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当前,在内燃机车的发展中,降低司机室的噪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改善乘务员的劳动条件,而且有助于行车的安全。东风_4型内燃机车噪声和振动的测定结果表明,司机室的噪声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机车主发动机及其他辅助设备的振动经由固体传输引起司机室围护结构振动(如地面、天棚、墙壁等)所形成的噪声(简称固体噪声);另一是这些设备所产生的噪声经由空气传播,透过司机室围护结构的噪声(简称空气噪声)。司机室的总噪声级是五种基本噪声分量的能量总和:(1)传入司机室的柴油机空气噪声(L机空);(2)传入司机室  相似文献   

2.
对客货列车运行稳态辐射噪声的传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列车运行试验数据,得出列车运行噪声在一般传播条件下几何衰减特性及噪声强度与运行速度的定量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3.
频响函数在地铁弹性车轮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固体振动噪声与固体振动速度的关系理论,用有限元法对承剪型弹性车轮进行模态,分析计算该车轮的速度频响函数。在与刚性车轮速度频响函数比较后,得到弹性车轮的噪声特性,为低噪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客货列车运行稳态辐射噪声的传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列车运行试验数据,得出列车运行噪声在一般传播条件下几何衰减特性及噪声强度与运行速度的定量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5.
对列车运行噪声在典型环境中的传播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列车运动噪声在空旷地带、不同排列形式建筑群中的传播减量,以及林带的隔声效果。  相似文献   

6.
重点分析CJ-1动车组振动、噪声的成因及传播途径,通过对CJ-1动车组进行建模仿真,以及噪声分布的特性分析,找出该动车组的主要噪声部位,分别针对控制噪声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受声点等3方面做出了对应的控制措施,后经线路运行验证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香港蓄电池电力机车噪声控制技术方案,主要分析了机车噪声来源,并从改善噪声源品质和控制噪声传播途径两方面,对蓄电池电力机车的外部噪声控制和司机室噪声控制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铁能馈变流器的噪声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其主要噪声源、噪声传播规律以及进/出口结构的声学性能,并针对性地进行出口阻性消声器设计及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风机为主要噪声源,风机噪声由出口传播直接导致产品噪声超标;采用出口阻性消声器方案可有效降低出口噪声传播,风机出口测点降噪量达17.33 dB(A)。相关研究对改善能馈变流器及类似产品的声学性能,指导产品结构降噪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市中心既有线沿线附近建筑物较多,对这些建筑物上层产生的噪声已成为一大问题。JR日本对既有线沿线高空噪声进行了测试,掌握了噪声在高空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0.
弹性支承块轨道振动与噪声强度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轮轨噪声在轨道交通噪声中占主要部分。根据国内外对钢轨振动和噪声关系的研究,以非弹性和弹性支承块式轨道结构的振动加速度数据为依据,利用钢轨振动与噪声关系将钢轨的振动转化为噪声,确定由各自钢轨产生的噪声1/3倍频程等效声压级曲线,从降噪方面评价两种无碴轨道的性能,说明弹性支承块轨道振动与噪声强度关系。在理论上对地面因素在噪声传播中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说明地面因素也是影响噪声强度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最后,从声源和传播途径两个方面提出降低噪声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列车内部的声环境是旅客乘车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铁路车辆内部噪声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车辆内部的典型噪声级和测量量,给出了影响车内噪声的主要噪声源,介绍了车内噪声的传播途径及相关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某地铁车辆辅助变流器的降噪,先后对安装和去除铝箔吸声材料的原型机和裸机进行噪声测试及特性分析。对比分析可知进、出风口传播的气动噪声为最主要噪声源,电磁噪声和由柜体各壁板传播产生的振动噪声对整体噪声有不可忽略的贡献,原型机在噪声贡献最大的250~4 000 Hz频段范围内噪声峰值降低量较小。通过降噪量计算,提出了更换吸声材料、增加消声通道和吸声面积等改进方案,并通过测试确认,改进方案在不同工况下的平均降噪量可在原型机基础上提高4.8~5.1 d B(A)。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地铁用轨道车对噪声限值,大多要求时速80km/h时司机室内的稳态噪声不超过80dB。要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必须从控制噪声源、噪声的传播、噪声吸收等方面进行综合控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减噪、隔音、消音,从而有效控制司机室噪声。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取干线上客车正常行驶状态下稳态辐射噪声的等效声能Leq和客车运行速度的现场大量数据,研究了客车轮轨噪声与传播距离的定量关系,得出符合我国干线客车运行噪声传播规律的方程。  相似文献   

15.
减小铁路振动与噪声影响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了铁路振动与噪声及其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列出了减小铁路振动与噪声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青岛地铁3号线运行状态下车内外噪声的测试情况和噪声频谱特性,并针对400~1 000 Hz的噪声峰值,重点分析了该频段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其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铁路行车速度造成噪声污染急剧增加的问题,从噪声控制理论出发,对高速铁路产生噪声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特点和干扰程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控制轮轨噪声、列车整体噪声、隧道反射噪声以降低高速铁路噪声源,以及在线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及防声屏障限制噪声的传播等措施,从而实现高速铁路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相应的环境问题,特别是高架区域噪声问题已成为环境投诉的热点。以杭州地铁1号线高架段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直立式声屏障、全封闭声屏障与减振垫相互组合的降噪断面进行现场测试,分析不同组合降噪措施下高架沿线环境噪声的空间分布特性及其噪声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减振垫可以有效减少轮轨振动能量向桥梁传播,从而降低桥梁结构噪声,但同时增大轮轨相互作用,导致轮轨噪声增加。减振垫对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控制效果具有明显的空间分界性,在接近地面区域对桥梁结构噪声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而在轨面附近轮轨噪声却增强;全封闭声屏障相对直立式声屏障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轮轨噪声的传播。在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段中有必要采取轨道减振措施以降低桥梁结构噪声,并根据实际需求利用声屏障控制轮轨噪声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铁路干线两侧铁路噪声过渡带宽度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居民对铁路噪声主观反应调查,验证了铁路噪声与道路交通噪声对人的影响程度一致性。又依据噪声传播规律,提出了城市不同功能区距铁路干线适宜不同距离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地面过渡段地铁振动的响应特性,对广州市坑口地铁站前所处地面过渡段轨行区以及其临近地面进行振动以及噪声测试,对所得振动加速度进行傅里叶变换,分析了列车振动在横向上的传播规律以及列车振动的影响因素,得到了以下结论:列车制动行为、钢轨接头以及列车载重的增加会增强列车振动,而碎石道床可以有效减弱列车振动的传播;上、下行线列车经过时,其轨枕测点振动加速度峰值分别为10.80和4.22 m/s2,地面振动加速度峰值为0.07 m/s2,振动加速度在横向上的传播呈现逐渐衰减的趋势;列车振动引起下方轨枕最大频响在110 Hz左右,频响范围为0~400 Hz;旁边轨道轨枕最大频响在80 Hz左右,频响范围为0 ~200 Hz;地面最大频响在50 Hz左右,频响范围为0 ~100Hz;整体车致振动传播过程中高频成分衰减较大,到了地面低频响有所放大;列车运行致使振动噪声在地面临近轨道一侧噪声最大值为95.5 dB,远离轨道建筑物楼底噪声最大值为87.9 dB,超过规范噪声限制75 dB,振动噪声在横向上有小幅度衰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