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进入"十三五"时期,铁水联运暨多式联运发展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强调,全面加快铁水联运暨多式联运发展,要着力推进七个方面的工作——2016年5月27日,交通运输部联合中国铁路总公司在辽宁大连召开铁水联运暨多式联运现场推进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出席会议并强调,要充分认识多式联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把多式联运发展作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运输大国向运输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动运输供给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提出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等5项主要任务,以江海直达、江海联运、铁水联运等为重点,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到2020年,构建有机衔接、具备竞争力的铁水联运系统,基本形成长江干线、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铁水联运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铁水联运价格体系,对于完善综合运输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保障我国铁路、水运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当前,我国铁水联运发展缓慢,与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相比,集装箱铁水联运运量显得微乎其微。并且由于没有明确统一的价格规定,导致本该便捷高效的铁水联运运输方式陷入"各自为政,协调不畅"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多式联运正在进入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相信借此次港口多式联运分会成立的"东风",港口多式联运业务必将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成为助推我国交通物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引擎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2013年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后,交通运输部被赋予了协调和组织综合运输服务工作的新职责,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国多式联运发展速度较快,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但由于我国多式联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完善近几年来,多式联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多式联运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和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铁水联运作为多式联运的主要形式之一,为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高港口服务水平、促进港口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抓手,成为港口发展新增长点。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也曾在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我国长江沿江内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40.8万TEU,同比增长67.4%。内河港口铁水联运规模优势逐步释放,发展潜力逐步显现,成为重要增长极一、内河港口铁水联运发展现状近年来,铁水联运凭借其运量规模大、组合效率高、运输成本低、污染排放小等比较优势,成为推动运输结构调整、促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助力交通行业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内河港口更是通过发展铁水联运,进一步拓展经济腹地,加强陆水联动,  相似文献   

7.
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交通运输部等十八个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6]232号)等要求,以江海直达、江海联运、铁水联运等为重点,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制定本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发展武汉港阳逻港区铁水联运,分析港区战略定位,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港区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建立SWOT矩阵,提出5条战略举措:优化铁水联运空间布局,努力融入国家物流通道;完善物流设施,提高铁水联运物流服务水平;不断创新集装箱铁水联运新模式,拓展新业务;整合信息资源,提高铁水联运信息一体化水平;进一步营造促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实现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目标,如仍局限于运输系统的成本、效率层面,无异于缘木求鱼,必须从交通物流业与工商制造业联动发展的视角,创新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模式多式联运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运输组织与方式的重要指标。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逐步推进,如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已成为热门话题。2016年12月7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务周刊》2023,(10):18-19
<正>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当前各项工作推进的核心,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和现代化交通运输的标志性运输方式,铁水联运在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成就。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低碳高效发展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集装箱铁水联运作为国家综合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发挥制约着整个集装箱物流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还刚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既有制度、体系方面上的制约,又有设施、装备、专业人才方面的落后。因此加快中国集装箱铁水联运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无缝对接的多式联运系统,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合作基础,破除业务壁垒。  相似文献   

12.
为使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的发展适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阐述当前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分析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的路径。建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铁路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朱赤  王若蒂  姚书清 《珠江水运》2022,(22):105-107
青岛港铁水联运业务经过多年高速发展,连续7年位居全国港口首位,已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本文从青岛港铁水联运业务发展实践出发,总结发展现状,剖析制约因素,探讨高质量发展新举措,以促进铁水联运业务持续增量发展,为我国形成以铁水联运为主体的多式联运发展格局提供典型经验借鉴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林维猛 《集装箱化》2017,28(5):12-16
正2017年5月10―12日,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内贸箱发展委员会三届五次全委会在南宁召开,会议主题是"发展港口多式联运、创新运输服务模式"。多式联运涉及江河海与铁公水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动,其中,集装箱海铁联运是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最薄弱的环节。本文介绍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概况,并针对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内河港口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内河港口是铁水、公水等多式联运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农副产品、大宗商品、能源资源等物资运输的重要保障,是发展沿江临港产业、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引领内陆地区与国际接轨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交通强国、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要求加强内河港口与沿江沿海...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多式联运经历了几十年的徘徊,近年来一系列突破性的政策和举措,以空前力度推动我国多式联运进入提速发展时期。日前,国家发改委等2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入港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短板建设,支持铁路专用线进码头,打通公铁水联运衔接"最后一公里",实现铁路货运场站与港口码头、前方堆场等的无缝衔接。多式联运作为物流业发展的头号工程,是物流业增效降本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发挥黄石新港多式联运效益,总结黄石新港多式联运建设和发展经验,探讨长江内河港口多式联运发展方向和趋势,通过铁水公联运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打造一体化铁路港前站,服务港产协同发展,为加快构建便捷经济、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多式联运体系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一、2020年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现状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复工延迟、隔离管制等对物流和运输行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春节后公路运输受限,公路货运量急剧下降,港口充分发挥铁水联运的优势,业务量实现逆势增长,全年我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687.17万TEU,同比增长29.6%,其中,6条示范线路集装箱...  相似文献   

19.
多式联运上升为国家战略综合效益初步显现 2017年1月,交通运输部等国务院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五个方面十八条举措,成为新时期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纲领性文件,这是国家层面多部门首次针对多式联运发展进行联合专项部署的重要文件,标志着我国多式联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的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在4个方面重新审视港口集疏运铁路发展的问题。从历史维度、国际维度、技术经济维度、现实维度认识运输结构调整战略实施的必然性和紧迫性;立足于发展港口集疏运铁路的现实意义,认为加快发展港口集疏运铁路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从运输规模、发展重点、建设成效等3个方面提出港口集疏运铁路中长期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港口集疏运铁路当前发展需要着力应对的问题。这些分析可为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