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综合管廊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铁路线路时,线路临时加固体系的稳定性决定运营铁路的安全。依托深圳市梅观高速公路综合管廊下穿平南铁路工程项目,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不同通车情况下线路加固体系各结构的受力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列车双线同向行驶时,D型钢便梁的最大竖向变形数值为对向行驶时的1.32倍;当采用D型钢便梁+支撑桩+锚固结构的联合加固体系时,最大竖向位移均未超过3 mm,实现了综合管廊顶推下穿施工毫米级沉降控制。  相似文献   

2.
公路下穿铁路线路时,通常采用顶进施工法保证既有铁路线路的运营,由于受到线路交角、施工及使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采用横抬梁法可以保证施工的进度及安全性,确保行车作用下,临时框架结构的安全性;沿铁路行驶方向组拼的纵梁承受横梁传递的线路荷载。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横抬梁法加固线路方式的结构构造特点和评估计算方法,对通常按刚度控制结构的挠跨比进行详细的说明,验证此加固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朱金涌 《路基工程》2013,(1):149-151
通过南水北调总干渠与马磁铁路交叉处增建桥涵的工程实例,阐述不中断铁路运营对营业铁路线上进行平交改立交工程中的顶进框架桥设计的线路加固技术,对原有的横梁结合吊轨梁线路加固体系设计进行了优化,既节省了材料,又保证了顶进框架桥施工期间铁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4.
以温州市乐清湾2号桥施工栈桥为例,为使栈桥上部结构各构件、承重梁及钢管桩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均满足施工安全要求,对桥面系的桥面板、小纵梁、横向分配梁、贝雷梁,承重梁以及钢管桩的安全性进行了详细验算,并对所用材料和施工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朱标 《路基工程》2005,(3):69-7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标准公路、道路需下穿既有铁路。这就使得下穿既有线的立交桥孔径也越来越大,而目前在下穿既有铁路线时采用的立交桥形式仍然优先采用整体式框架桥结构,并采用顶进施工。但是在框架桥顶进作业时如何对既有线路进行加固,是施工过程中保证工期、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具体的施工实例,探讨对既有线路进行加固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设计实例,对既有铁路桥换梁改造桥型方案进行阐述和比选。对线间距只有4m情况下的线路采用特殊加工制造的120型工字钢架空线路,架空体系在既有桥台处利用桥台的空心位置设置挖孔桩支点,实现了困难条件下线路架空,进行方案比选后,确定该桥采用5×14.64m现浇钢筋混凝土刚构桥方案,实现了既有铁路桥困难架空、东双河行洪、铁路运营安全条件下的换梁改造。  相似文献   

7.
D型施工便梁的最大优点是桥涵施工时可保证既有铁路的通车条件,缺点是受铁路线间距制约。为保证既有铁路的通车条件,在线间距过小时需要对便梁进行改造设计。通过对既有施工便梁上的牛腿S12进行更换,换装成S3构件,减小了钢轨顶到施工梁顶的距离,满足了铁路建筑限界的要求。为了满足改造后便梁结构刚度及稳定性要求,特在纵梁两端、L/4、L/2、3L/4处增加5道横梁,采取局部加厚横梁梁端下翼板尺寸的方法满足横梁的强度要求。通过建立便梁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实体有限元模型,对施工过程中的最不利工况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改造后的D型施工便梁结构能够满足列车通过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既有线不中断行车的情况下,顶进施工箱形桥线路加固的方法有军便梁(D型及B型)加固体系、以纵梁受力为主的纵横梁加固体系和以横梁受力为主的密布横梁加固体系。本文结合哈密铁路货车南环线1-16m箱形桥顶进施工密布横粱线路加固体系的设计,论述了上述三种加固方案的优劣性,并着重介绍了密布横梁加固体系的受力特征及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9.
蒙西华中铁路洞庭湖特大桥主桥采用(98+140+406+406+140+98)m三塔双索面钢箱钢桁结合梁斜拉桥,桥塔墩采用22根3.0m钻孔桩基础。桥址处覆盖层较浅,其下为挤压破碎倾斜岩面,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塌孔、埋钻、斜孔。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首先采用履带式跟管钻机钻进,压缩空气吹渣成孔,在直径3.2~3.5m的圆周上均匀布置10个注浆孔,采取袖阀花管分层注浆预加固;然后采用优质泥浆护壁,利用3000型和4000型钻机钻进,钻进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地层调整钻压、钻速、泥浆比重以及增加稳定器等措施,确保顺利成孔。实践表明,该桥通过采取桩周注浆预加固、优质泥浆护壁、增加稳定器等技术措施顺利完成了3号、4号、5号桥塔墩共66根钻孔灌注桩施工,桩检均为Ⅰ类桩。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运营桥梁抬桩加固施工引起的既有桩基础扰动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以沪渝高速(G50)太湖大桥抬桩加固施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桥墩和基础(一半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抬桩施工过程桥墩位移规律和既有基桩弯矩;抬桩施工过程中,基于现有流体静力水准系统(HLS),在墩身内侧布置2个监测点,进行墩身沉降在线监测。结果表明:抬桩施工过程对既有桩基础沉降无影响,承台扩大后改善了既有基桩抗弯性能;监测期间,施工和车辆荷载对既有桩基础(桥墩)沉降的影响表现为数据整体平稳基础上的波动,无施工及车流量小的夜间,消除弹性变形(沉降)后的最终平均沉降约1.2mm;采用高精度的HLS可实现施工过程中桥墩(基础)沉降的在线监测,提高了效率,综合保障了运营桥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陈文珍 《隧道建设》2009,29(3):356-360
以襄渝二线羊子岭隧道进口段下穿既有铁路施工中采取D便梁加固整体架空既有铁路线路为例,阐述D便梁选型及布置计算,并介绍线路加固施工方法、施工要点、施工监测及安全保证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周铁刚 《隧道建设》2012,(Z1):113-116
白果湾隧道下穿既有达成线和达成二线,全隧浅埋,洞身最大埋深34 m,最小埋深2.5 m(隧道开挖拱顶距既有铁路路基水沟底高差),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及既有铁路运营安全,采用D便梁加固既有线路、洞内超前大管棚支护、微台阶法加临时仰拱施工、控制爆破开挖、衬砌紧跟的施工方案,既确保了既有铁路运营安全又保证了下穿段隧道施工安全,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在高烈度地震区,新建高速铁路采用原位现浇框架桥形式跨越既有铁路的关键技术问题。介绍了跨越既有线框架桥施工方案比选、主体设计、结构仿真计算、线路加固、工字钢支架架空等关键技术。本工程同时涉及既有线下现浇及既有线上现浇施工,为独特的框架桥施工方式。线下现浇框架桥底板施工采用分次线路加固技术,线上现浇施工框架桥顶板采用工字钢支架架空施工。并详细说明了施工步骤,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简要介绍了在不影响既有线运营的情况下,采用顶进法施工下穿既有铁路箱形桥中,有关既有线路加固、顶力计算方法、后背设计、滑床的地基处理及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在既有运营线下顶推施工是一种常见的施工形式,对于桥幅宽、重量大的大跨度框构桥,顶推施工的难度大、施工技术要求高。文章以黄万铁路大跨度顶进框构桥施工为背景,详细论述了该桥成功顶推的各环节施工措施,包括既有线路加固、路基注浆加固技术、预制基坑滑板的施工细节、油顶选配最大顶力计算及顶进纠偏等措施,这些施工经验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D型便梁加固线路顶进箱桥施工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结合马鞍山江东大道宁芜铁路既有线框架箱桥施工实践,对D型便梁加固线路顶进施工工艺和在顶进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为以后相同类型工程的施工积累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黄家圩路下穿京沪铁路南京站西侧咽喉区,铁路线路情况复杂,顶进工作坑周边建筑、管线多,下穿立交采用8 m+14.75 m+14.75 m+6.5 m框架桥。介绍框架主体结构、引道、基坑支护、铁路线路加固、站场改造、顶进施工步骤、附属设施等。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胡峰  杨灵平 《路基工程》2016,(3):152-156
为保证第比利斯绕城铁路PK8+040~PK10+040段左侧路堑边坡稳定及既有公路安全运营,设计采用32根抗滑桩组成的外挂式桩板墙加固路堑边坡。该方案以其安全稳定性高、施工干扰小、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获得了业主、监理的一致认可,也保障了第比利斯绕城铁路顺利建设和既有公路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9.
独柱墩单支点支撑的结构受力体系的横向抗倾覆能力较差,在后期运营过程中存在倾覆事故隐患,尤其是车辆超载的作用下,存在着较大的倾覆风险。本文研究了通过增加多点支承受力装置和应用构件连接的抗倾覆加固技术,可以减少增加桩柱施工过程中对桥梁基础的扰动,不仅保证了桥梁基础的稳定,同时达到抗倾覆的目的,可为独柱墩连续箱梁桥抗倾覆加固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孙永刚 《隧道建设》2006,26(3):79-81
为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增强铁路运输的市场竞争力,铁路平交道口需要改为立交形式,为不中断列车运营,需要采用桥涵顶进技术。介绍了大跨度斜交框构桥顶进施工中既有线路加固工艺,以及顶进施工方法、技术措施、预防偏差和纠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