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坚 《公路》1989,(2):5-10
国内高速公路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际经验,在学习国外有关软土地基处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制定了沪嘉和莘松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方案,并分别进行软基处理方面的试验研究。其中包括软土地基处理工艺、测试仪器、材料设备、沉降预估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期望从这两条高速公路的实施和工程总结中,合理提出上海地区修建高速公路容许工后剩余沉降量和沉降预估方法,掌握几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这两条高速公路分别由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院和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  相似文献   

2.
在诸多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中,水泥搅拌桩更适用于结构物两端软土地基及高填方地段,并能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章介绍了水泥搅拌桩设计、施工的基本知识,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 天津地区位于海河冲积平原和渤海海湾大面积软土地带,由于软土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在其上填筑路堤或建造人工构造物后将产生沉降变形。当路堤超过极限高度时,如不对软土地基采取加固措施,将引起路堤沉陷、坍塌。低于极限高度的路堤,虽不致因稳定性不够而遭到破坏,但软土的沉降变形对路面及行车的影响值得关注。因此,在天津地区筑路如何作到好、省、快,与软土地基处理得当与否,关系极大。  相似文献   

4.
1 概述 南宁至北海二级公路的那马—大塘段(K22 000~K53 620)为丘陵地带,高路堤地段较多。路中心填土高度大于4.0m共88处,长5.506km,占本路段长度的17.4%。其中填土高度在4~6m的41处,长2.361km;6~8m的24处,长1.675km;8~10m的20处,长1.33km;10~13m的3处,长0.14km。而且,高路堤大部分在软土基上。本路段于1987年3月相继破土动工,要求在1988年12月中旬前建成通车。在  相似文献   

5.
杭甬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银华 《公路》1993,(7):34-43
杭甬高速公路穿越萧绍宁平原,软弱地基地段长达90余km,软土层厚为国内高速公路罕见。为完善设计,指导施工,在绍兴境内做了3.15km典型路段进行软基处理和试验观测。在试验路段中采取了路堤等载和超载预压,不同排水材料的深层排水处理,以及不同类型的土工织物加固基底等多种处理方法。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观测,已获得较满意的成果,对各种加固方式的适用性和具体运用,也取得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6.
用干振复合桩处理软土地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具体工程项目,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干振复合桩复合地基的概念并阐述了复合桩复合地基这种新型地基处理形式的力学性能和强度发展机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复合桩复合地基的工程性质,并与其它加固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7.
以四川某市的软土地基处理为例,对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设计与施工、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孙吉堂 《路基工程》1999,(1):23-28,45
该文通过对粉喷桩工程的加固机理和设计计算方法的分析,结合当前粉喷桩施工的部分应用实例和试验成果,对粉喷桩应用的施工现状和有关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深厚软土中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喷桩复合地基是深厚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有效手段之一.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这种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进行分析.分析中将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区等效为均匀各向同性的介质,建立包括复合地基区域及周围软土区域的分析模型.通过改变桩长和布桩区域大小研究这种地基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可以加深人们对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的认识,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以秦沈客运专线搅拌桩加固涵洞软土地基的实例,叙述了搅拌桩加固软土的机理,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及应用效果,实践证明搅拌桩应用于加固软弱土地基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沉管灌注简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沉管灌注筒桩(简称筒桩)加固高速公路软基的原理、施工设备、工艺、设计和质量检测。通过在杭-宁高速公路的工程实例表明,筒桩承载力大,处理软基总沉降量小,且易于稳定,土体侧向变形小,填筑速度快,施工周期短,是一种适用于软基处理的优质新桩型。  相似文献   

14.
15.
论“软弱地基上的加筋土挡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加筋土挡墙与传统的浆砌片石或混凝土挡墙(衡重式或重力式)相比较,从技术上的适应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及大量的工程实践来论证在软弱地基条件下加筋土接墙是首选挡墙。同时还论述了在软弱地基条件下加筋土挡墙设计和施工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强夯置换在软土地在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软土地基处理的实例,探讨了强夯处理软土地基的可行性,指出强夯置换加垫层材料铺垫形成复合地基是强夯处理软土地基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软基处理路堤工后沉降指标确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容许不均匀沉降的4‰指标,对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后沉降指标的确定方法,为软土地基上修筑高等级公路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关于软土地基处理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S239鲁姚线桐柏境软土地基分布的具体情况,阐述软土地基处理设计的理论,对软土地基的地基极限承载力、路堤的稳定性、沉降计算和复合地基的理论计算等进行探讨,并提出根据软土层的厚度和埋藏的深浅及土质性状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冯斌 《路基工程》2003,(Z1):61-62
1 前言 成都市营门口花照村某住宅小区,共17幢,六跃七层,砖混及框架结构。其中12号楼因地质条件差,设计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处理后所形成的复合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_(sp.k)≥250kPa,压缩模量E_s≥1.5MPa,CFG桩桩径≥400mm,以稍密卵石作为桩端持力层。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营门口花照村,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