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简单来说,悬挂系统就是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持系统。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影响轿车乘员舒适性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述评,从道路和环境、车辆悬架特性和结构性能、乘员的心理和生物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影响轿车乘员舒适性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改善轿车乘坐舒适性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不可否认,我第一次乘坐的轿车就是桑塔纳,第一次驾驭的轿车也是桑塔纳,对于它的驾驶感受虽已模糊,但是经过新桑塔纳的试驾对比,还是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后者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无疑算得上是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4.
3个月前,我女儿乘坐男友驾驶的轿车回家时,因车速过快在拐弯时与骑电动车的刘某相撞,不但电动车被严重损毁,  相似文献   

5.
杨建军 《家用汽车》2014,(10):66-71
ix25都来了,大众你还在玩什么呢?总感觉昂科拉的广告语有种病毒植入的感觉,什么年轻就要SUV,我一听这句话就不爽,SUV就全能啦?买了SUV你就可以观世界啦?我并不这么认为。一款小型SUV在价位、排量方面与紧凑级轿车相当,优势当然有,装备了四驱系统的某些小型SUV通过性肯定要强于轿车,但它的装载空间与乘坐空间不一定比轿车好,而空间的使用率在日后用车的过程中肯定要远远高于车型通过性方面的使用率,更何况谁舍得开自己的车经常去一些野外。更何况在一般路况下,轿车也完全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方式也越来越多,如何选择最佳的交通方式成了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以攀成线(攀枝花与成都之间的线路)的主要交通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旅客选择交通方式的因素,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乘坐汽车、火车和飞机3种方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乘坐火车是攀枝花与成都之间旅行时的最佳交通方式,其次是乘坐飞机,最后是乘坐汽车.  相似文献   

7.
《家用汽车》2009,(12):26-26
作为普力马垂直换代车型,新一代普力马基于海马汽车自主开发的H1-A轿车平台,以Cross为设计思想,实现了轿车、MPV、SUV在产品形态、功能和用途的融合。延续了A级车型在动力总成、油耗、维修和养护费用方面的优势,更以2670mm的超长轴距,最大2055L的载物空间,最多7人乘坐超越同级别A级轿车,成为最实用和最全能的A级家轿。是一款全面进化的“全能家轿”。  相似文献   

8.
2006年全国高速公路网运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中国高速公路网上的客货运输状况,依托计重收费系统数据库,结合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方法,对全国范围的高速公路网进行了运输量统计与运输状况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速公路网货车交通量占36.09%,汽车列车完成货物周转量的57.23%;货车空车走行率约为20.13%,省内短途运输货车的空车走行率高于跨省长途运输货车;乘坐轿车和小客车(小于13座)出行的旅客周转量已占30.12%,轿车平均乘坐人数为2.55人·veh-1,但现阶段中国高速公路网旅客周转量的主体仍是大客车运输;43.80%的旅客和53.92%的货物来自县乡地区。可见,高速公路网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和大动脉,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9.
截至2015年9月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10463公里,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45%,名列世界高铁里程首位。目前,在我国乘坐高速列车出行已是寻常百姓的常用交通方式。那么,乘坐时速;500公里乃至以上的高速列车,安全和平稳有保障吗?  相似文献   

10.
正自7月1日起,除了晚上在广州上车第二天早上到达厦门和乘坐夜班动车到厦门这几种方式外,从广州去厦门将有更多的选择——白天乘坐动车从广州东直达厦门北。一直以来,厦门的海风、白鹭、沙茶面,让不少广州街坊向往。然而想要乘坐直达车去鹭岛吹海风,往往要坐10多个小时的火车,并且次日才能抵达,或逢周五、周六、周日、周一,可乘坐2趟动卧列车从广州南到厦门北,然而最早的一班动车也是19时30分发车,23时25分抵达厦门北。  相似文献   

11.
风挡连接装置对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各种风挡的动力学建模处理过程,结合单节客车动力学计算模型,以三节客车作为一个列车单元建立了列车动力学计算模型。通过求解描述列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组,得出了列车蛇行运动稳定性、动态曲线通过性能及运行平稳性等方面的一系列数值仿真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列车的失稳一般由尾车尾部转向架的蛇行失稳引起;列车的曲线通过性能随着曲线通过速度的提高、曲线半径的减小而迅速降低;中间车的运行平稳性明显优于头车和尾车;密接式风挡的运行平稳性最差,因此建议加装缓冲装置以提高装备密接式风挡动列车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新冠疫情对共享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针对传统出行、网约车、合乘、汽车分时租赁及共享自行车的多方式交通系统设计SP(Stated Preference)问卷;对于疫情前和疫情期间的出行方式选择分别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混合Logit模型,比较解释变量的影响差异,分析感知疫情严重程度和方式选择惯性的联合影响;基于弹性分析预测疫情背景下不同管控政策对应的出行方式分担率。结果表明:感知疫情严重程度对合乘和分时租赁影响显著,方式选择惯性对网约车、分时租赁及共享自行车影响显著;当感知疫情严重程度降低至30%~50%时,1.6~3.0倍的停车费调整策略可将私家车分担率降低至疫情前,此时,低密接的分时租赁具有主要替代作用;当感知疫情严重程度在60%以上时,提高合乘出行安全程度至1.4~3.6倍可恢复其分担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弹性车体模型的高速客车动态响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在动力学仿真模型中考虑车体的弹性,使仿真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并为车体轻量化提供理论基础,建立了基于车体弹性和刚性的高速客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车体弹性振动对运行平稳性的影响。通过该车的整车滚振试验台试验,对动态响应的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车辆一阶垂向弯曲自振频率对车辆心盘和车体中心测点的平稳性指标影响曲线表明:在车体中心点,两个模型的平稳性指标差异较大,客车运行速度的提高使车体弹性对车体响应的影响加大,因此对采用铝合金等轻型材料的高速客车车体,设计中必须提高车体的一阶垂向弯曲频率。  相似文献   

14.
双层集装箱平车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中国首列25t轴重双层集装箱平车运用NUCARS2.3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并与线路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预测的失稳车速是可靠的,车辆运行平稳性指标及车辆振动加速度的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保持较好的一致性,曲线通过性能指标值比试验的结果偏小。该软件计算出的结果可以总结车辆系统悬挂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趋势和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轿车随动悬架中橡胶悬置元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轿车随动悬架中橡胶悬置元件的基本性能 ,探讨了橡胶悬置元件参数及其刚度特性变化对轿车随动转向效应的影响 ,着重讨论了用于随动悬架中的橡胶悬置元件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从决策过程分析的角度出发,利用决策过程分析理论,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多方式选择情景下的停车换乘行为.通过一次选择决策行为分析得出,出行者存在多方式选择权衡比较、偏好反转等决策现象,通过分析决策阈值、初始偏好对停车换乘选择行为的影响得出,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为出行者提供停车换乘设施信息服务、通过免费换乘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性等,将会影响出行者的决策行为过程而使其转向停车换乘出行.  相似文献   

17.
汽车悬架系统承受着路面传给汽车车轮的各个方向的力,同时担负着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重任,是汽车各总成中磨损较为严重的部分之一.本文借鉴电磁悬浮技术在磁悬浮列车上的成功应用,结合汽车悬架系统的基本结构,提出电磁式电控悬架的想法,并把传统的电控悬架的特点与之相比较.电磁式电控悬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摩擦,增加行驶平顺性,简化悬架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三大件转向架货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绍了ADAMS及ADAMS/Rail动力学仿真软件的模块组成及功能,建立了三大件转向架货车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其中转向架中央悬挂装置中斜楔摩擦块的建模直接采用更接近实际的接触模型。应用ADAMS/Rail软件对货车系统的运动稳定性、曲线通过性及运行平稳性等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通过一定的技术改造,三大件转向架货车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建立较复杂的车辆系统仿真模型,分析结果较合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鼓励公众尽可能多的采用地铁及停车换乘(PR)方式出行,从而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研究区域差异性停车收费策略.针对大连市西安路商业中心及外围区域主要地铁站,开展停车来源与停车费用调查、PR意向性调查及沿线地铁、公交与小汽车客流调查.基于随机用户均衡理论,构建包含地铁、公交、小汽车及PR共4个选择肢的Logit模型,并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参数标定.通过调整不同区域的停车收费价格,得到停车费用与PR及全程小汽车出行比例的关系曲线.通过案例,分析了区域差异性停车收费的效果.研究表明,提高中心区停车费将使全程小汽车出行比例显著降低;降低外围区停车费将使PR出行比例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牵引杆附加刚度效应对地铁车辆垂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地铁车辆踏面过度磨耗、剥离、失圆及产生的车体垂向动力学性能超标问题,通过车辆结构理论分析及动力学仿真,研究了牵引杆的附加刚度效应.结果表明:车辆制动系统不是导致上述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短牵引杆及其两端大的连接刚度引起的附加刚度效应是导致车体对垂向振动冲击敏感的根源;在车辆制动或通过曲线轨道时,牵引杆装置的附加刚度效应可降低二系悬挂系统的隔振能力;考虑牵引杆的附加刚度效应时,车辆对垂向振动的冲击响应显著增大;将牵引杆的连接刚度减小到现有刚度的25%时,可以降低车体对垂向冲击的响应,改善车辆的垂向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