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地铁5号线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检测数据和现场观察为基础,描述广州地铁5号线开通一年以来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的情况.分析加快钢轨磨耗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涂油方式是减少钢轨磨耗的有效措施,特别是钢轨踏面涂油是控制小半径曲线波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高速铁路小半径钢轨磨耗问题,以高速动车组和小半径曲线钢轨为研究对象,基于Simpack建立高速动车组模型和编制轮轨磨耗程序,通过调整轮轨摩擦系数、轨距、车辆通过速度和轨底坡等参数,对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时的动力学性能及钢轨磨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减小外股钢轨与轮缘接触处的轮轨摩擦系数能改变轮轨黏滑特性,有利于降低外...  相似文献   

3.
铁路曲线钢轨侧面磨耗原因及减缓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玉侠 《铁道运营技术》2006,12(2):24-25,27
钢轨侧面磨耗一直是铁路线路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处于小半径曲线上的钢轨,由于存在曲线钢轨对列车轮对的导向作用,车轮与钢轨产生相互间的粘着、蠕滑和滑动,轮轨的磨耗和损伤十分严重。根据调查资料,我国小半径曲线上的钢轨有98%是由于侧面磨耗超限而报废的。严重的钢轨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8号线的典型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进行了跟踪测量,统计分析了小半径曲线钢轨的侧磨和垂磨特征及相应的磨耗发展率.认为小半径曲线钢轨受侧磨、垂磨和不均匀磨耗的共同影响,大编组、重型车的线路中,平均侧磨发展率约为0.019 mm/d,平均垂磨发展率约为0.005 mm/d;小编组、轻型车的线路中,平均侧磨发...  相似文献   

5.
孙庆洲 《中国铁路》2005,(12):61-62
企业专用线小半径曲线病害的成因复杂,钢轨磨耗、轨道几何尺寸变形、机车车辆作用在轨道上的附加力均是小半径曲线病害的重要成因.调整好几何尺寸,加强轨道结构,探索小半径曲线变化规律,可以有效防止小半径曲线病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我国铁路较大部分是山区铁路,曲线多,特别是小半径曲线,钢轨更换的主要原因是磨耗。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小半径曲线铁路上的钢轨有98%是由于磨耗超限而报废的。曲线钢轨侧面磨耗又在磨耗超限中占较大比例。影响侧面磨耗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轨道结构几何状态,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动力学性能,钢轨材质以及环境因素如温度,空气湿度、污染等。  相似文献   

7.
地铁线路中普遍存在半径小于600m的曲线,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严重,不仅影响运行安全,而且增大养护维修工作量和运营成本。为改善地铁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地铁B型车拖车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曲线半径、超高、轨底坡和轨距对钢轨磨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曲线半径、设置一定的欠超高、内外轨轨底坡分别设置为1/20和1/40以及适当的轨距正偏差,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地铁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可使得钢轨磨耗降低20%~40%,延长钢轨使用寿命,降低养护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及车轮轮缘磨耗突出的问题,采用轮轨固体润滑技术,在广珠城际铁路进行轮轨减磨试验.通过对钢轨和车轮廓形变化的长期跟踪,研究固体润滑前后轮轨磨耗速率变化,得出主要结论:(1)更换在线热处理钢轨后,小半径曲线上股钢轨寿命可延长1倍以上;(2)固体润滑对钢轨减磨效果显著,润滑试验期间,试验曲线上行...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铁线路小半径曲线区段钢轨侧磨严重、波磨异常等问题,采用调查与资料分析及设计经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从轨道设计、施工、运营阶段,提出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的防治建议。并提出应建立全寿命、立体化、管理前移的钢轨磨耗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0.
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地段曲上轨侧面磨耗速度快,钢轨更换频繁,换轨成本大,严重影响铁路运能。采用车载式和地面润滑设备对轨面和轨顶进行润滑,通过钢轨涂覆前后数据对比,探讨减缓钢轨侧面磨耗的方法,以减缓小半径曲线地段钢轨侧磨,延长曲线地段钢轨使用寿命,减少换轨成本投入,提升铁路运能。  相似文献   

11.
石太线小半径曲线钢轨侧面磨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钢轨力学和车辆动力学方法对石太线小半径曲线地段钢轨侧面磨耗进行研究,分析了轨道几何参数对曲线钢轨侧面磨耗的影响,并提出了减磨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京包线钢轨侧面磨耗进行现场观测,结合车辆通过曲线时的受力情况,分析在该线路上由于轨道结构、车体运行及人为因素引起曲线上股钢轨磨耗的成因。针对该段曲线磨耗特点提出了减少小半径曲线上股钢轨侧面磨耗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用钢轨力学和车辆动力学方法对小半径曲线钢轨侧而磨耗进行研究,分析了轨道几何参数对曲线钢轨侧而磨耗的影响,并提出了减磨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小半径曲线上采用新研制的Ⅱ型轨撑,有利于提高钢轨的稳定性,保持钢轨轨距,减少钢轨横向变形和不均匀磨耗,并可取消原采用的易折损的轨距杆,从而大大提高小半径曲线轨道强度。  相似文献   

15.
重载线路小半径曲线外股钢轨侧磨速率明显加快.采用仿真计算结合现场测试,分析我国重载铁路轨道几何参数(超高和轨底坡)对曲线钢轨磨耗速率的影响规律.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 NUCARS 建立我国重载货车—轨道模型,改变超高和轨底坡两项轨道几何参数,采用数值积分方法仿真计算车辆通过曲线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设置合理的曲线欠超高和非对称的轨底坡可改善车辆通过曲线时的轮轨接触状态,降低了轮对冲角、外轨横向力和磨耗指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钢轨磨耗速率.现场试验段长期观测的数据表明,两种措施对改善小半径曲线钢轨侧磨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钢轨波浪型磨耗对地铁车辆振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铁车辆频繁的起动与制动加速了轮轨问的磨耗.特别是小半径曲线上钢轨顶面的波浪型磨耗对车辆的运行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其结果会加速钢轨的伤损,危及行车的安全.利用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了钢轨的波浪型磨耗对车辆各部分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站区小半径曲线的钢轨磨耗已成为影响高速动车组运行品质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以高铁动车组和高铁站区小半径曲线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车-线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车辆通过曲线时产生钢轨侧磨的动力学原因,并调整超高、轨底坡、摩擦因数、型面等参数的设置,从而确定钢轨侧磨的控制性因素,并提出减缓高铁站区小半径曲线钢轨侧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小半径曲线、大坡道等复杂线路条件,建立了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磨耗和裂纹萌生预测模型;根据该模型,计算了不同坡度条件下钢轨的表面切向力和磨耗指数,预测了不同硬度的钢轨在大坡道条件下的型面变化、磨耗发展率和裂纹萌生寿命,并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轮轨硬度匹配建议。结果表明,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小半径曲线、大坡道条件下,采用硬度为280 HB以上的钢轨可得到较好的抗磨耗性能和较长的裂纹萌生寿命;钢轨与车轮硬度比应接近,且钢轨硬度应略大于车轮硬度。  相似文献   

19.
论述延长朔黄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使用寿命采取的综合技术措施,开展曲线钢轨非对称型面打磨、曲线钢轨润滑、采用优质钢轨、轨道结构优化等研究与试验。阐述试验段设置原则和轨道结构配置等,并在朔黄铁路设置试验段,验证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减磨综合技术措施。通过分析试验段与对比段的减磨效果,以及与既有磨耗数据对比,钢轨减磨综合技术措施效果明显,并建议对打磨型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地铁小半径曲线钢轨非正常磨耗问题、延长曲线段钢轨使用寿命、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实测分析小半径曲线钢轨型面数据的磨耗特点及其接触变化,设计出适用于小半径曲线轨道的钢轨打磨型面(Opt-60型面).建立地铁B型车动力学模型和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分别对不同打磨型面在整个维护周期内的钢轨性能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CN60打磨型面,Opt-60型面的打磨量减小了 44.2%,打磨深度减小了 0.646 mm;在维护周期内Opt-60型面的轮轨横向力和脱轨系数都有明显改善,安全系数有所提升,且横向平稳系数与垂向平稳性系数均得到提高;在一定列车通过量下,Opt-60型面的轮轨接触面积比CN60打磨型面的轮轨接触面积大14.63%~27.13%,接触应力减小19.27%~27.97%.计算结果已明显表明,Opt-60型面能有效减缓钢轨磨耗、抑制钢轨疲劳,还能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优化了列车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