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新型卧铺动车组给水卫生系统的设计方案,采用了组合式供水系统、轻量化的卫生间模块、优化的真空保持式集便系统和灰水零排放系统,达到了在有限空间内实现系统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扩容改建后的现柴油机中冷气试验台风洞电加热段的空气压力损失和空气流量测量段的流场情况。给出了柴油机中冷器空气压力损失系统及其相应的实际空气压力损失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旅客列车密闭厕所真空卸污管道系统设计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真空管道系统污物输送机理,建立旅客列车密闭厕所真空卸污管道系统流量计算模式,并对卸污进气量、卸污口位置、真空站抽升速率与摩擦阻力压力损失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真空卸污管道系统主要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地铁现有的水冲式厕所和生态厕所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地铁等地下建筑卫生间的新型排水方式--真空排水系统.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人民广场站真空卫生间规模,从使用频次、乘客认同度、使用环境等方面分析其使用效果,表明真空卫生间在地铁中应用的合理性.就真空卫生间实际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故障进行分析,提...  相似文献   

5.
根据CRH2型动车组车体气密性要求和换气系统风机特性曲线,分别建立车体内外空气通过车体等效泄漏缝隙时的泄漏空气质量流量以及新风机和废排风机的空气质量流量与车内外空气压力的线性关系式.由车内空气质量守恒定律建立在车外空气压力作用下车内空气压力响应的传递函数模型.由于动车组运行中换气系统风机特性曲线的工作点可能偏离建模时的工作点,从而导致模型涉动,故采用实测数据对传递函数模型进行修正,并通过仿真验证传递函数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客车真空集便器防冻必要性及防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真空集便器的工作原理 真空集便器可分为真空保持式和真空推拉式2种类型.西安客车车辆段配属的25T型客车采用的美国MONOGRAM真空集便器为真空保持式集便器,由污物收集系统、真空便器、遥控操作机组、相关管件和控制系统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列车高压空气经喷射器将污物箱抽至30 kPa~40 kPa的负压,高压水冲洗便池,排污阀打开,污水在压差及重力的双重作用下迅速进入污物箱.图1为客车真空集便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7.
在货物列车制动系统充风过程中,列车管空气流量的变化可分为节流充风、稳态充风和漏泄补风(充满风)3个阶段。基于流体力学的理论,利用高精度气体流量计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测量货物列车不同编组辆数、不同减压量条件下充风时列车管空气流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根据机车上检测到的列车管空气流量可以准确判断出折角塞门的关闭位置,而依据列车管空气压力变化和充风时间则很难做到这一点;由于各车连接的制动软管的空气漏泄量各不相同,且空气漏泄流量又非常小,因此很难根据空气漏泄流量检测并判断列车的编组辆数。建议在机车上广泛安装使用由气体流量计构成的列车管空气流量智能检测装置。  相似文献   

8.
上海火车站固定式真空卸污工程技术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上海火车站采用的固定式真空卸污系统为国内首例在车站使用的固定式地面卸污系统。该系统由真空凸轮泵机组设备、盘绕式真空抽吸单元设备、真空管道系统等组成。其特点为真空抽吸,压力排放,污物通过机组随抽随排。该系统自2007年7月1日投入使用,卸污过程无异味、无遗撒,真正体现了环保理念。真空机组一经开机运行,可实现自动化,无需职守;真空抽吸单元可电动收缩,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9.
格尔木车站处于高原地区,受自然条件影响,真空压力小,卸污效果差,所以在格尔木车站设计中采用分散式真空卸污系统。分散式真空卸污机组单台泵流量40 m^3/L,抽吸面最大真空度55 kPa,产生的最大排污压力140 kPa,通过点对点进行卸污,实现卸污作业中8个污物箱同时卸污,每列车污物箱可以在3 min内完成卸污,提高了卸污作业效率。该系统具有适应高海拔地区、卸污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节省占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上海站增设真空卸污系统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站采用的真空卸污系统为国内首例在车站使用的固定式地面卸污系统.特别是针对既有车站的复杂情况并且保证运营正常的情况下增加该卸污系统,解决了基层单位的实际问题,满足了铁路提速的要求,体现了科研为生产服务的理念,同时也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国策—节能环保.该系统由真空凸轮泵机组、盘绕式真空卸污单元、真空管道等组成.其特点为真空抽吸,压力排放,污物通过机组直抽直排.该系统自2007年7月1日投入使用以来,在不影响使用的条件下先后完成了4次改造,保障了运输整备需要.  相似文献   

11.
宋兵 《铁道机车车辆》2004,24(Z1):72-74
介绍了CKD8C内燃机车空气—真空制动系统的原理及一些重要部件的选型 ,对于以后采用空气—真空制动系统的国产出口机车的设计及调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CKD7C型内燃机车根据实际运用需要,制动系统设计采用了空气—真空两用制动系统。主要介绍了该制动系统的原理及组成,包括风源系统主要部件参数、制动机逻辑控制关系等,详细说明了该系统中空气制动作用和真空制动作用时的各部件气路作用连接形式,以及控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直列式喷油泵的直喷式柴油机通常配有一个回路式低压燃油系统。低压系统中的燃油流量通常是当时燃油消耗量的若干倍,甚至在发动机全负荷的情况下也如此。燃油过量供应的目的是适当地冷却喷油泵以及冲走喷油泵柱塞在喷射结束阶段产生的各种气态成分。基于低能耗要求和现代化发动机监视系统的需要,对当前燃油消耗率进行在线测量愈来愈重要。然而,由于低压燃油系统的回路式特点,这项任务很艰巨。当前燃油流量不得不以喷油泵进油管和回油管中两个同时发生的燃油流量测值的差值形式来确定。通过对这一差值测量误差传播的详细分析,会发现供油流量与消耗流量之比对测量有显著影响。为了获得满意的测量精度,供油管和回油管的单独测量必须达到非常高的要求。本文将提出一种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容积式流量计的方案。除此之外,为控制这种差值测量的棘手的误差传播,还必须考虑更多的参量。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由于喷油泵的损失导致的燃油温度升高。温度的不同会伴随着供油管和回油管中燃油密度的变化。本文将详细说明密度差造成的影响,并给出补偿方法。除此之外,在低压燃油系统中,喷油泵柱塞的运动会产生一种特殊方式的压力波动。这些压力型式包括高压峰值和真空,这些现象可以通过喷油泵柱塞一个工作循环的描述加以解释。因此,需要针对这些压力型式寻找一些方法,在负压时测出逆流,在出现高压峰值时避免机械过载。本文将会提出一个方法,用来控制压力波动引发的这些后果。最后,本文将介绍在实际应用中得出的各种测试结果。本文的油耗测量系统的读数与精确测量(大量间断性测定或油箱容量的长期测定)数据对比说明,只要适当考虑低压燃油系统的特殊条件,精确的实时燃油消耗测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会带来乘客舒适性问题。现利用流入、流出相邻两节密封车厢的流量关系,发展了高速空调客车车厢在彼此隔离条件下车外压力引起的车内压力计算方法,模拟了客车在加装风量调节式控制系统时隧道单车压力波与会车压力波条件下的车内压力波动规律,验证了该类系统减缓车内压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出口孟加拉米轨客车空气制动系统和真空制动系统的组成、特点及两系统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空压机流量、总风缸容积和高度阀流量特性的匹配不合理,很容易出现总风缸压力急剧下降等现象,最终导致车辆紧急制动等严重后果.现基于AMESim气动系统仿真平台建立了高度阀模型和空气悬挂及储风系统模型,并结合广州地铁3号线技术条件,对车辆载荷由AW0变成AW3的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符合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为空压机选型和风缸容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集便器在中国轨道车辆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铁路客车上广泛使用的直通式便器,将粪便直接排泄到轨道上,严重污染了线路、车辆及周围环境,造成轨道和车辆零部件的严重锈蚀。介绍了集便器的原理及其在我国轨道车辆上的应用,并提出了应根据客车档次分别选用真空保持式集便器、压力冲水式集便器和紧凑型真空集便器。  相似文献   

18.
根据真空管道系统污物输送机理和技术,结合铁路旅客列车密闭式厕所真空卸污的特点,对旅客列车真空卸污管道系统的布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卸污系统真空中心一般应布置在卸污线的中间位置,并宜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形式;卸污管道纵断面应布置成“锯齿形”。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大秦线HXD2电力机车制动控制系统中应用的2种新型中继阀性能参数,重点分析了P1K型及1P1E型中继阀的结构特性及基本工作原理。P1K型及1P1E型中继阀均为带一个先导压力的中继阀,其输出压力与先导压力成线性关系,可在电力机车制动控制系统中既实现传统中继阀的中继功能,又可实现小流量控制,精确输出大流量预设压力空气。  相似文献   

20.
对HXD1C型机车的主风源系统压力空气质量进行了核算,经过干燥器正常处理后的压力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能满足机车制动系统用风的要求;对比了不同压力露点下水蒸气析出含量,并简要介绍了空气管路系统的防寒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