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合运输》2010,(1):90-90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加强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粤港澳经济发展合作。他指出,港珠澳大桥是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超大型交通基础设施,也是举世瞩目的重大基建工程。粤港澳三地民众对港珠澳大桥充满着期盼,三地政府为促成这一工程付出了辛勤努力。大桥的建设,不仅是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应对危机、拉动投资、提振人心的措施,而且将进一步密切香港与澳门之间、港澳与珠三角地区之间,进而与广大内地之间的联系,对于改善珠三角地区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  相似文献   

2.
罗萍  尹震 《综合运输》2013,(12):48-53
文章着重从宏观层面上对港珠澳大桥对珠海城市空间、产业发展和交通布局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要抓住契机,打造珠海经济的升级版,并在区域合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合理布局和土地政策等方面提出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介绍了港珠澳大桥工程概况和沉管隧道管节预制厂的选址过程。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预制厂可供选择的场地有广州南沙龙穴岛及伶仃洋桂山岛。根据沉管隧道预制厂的概况、生产流程,及其对港珠澳大桥项目的重要性,明确了选址需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对比和分析南沙龙穴岛与伶仃洋桂山岛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以及地质与岩土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着工程安全为最重要因素的思路,选择了伶仃洋桂山岛作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预制厂厂址。  相似文献   

4.
《西部交通科技》2009,(2):I0002-I0003
港珠澳大桥耐久性评估和耐久性混凝土试验研究近期启动。该大桥将超越目前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设计100年寿命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提出其设计使用寿命等于120年的耐久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16日至17日,港珠澳大桥工程顺利完成第二节沉管(E2管段)的海上浮运、沉放和对接,实现了E2管段与E1管段的海底对接。  相似文献   

6.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施工新技术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主要介绍了其中沉管隧道工程的施工难点及所应用的新技术,如沉管隧道管节工厂化生产;粗挖、精挖及清淤的基槽开挖方法及设备;碎石刮铺处理基础的方法及设备;体外定位系统及管节浮运与沉放等.  相似文献   

7.
<正>在工厂标准化制作一个个混凝土的管子,然后把几个管子拼接、通过钢绞线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再经过海上运输并安装到海底,次第对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海底隧道。这是沉管隧道的基本原理。但是,这些管节不是我们日常接触的普通管子,而是截面相当于一个网球场大小,类似于一个60层楼房,重约8万吨的超级巨无霸;安装这些管节要超级精确,误差控制以厘米为单位;这些管节要在40多米的海底,保证双向六车道的车辆安全通行120年。这便是当今世界土木工程界最难的工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端封门钢梁牛腿预埋件承载试验设计和试验结果。通过特殊加载装置的设计、千斤顶荷载与变形的采集和分析,试验得到了基于焊钉和锚栓共同工作原理的钢梁牛腿预埋件的承载能力,验证了该钢梁牛腿预埋件的实有安全度,为大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预埋件的设计提供了可信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沉管法因其施工方式先进,可操作性强,已逐渐成为修建水下大型隧道的一种成熟的施工工法。概要介绍了我国沉管隧道的现状与发展过程;以港珠澳工程沉管隧道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基槽开挖、基础处理、超大管节预制及浮运沉放的施工技术;对沉管隧道所应用的新工法、新材料、新机具、新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月度扫描     
<正>盛典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201 0年1月1 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  相似文献   

11.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超大型基础设施,岛隧工程是其控制性工程,规模大、建设条件复杂、技术难度高,建设要求严,建设周期长,为当今世界综合技术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由中国交建牵头、7家国内外单位组建的联合体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进行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必然港珠澳大桥由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建共管,建设过程需同时满足三地法律法规,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中的每一顺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不折不扣地遵  相似文献   

12.
<正>记者:您对"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计划"是如何理解的?孟凡超:"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计划"建立了一种模式、一种机制,十年来对中国交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对现有技术的整合和总结,发展到今天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