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与汽车     
政府应该如何管汽车 中国的汽车业者曾经羡慕前苏联汽车工业,因为前苏联有一个汽车工业部,实行高度集中控制,但是到90年代前苏联汽车工业开始衰落,幸亏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否则命运堪忧;中国曾经羡慕日本汽车工业,因为一个在60年代初与中国基础差不多的邻居居然在20多年后坐上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的宝座,但是从90年代初开始,缓过一口气的美国工业开始狠命敲打日本,把一个又一个日本汽车公司收入囊中,如今日本汽  相似文献   

2.
《汽车情报》2007,(3):30-34
泰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此前,泰国的汽车全部依靠进口。60年代初,泰国开始引进国外汽车生产线,与国外汽车厂商联营,在泰国设立汽车装配厂,从组装起步,逐渐过渡到自制国产汽车。经过40多年的发展,泰国已成为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泰国第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刘勤 《汽车与配件》2000,(40):24-25
在新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本刊向读者推出“中国汽车工业佳话”长篇系列连载。通过“佳话”将与大家一起回忆上一世纪的中国汽车历史,既解老一辈中国汽车开拓者的怀旧情结,又让新人了解过去,在“入世”的历史转折时刻,树立信心。 “佳话”将分中国汽车掌故、中国汽车工业初创、中国人的红旗轿车、20世纪中叶中国领导人视察汽车厂轶事、中国汽车向多品种发展、为备战而加速建立越野车生产基地、在风浪中建设二汽、80年代中国汽车的大论战、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等部分刊出,作者是我国汽车行业资深专家。 由于是历史,因此年代久远,刊出内容如有出入,欢迎广大读者随时来信来电提出意见,并欢迎在“佳话”中补充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段志坚 《汽车运用》2004,(12):18-19
英国汽车工业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从20世纪20年代起直到50年代,英国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二汽车生产大国的地位。而罗孚汽车更被视为汽车业界的传奇典范,不仅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辆具有中央底盘的汽车,而且开创了首次使用汽车燃气涡轮发动机和轿车运用四轮驱动技术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韩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始于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最初阶段,年产量仅百辆至数百辆。发展到80年代末,产量相继迈过30,60,100万辆的高台阶,汽车产品开始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到90年代中期,汽车总产量达230成婚辆,居世界第6位,出口量达74万辆,居世界第7位。韩国汽车工业发展如此之快,主要是在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有力的扶植下,从引进国个技术和资金逐步走向自我投入,自主开发的道路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汽车工业要想保持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要不断应用当代国际化社会中的信息资源和高新技术。8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期,美国的汽车工业曾不敌日本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下风,以致其市场竞争力不断被削弱。在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在北美市场上推出了Neon(霓虹)小轿车,对日本汽车在北美市场上的生存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直接投资急剧增加,合资企业已成为 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轿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主体,而此主体的主要部分已基本上合资企业性质。近年来,各主要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典型的集团化、自由化、世界化产业。在这种形势下,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前途的,主要是汽车工业的产业特性以及由它所决定的跨国公司活动规律和我国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外方对侠  相似文献   

8.
1 汽车电子与汽车维修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说在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在汽车电子控制领域开始应用时,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便产生了一次大的飞跃,而这次飞跃又在汽车维修领域引发了一次全方位的冲击。如果我们把计算机在汽车上的应用作为一个分界点,就可以把汽车电子化分成两个不同阶段,前一阶段的汽车电子化主要表现在汽车电器装置的电子化上,例如电子点火装置、晶体管调节器和电子闪光器等;  相似文献   

9.
国际汽车工业的技术发展现状与我们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铁山 《世界汽车》1995,(6):7-9,14
80年代以来,借助于电子计算机与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汽车工业在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技术方面有了空前的、长足的进步。本文作者从汽车技术发展趋势与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环境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汽车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对国际汽车主发展现状作了论述,指出了我国汽车工业与其差距,并提出了中国汽车工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对策。本刊将从本期开始陆续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0.
汽车工业的再循环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已着手推行汽车再制造工程。汽车报废与回收产业运行组织和技术已经达到相当先进水平。在这方面,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和实际行动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汽车报废与回收是实现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环境环节,这是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初,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轿车需求迅猛增加,而国内轿车工业刚刚起步,市场供应满足不了需求,轿车进口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2.
《汽车情报》2007,(8):6-7
汽车工业作为国家工业经济的代表工业,企业领导人在“两会”上的提议往往引人注目。在“两会”之际,我们不妨回顾几条具有典型意义的议案,这些议案正因为符合了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都很快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3.
彭德豹 《汽车维修》2004,(10):22-23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是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中期微机在汽车上应用后,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将当今科技的最新成果应用在汽车上,使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可以说,今天的汽车已进入了全面微机控制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天津汽车工业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经验教训,基于90年代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方针,提出天津汽车工业“九五”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勤 《汽车与配件》2000,(28):34-35
在新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本刊向读者推出“中国汽车工业佳话”长篇系列连载。通过“佳话”将与大家一起回忆上一世纪的中国汽车历史,既解老一辈中国汽车开拓者的怀旧情结,又让新人了解过去,在“入世”的历史转折时刻,树立信心。 “佳话”将分中国汽车掌故、中国汽车工业初创、中国人的红旗轿车、20世纪中叶中国领导人视察汽车厂轶事轶事。中国汽车向多品种发展.为备战而加速建立越野车生产基她、在风狼中建设二汽.80年代中国汽车的大论战、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等部分刊出,作者是我国汽车行业资深专家。由于是历史,因此年代久远,刊出内容如有出入,欢迎广大读者随时来信来电提出意见,并欢迎在‘准 话”中补充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张燕平  明轩 《上海汽车》2000,(10):17-20,33
本文主要论述世界汽车工业的兼并收购浪潮所引发的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大改组的原因、实例和趋势。阐明了在世界汽车工业急剧大动荡中,由少数超级跨国汽车公司控制的世界汽车工业及90年代世界汽车零部件公司展开的激烈竞争和汽车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论述了美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对欧洲汽车零部件公司采取的大规模收购攻势。重点介绍了由于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格局的变化,日本汽车整车公司采购政策的变化及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所面临的  相似文献   

17.
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汽车工业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产量呈小幅增长,但汽车工业总格局已发生变化。亚洲和南美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美国汽车产量在1994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之首。巴西,中国和印度的位次也呈上移趋势。目前,汽车生产大国出口量大,大企业产品谱系加宽,“汽车巨人”海外建厂。汽车销售市场发展较为平稳传统市场份额逐渐缩小,新兴市场呈现较强活力,大企业垄断市场。  相似文献   

18.
雨点 《时代汽车》2009,(9):34-36
7月份中国汽车工业呈现淡季不淡的局面,着实让国人高兴一把。而日本汽车工业颓势未减,不过借机转型从新能源上寻找突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工业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汽车维修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的要求。在针对现代汽车的维修,特别是在高级轿车的维修过程中,汽车零部件的维修已不再是汽车维修的主要工作(因为现代汽车的许多部件不可修复,损坏之后更换新件即可),而准确判断引发汽车故障的原因则成为汽车维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本刊向读者推出“中国汽车工业佳话”长篇系列连载。通过“佳话”将与大家一起回忆上一世纪的中国汽车历史,即解老一辈中国汽车开拓者的怀旧情结,又让新人了解过去,在“入世”的历史转折时刻,树立信心。 “佳话”将分中国汽车掌故、中国汽车工业初创、中国人的红旗轿车、20世纪中叶中国领导人视察汽车厂轶事、中国汽车向多品种发展、为备战而加速建立越野车生产基地、在风浪中建设二汽、80年代中国汽车的大论战、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等部分刊出,作者是我国汽车行业资深专家。 由于是历史,因此年代久远,刊出内容如有出入,欢迎广大读者随时来信来电提出意见,并欢迎在“佳话”中补充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