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大,SMA沥青路面使用越来越多,如何控制好路面施工质量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和安全。文章结合320国道萍乡段工程的成功实践,阐述了SMA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4.
讨论了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不良后果和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工艺措施与措施技术。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沥青路面施工控制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不良效果和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工艺措施与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6.
7.
8.
沥青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是影响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分析了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沥青路面合理施工温度确定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
温度是决定沥青和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和工艺特性的第一要素,因此,沥青路面温度控制也就成了施工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在控制各施工环节温度满足要求的同时,温度的变异造成的局部损害也是路面早期损坏根源之一,而且由于其复杂性,难以实现有效的控制。笔者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对施工现场温度进行了详细的跟踪检测,对施工过程中温度的变异情况做了分析评价。可为建立温度离析监测方式和对策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是影响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分析了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沥青路面合理施工温度确定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路的发展是提高居民经济水平的重要保障。如今,我国公路路面主要是由沥青构成。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持有量持续增加,这大大增加了沥青路面的压力,进而对路面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承压能力,必然要对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进行技术研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动态控制技术的种类、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有效控制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应落实在行动上,进一步使用新技术,为公路建设创造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13.
14.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分析了改性剂SBS掺量、油石比、压实度及空隙率几个施工关键技术参数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剂SBS的掺入能够大幅提升其抗车辙性能,压实度与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呈正相关,当沥青混合料具有最佳的油石比和合适的空隙率时,其高温抗车辙性能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平整度是影响高速公路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也是高速公路竣工验收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高精度沥青混凝土摊铺控制技术进行分析,项目实例说明能将目前沥青混凝土摊铺平整度最高标准由3mm/3m提升到2mm/4m的水平,达到沥青路面平整度的高水平,从而提高沥青混凝土摊铺高程、平整度技术要求。智能控制技术的引入能降低测量成本、人力成本和材料消耗,通过对沥青混凝土摊铺的实时控制,路面一次成型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通过级配碎石CBR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筛孔及其通过率对级配碎石CBR值的影响。级配碎石的CBR值随4.75mm和0.6mm筛孔通过率的增加呈上凸抛物线趋势变化,随2.36mm筛孔通过率的增加呈平卧的“S”形状变化,随0.075mm筛孔通过率的增加近似呈抛物线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对于最大粒径为31.5mm、n值为0.5的级配碎石而言,4.75mm、2.36mm、0.6mm、0.075mm筛孔均应视为关键筛孔进行控制;以CBR值不小于180%为控制指标,推荐关键筛孔4.75mm、2.36mm、0.6mm和0.075mm基于CBR值的通过率合理变化范围分别为37.0%~45.5%、不小于25.5%、13.5%~18.0%和3.5%~8.0%。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经过长时间高温及超重车辆行驶容易形成车辙。本文通过京珠高速佛冈段的维修,对车辙处治的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一些探讨,可提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原路面调查分析、沥青路面回收材料评价、再生混合料用原材料质量要求、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再生沥青路面施工等进行分析总结,重点对厂拌热再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将为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施工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疲劳损伤的沥青路面设计温度及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沥青路面结构必须控制的疲劳破坏形式,以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作为控制沥青路面疲劳开裂的指标。通过实测沥青面层层底最大拉应变与路面结构不同深度处路面温度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沥青路面疲劳损伤的设计温度,提出了以沥青层中间温度作为沥青路面疲劳开裂分析的设计温度和试验条件。通过实测永久性沥青路面试验路每小时的路面温度和气象数据,分析了沥青层中间温度的分布规律,对沥青层中间温度与气温、路面深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了沥青层中间温度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应变响应与温度密切相关,随着路面温度的升高,沥青层底拉应变增大;沥青层中间深度处温度与沥青层底拉应变相关性最高,采用沥青层中间深度处温度能较好地评价路面结构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