-14日在重庆由铁道部主持召开了“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工程及关键技术试验研究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部建设司、鉴定中心、工管中心.成都局,铁科院,工程总公司,铁工院,通号设计院,西南交大,中铁五、八、十八局,中铁山桥集团,四川大学等单位,局领导张国力副局长以及总工室等单位参加了会议。会上通报了工程进展情况、确认了取得主要的阶段成果和安排了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人民认真学习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论十大关系》和华主席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入开展揭发批判“四人帮”的伟大群众运动,掀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新高潮的大好形势下,铁道部工业局于一九七七年二月五日至十日在北京召开了“东风_4型内燃机车牵引电机产品图样简统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田心、永济、南口、长客、大连等工厂,济南铁路局,北京、丰台、广州、济南等机务段以及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的代表共二十六人。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交通部1972年内燃机车会战会议精神,落实会战会议提出的“内燃机车零部件简统化,系列化工作计划”,7月15日~22日在西安信号工厂召开了内燃机卓电器简统化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大连、四方、戚墅堰、成都、田心机车车辆工厂,资阳内燃机车厂,永济电机厂,上海通信工厂,西安信号工厂,北京、山海关、遵义、峨嵋、麻尾、柳园内燃机务段,宝鸡、马角壩电力机车段,大连、株洲研究所等十九个单位。交通部铁路工业组领  相似文献   

17.
由大同机车工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联合研制开发的韶山7型电力机车技术设计审查会于1991年元月29日至31日在大同机车工厂召开,会议由铁道部科技司主持,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铁道部有关司局,铁路高等院校和机车车辆工业系统的厂、所共26个单位,80多名电力牵引专家。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和大同机车工厂对韶山7型电力机车的技术设计作了全面介绍,专家们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和严格的审查,认为韶山7型电力机车系统设计合理、性能参数先进,适合小曲线半径众多的山区线路客货运输,将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议一致通过了韶山7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年八月二十日至二十七日在部科技局、工业总局、机务局共同主持下,于大连机车车辆工厂召开了铁道部机车电工标准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科技局、工业总局、机务局以及十一个工厂、十三个铁路局、三个研究所共三十个单位、六十四人。会上,传达了国家标准总局《关于我国电工产品积极采用国际电工标准的意见》,介绍了我部标准化工作的概况,并对今后开展标准化工作和如何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要求。会议代表一  相似文献   

19.
东日本铁路客运公司大宫综合车辆中心是承担机车车辆维修和制造的百年老企业,目前,主要从事特快电动车组、通勤、近郊电动车组等车辆的维修保养。文中介绍《焊接技术》编辑部人员访问该中心铁工组的维修生产情况,阐述了铁工组员工在车体维修保养和车辆零部件修理中运用的焊接工艺和技术技能传承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20.
1986年8月铁道部在山海关桥梁厂组织召开了本系统“电炉除尘经验交流会”。会议统计资料表明:铁路工业系统有电弧炼钢炉45台,容量大都在1.5~10吨,属中小型电炉。目前已有21个工厂的33台电炉安装有除尘设施,尚有12台正在安装或准备安装净化设施。已安装除尘设施的33台电炉中,除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的一台电炉采用炉内排烟方式外,其余32台均采用炉外排烟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