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对机车整体辗钢轮和轮箍使用超声波检测法的情况,并介绍同时使用电磁-声学激发-接收弹性波法对残余应力进行检测的方法。列出了经强化的轮缘表面和套装的轮箍在车轮踏面强化前和电接触强化之后的残余应力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轮箍在运用过程中的疲劳失效问题,结合弹性车轮结构特点和承载原理,对轮箍的承载特性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以提高轮箍的承载强度和弹性车轮运用安全性。为了精确分析弹性车轮轮箍在弹性支撑下的应力特性,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了考虑橡胶块弹性离散支撑的轮箍承载特性参数化计算模型,对不同车轮刚度、轮箍厚度和车轮直径等结构参数下的轮箍应力状态分布、动态变形量、应力幅值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车轮运行过程中,轮箍内表面和外表面应力分布均呈“W”形变化趋势,其中内表面以拉应力为主,外表面以压应力为主;随着轮箍厚度、车轮刚度的增大,轮箍承载性能和安全性得到改善;但随着车轮直径的增大,轮箍的承载强度呈降低趋势,因此对于直径较大的弹性车轮应当适当增大车轮刚度及轮箍厚度,以确保轮箍的安全性能。文章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为弹性车轮结构及性能优化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为提高弹性车轮的运用安全可靠性提供了极强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利用弹性波激发接收的电磁声学方式测定内燃机车轮箍中残余应力的方法。考虑到轮箍的构造原理和结构因素,文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计算和实验的方法得出沿轮箍裂纹处的残余应力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陈虎  许加宁 《铁道车辆》2000,38(12):18-20
对多年来车轮轮箍质量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认为车轮轮箍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车轮轮箍内部存在严重堆积的脆性氧化物夹杂,而车轮轮箍踏面浅层缺陷与车轮轮箍产品质量及机车车辆使用条件有关,减少车轮轮箍质量问题的关键不仅要优化车轮轮箍设计,而且更要提高钢质纯净度。  相似文献   

5.
对多年来车轮轮箍质量问题进行了归纳,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车轮轮箍质量问题产生的主导因素是车轮轮箍内部存在严重堆积的脆性氧化物夹杂,但车轮轮箍踏面浅层缺陷与机车车辆使用条件有关.减少车轮轮箍质量问题的关键不是优化车轮轮箍设计,而是提高钢质纯净度.  相似文献   

6.
受研究方法和测试手段的限制,货车车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状态与分布很难测试,仅能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残余应力趋势测定。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测法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车轮在热处理全过程中的温度场、组织场、应力场的变化和分布以及车轮出厂前的残余应力分布状态,分析了车轮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并研究了不同生产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机车轮对轮箍上加装扣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地防止内燃机车轮对轮箍弛缓的发生.通过对轮对轮箍上加装扣环的过盈配合进行有限元计算,确定加装扣环不会对轮对的装配应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多年来车轮轮箍质量问题进行了归纳,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车辆轮箍质量问题产生的主导因素是车轮轮箍内部存在严重堆积的脆性氧化物夹杂,但车轮轮箍踏面浅层缺陷与机车车辆使用条件有关。减少车轮轮箍质量问题的关键不是优化车辆轮箍设计。而是提高钢质纯净度。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整体车轮和轮箍的缺陷类型、分布状况,介绍了新制整体车轮和轮箍的探伤方法,并对漏检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X射经测定法测定新设计的客车S形辐板车轮和原型车轮残余应力分布特点和大小。分析了不同设计形状车轮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并与各国轮残余应力进行比较,以验证车轮优化设计的效果。测试结果表明,S形辐板车轮设计合理,减少了制造时淬火变形量,不提高了车轮制造精度,而且改善了残余应力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机车轮对装配应力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套模拟车轮装配全过程的数值分析程序,分析轮对配合面内的接触应力分布,在轴对称模型基础上,模拟分析了整体直辐板车轮与车轴之间的过盈配合接触现象,详细地讨论了过盈配公差和加工精度对配合面内的接触应力分面和摩擦滑动的影响;在三维模型基础上,模拟分析了论心-轮箍型斜辐板车轮与车轴的两个过盈配合面内的接触压力分布,研究了不同过盈配合量,轮箍厚度和垂向外载荷对接触压应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 问题的提出机车车轮的常规维修过程是将轮箍、轮辋按一定的内、外径尺寸切割 ,在公差要求的技术范围内 ,使彼此达到良好的配合 ,组成一个完整的车轮 (部分车型轮箍、轮辋公差要求 ,见表 1)。表 1车型 轮辋对轮箍过盈量 (mm)轮辋尺寸和公差 (mm)轮辋对轮箍过盈量公差带宽Δ(mm)东风 1.1~ 1.30890-0 .50 .2韶山1型3型6型1.3~ 1.64型 1.4~ 1.8010 70-0 .30 .30 .46K 1.1~ 1.6 1.17510 70 1.0 700 .56G 1.1~ 1.5 10 70± 0 .2 5 0 .4在此过程中 ,轮箍、轮辋过盈量过大 ,会使轮箍应力过大产生裂痕 ,过盈量过小易彼此脱离 ,从而…  相似文献   

13.
对轮辋淬火热处理过程中对流换热系数以及相变潜热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结合CRH5250车轮轮辋的实测温度曲线计算了轮辋热处理过程的瞬态温度场、瞬态应力场以及热处理结束后车轮的残余应力场。分析了踏面旋修量对残余应力场的影响,分析了踏面旋修量与车轮疲劳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和踏面旋修量对车轮疲劳性能有显著影响,设计阶段预先分析热处理工艺对车轮强度的影响,对于保障车轮运用安全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就钢铁企业其用户而言,铁路机车车辆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市场不容忽视。马钢是全国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特别是车轮轮箍公司,其产品在国内当首屈一指,就是在东南亚国家也占有相当的市场。车轮轮箍的最大用户就是铁路机车车辆企业,且车轮轮箍属于铁路机车车辆的走行部位,非常关键。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并不断努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在车轮轮箍方面的技术提升工作十分重要,这就离不开其生产单位——钢厂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5.
莫斯科铁路局对机车轮对的运用情况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库。根据采集的数据得出了轮缘每万走行公里的磨损值、轮箍每万走行公里的厚度损失量和镟轮次数,提出了更换轮箍前的推荐走行公里数。分析了轮箍磨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制动试验和用有限元法进行的模拟,考察了高速时现用闸瓦和新开发闸瓦对车轮踏面的影响。从制动试验结果来看,开发品同现用品相比,在平均摩擦系数的稳定性,闸瓦的磨耗方面有优越性,但其对应的车轮踏面状态较差,车轮温度也较高,对车轮有较大的破坏性,从残余应力的模拟可以推断,开发品对应的车轮踏面的残余应力最大值要比现用品的高。  相似文献   

17.
铁路车轮、轮箍踏面剥离的类型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由车轮和轮箍生产厂按产品供货技术条件交货的铁路车轮和轮箍,在使用中通常会发现或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的失效,主要反映在磨耗、疲劳裂纹、剥离、掉块、崩块、崩箍等。从目前国内车轮、轮箍运用情况来看,踏面剥离现象占了失效的绝大多数,从国外的运用现状来看也是如此。车轮=轮箍踏面剥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失效种类,导致其剥离的因素很多,无论是车轮、轮箍材质本身,还是运用工况的变化或机车车辆的结构设计等方面缺陷,均有可能导致剥离现象的产生,因此,正确判别剥离失效的特性,找出产生剥离的主要原因,对指导现场进行正确的预防,保证机车车辆的安全行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失效分析手段,根据各种典型剥离现象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特征,总结出车轮、轮箍踏面剥离的四种类型(接触疲劳剥离、局部接触疲劳剥离、制动剥离、局部擦伤剥离),其中对制动剥离提出了它的两种产生方式(制动热裂纹和马氏体碎裂),本文对每种剥离类型均配有实物宏观和微观金相照片加以说明,指出了各自的宏观形貌表现特征,并对其各自的形成原因进行 了机理上的分析和探讨。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很可能在同一个车轮或轮箍上同时出现文中所提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剥离类型,这时就需要根据经验和各种失效形态的表现程度及相关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判定。  相似文献   

18.
铁路机车车轮是由轮箍和轮辋两部分过盈配合组成(现在已有部分车型安装整体车轮),轮箍和轮辋基本尺寸分为890mm(内燃机车车轮)和1060mm(电力机车车轮)两种,长度大尺寸的测量.本身就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而轮箍和轮辋直径的测量.更是使配箍的机务部门感到困扰。由于使用范围较小.国家没有制定轮箍内径千分尺和轮辋直径测量尺检定规程.只能比照JJG 21-9l《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和JJG 21-95《千分尺检定规程》校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国和加拿大的货运铁路在车轮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车轮的贯通性垂向轮辋裂纹(VSR),随着轴重的增加变得更为明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尚不明确,美国Amsted Rail公司对车轮失效进行了轴向残余应力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机车车轮大都由轮箍和轮心两大部分组成,采用过盈配合,用热装或冷压的方式紧紧地固装在一起,如果产生牵引力的车轮松了,就叫动轮弛缓,俗称活轮。 轮箍和轮心的关系好比人的鞋与脚。鞋不合脚,松了或掉了,没啥大不了得。可轮箍与轮心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