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铁道车辆的抗横风安全性,建立了整车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利用实车试验和风洞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计算结果表明,半车模型代表了摇头运动对车辆倾覆影响的最恶劣条件。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强横风造成车辆倾覆事故的原因分析,也可用于对特定风载情况下的车辆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宋瑞刚  杨俭  方宇 《铁道学报》2012,34(7):36-42
在建立和分析城市轨道车辆牵引动态特性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牵引动态特性测试实验系统,并具体阐述低功率条件下牵引负载模拟系统实现的方法。实验结果与上海地铁二号线的实车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该实验平台对于城市轨道车辆牵引动态特性及电制动特性的测试与实车测试结果较吻合,对牵引运行控制策略及制动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发展移动车辆模型风洞试验系统是考虑运动车辆和桥梁间相互气动影响的有效方法。利用中南大学风洞实验室低速试验段壁面预留的轨道安装接口,研制一套U形滑道系统实现模型车辆的移动,该系统通过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实现模型车辆的加速和减速,而无需复杂的专用加速和缓冲装置;车辆置于滑道不同高度可获得不同的滑动速度,因而能方便地改变模型列车滑动速度;由于U形滑道加速段置于风洞外,该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风洞试验段,保证有效试验段长度。为测试移动车辆的气动力及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度,开发一套无线风压测试系统,初步对比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车-桥系统气动特性的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4.
李荧 《铁道车辆》2012,50(5):22-23,30,47,48
通过建模数值计算和实车测试试验,从车辆整体抗倾覆能力和篷布抗风能力2个方面对新疆铁路风区苫盖篷布车辆的运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Realizable k-ε方程的DES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某高速列车头、中和尾车不同区域对整车气动阻力系数的贡献值,并结合风洞试验结果,验证本文所采用的计算方法,计算与风洞试验结果两者偏差在2%以内;各车辆的瞬态气动阻力系数时程曲线在均方根值上下波动,其中头车的脉动幅度最小,尾车最大;头车、尾车的头部曲面区域及各个车辆转向架区域的气动阻力占整车气动阻力的77.8%;前端转向架区域气动阻力系数从头车、到中间车、到尾车大幅度减少,后端转向架区域气动阻力系数逐渐增加;从流场结构来看,列车的头部、风挡、车底结构以及车尾处产生了大量的漩涡;沿车长方向,头车车体附近的漩涡情况好于中车和尾车。  相似文献   

6.
为更加准确地测定轨道交通车辆整车振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半车激振的整车振动特性测试方法。在简述该方法的激振原理基础上,运用机械运动学原理进一步阐述了激振作动器位移控制指令的解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某型车辆进行了实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试验方法可以满足整车振动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广州市轨道交通七号线车辆空调采用侧墙回风方式的可行性,并对侧墙回风方案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分析以及试验模拟测试,最后再实车进行测试,验证了空调侧墙回风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利用车辆模型走行装置,在侧风下的气动力特性风洞试验概况,测试了车体表面压力分布,评价了作用于车辆上的侧向力。  相似文献   

9.
在轨道车辆实车动态测试中,运行舒适性指标对车辆性能评估至关重要.ISO 2631舒适性指标是针对人体振动舒适性分析而建立的标准,但在测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舒适性时,ISO 2631没有对数据采集和计算参数进行明确规定.分析了时域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研究了采样频率和计算窗口时长对舒适性指标计算结果的影响.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状态下座椅的舒适性指标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窗口时长取值为8~10s较为合适,采样频率取值为512 Hz,座椅载重舒适性测试结果更接近载客时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某公铁两用双层桥梁风屏障的合理结构形式,通过风洞试验测试了不同工况下公路及铁路桥面不同位置处的流场分布特性以及CRH2列车和公路大货车的气动力系数,应用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车辆的动力响应。分别从桥面局部风场、车辆气动力以及车辆动力响应3个方面评价并比选了公路及铁路桥面风屏障的最优形式。研究结果表明,以上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一定的一致性,铁路风屏障纵条形开孔形式的防风效果优于圆孔形开孔形式,公路风屏障亦然。  相似文献   

11.
CRH2型动车组列车交会空气压力波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胶济线CRH2型动车组列车交会空气压力波实车测试情况,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将实车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50 km/ h等速交会情况下,实车试验测得的车体表面交会压力波最大幅值为1 195 Pa,在铁路线间距为4.4 m的条件下不会对列车运行安全产生影响;车厢内最大压力变化幅值为19 Pa,仅为车体表面压力变化幅值的1.6%,车厢内产生的压力变化幅值不会对乘客舒适性产生影响;在4.4 m线间距情况下,被测试的CHR2型动车组上的交会压力波幅值近似与同型号等速交会动车组运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数值计算与实车试验得到的规律基本吻合,计算与试验结果相差5.15%,数值计算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2.
列车交会压力波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数值模拟计算、实车和风洞试验结果,研究了列车交会压力波与相结速度、绝对速度、速度比、线间距、列车外形(断面形状、流线型头部长细比、头部纵剖面最大轮廓线和俯视图最大轮廓线)以及列车编组方式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已在我国流线型车体设计上正式采用,并为合理确定线间距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车桥系统气动特性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侧向风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需要考虑相互气动影响的车辆和桥梁各自的气动参数。为考虑车辆和桥梁的相互气动影响,在常规桥梁节段模型三分力测试装置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三分力分离装置———交叉滑槽系统。该系统利用环形滑槽和直线滑槽交叉点位置的变化来调整车辆和桥梁间的相对几何关系,并能实现车桥系统的同轴转动,从而方便地进行不同攻角情况下气动力的测试。利用交叉滑槽系统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车桥系统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多工况对比研究,讨论了车桥系统的雷诺数效应,分析了车桥间的相互气动作用,比较了车辆在桥上位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交叉滑槽系统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是可行的;车桥间的相互气动作用对车辆和桥梁的气动力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长大下坡制动失效时的控制研究对商用车辆安全行驶至关重要。为了使商用车辆在长大下坡制动时能够满足ECE制动法规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商用车辆剩余制动性能分析方法和制动器Bang-Bang策略的ABS控制算法。通过动力学的理论分析和硬件在环测试试验,研究了商用车辆在制动失效工况下有、无ABS控制器对剩余制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ABS车辆,在制动失效工况下均不满足ECE法规要求;硬件在环试验表明虽然存在等同实车的硬件系统带来的时滞,但提出的控制算法对车辆剩余制动性能控制依然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车轮多边形磨耗对高速列车车辆振动的影响,进行实车跟踪、试验室模态测试,测试表明,转向架系统在580Hz左右存在显著的振动峰值,与转向架系统模态频率吻合;车轮多边形是轮轨耦合振动条件下的等频率分割造成的,它的形成与轮轨系统耦合振动息息相关,是轮轨关系恶化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根据车辆外力的静平衡,分析了外力和轮重减载率的关系,推出了铁道车辆临界倾覆风速静态详细解析式.利用实车等效试验验证了详细解析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桁梁断面形式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对一座大跨度跨海公铁两用桥梁6种断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车-桥的气动特性,并与类似断面的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刚度等效对主梁模型进行简化,缩减了桥梁模型的自由度,并与精细化的板壳模型进行对比验证。通过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研究不同风速及车速条件下不同桁梁断面车辆及桥梁的响应,讨论双车交会的影响。结果表明:断面形状显著影响车桥气动特性,进而改变车辆和桥梁振动响应。与倒梯形断面相比,通过带挑臂断面或矩形断面时车辆及桥梁响应较小,一定范围内改变入桥距离差会明显改变桥梁产生的响应,但车辆响应受入桥距离差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空气弹簧对地铁车辆运行平稳性影响较大,目前国内B型车部分采用国产部件,A型车主要采用进口的空气簧。文章介绍了国产与日本进口的空气簧,对车辆进行平稳性指标的影响及测试方法并对北京1号线地铁车辆运行平稳性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起动、中间运行和制动停车等不同运行阶段的平稳性情况,对比分析了装用2种空气弹簧车辆的运行平稳性结果,得出了2种空气弹簧具有相同减振效果均满足车辆运行平稳性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路基结构时变系统耦合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学宁  梁波 《铁道学报》2006,28(5):65-70
在车辆的走行过程中,上部与下部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因此,轨道交通问题实际上就是线路上下部结构和车辆系统的体系匹配问题。本文针对列车走行的实际情况,将轨道-路基作为参振子结构纳入车辆计算模型,建立了包含车辆、钢轨、轨枕、道床和路基作为一体的二系垂向耦合动力分析模型。作为模型的验证,结合京秦线提速改造工程进行了列车-路基动力仿真计算,得出在不同行车速度条件下,机车车辆通过路基段加固前后状态下的车体加速度、动轮载、轮重减载率及道床和路基主要动力性能指标,并与实车试验进行对比。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为高速铁路路基的动力特性分析和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车辆空调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特点的介绍,提出了一些可供其车辆空调系统参考的设计方法,以及车内外夏季空气参数的选取依据及计算实例,讨论了车辆空调系统的空调机组及通风系统的要求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