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破坏破坏的特征,并详细分析了水损破坏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上海市和浙江省的9条沥青道路现场调查和取样试验,介绍沥青路面初期损坏的主要原因,即水损害现象,系统分析了水损产生及发展机理,特征,从设计,施工等环节提出了防止水损破坏的技术措施,并对沥青-集料的粘附性指标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交通量的增加,桥面铺装的破坏情况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高等级公路主要病害之一。桥面铺装体系的主要破坏形式有车辙、滑移和水损车辙与混合料设计所相关,滑移和水  相似文献   

4.
复合桥面防水粘结层存在的问题及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交通量的增加,桥面铺装的破坏情况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高等级公路主要病害之一。桥面铺装体系的主要破坏形式有车辙、滑移和水损车辙与混合料设计所相关.滑移和水损害则多半是由于防水粘结层损坏所造成的.所以,防水粘结层在桥面铺装体系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在现阶段,已经修建好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其中,水损灾害最为常见。为了避免雨水渗入面层的交接面,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造成破坏,在高速公路设计中,在基层表面设置封层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对路面起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分析运营隧道水损害、衬砌裂损、冻害、衬砌腐蚀、偏压等典型病害诱因及其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研究病害处治技术.采取水害治理技术可有效控制结构的渗漏水现象;通过裂损处治技术修复衬砌断面缺损以及裂缝,补偿病害引发的衬砌刚度损失;冻害处治技术可防止隧道受到冻胀力作用而破坏;偏压处理技术确保了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运营隧道的病害处治技术在工程实践中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室内试验测定了回收沥青面层材料中旧沥青、旧集料,新加沥青、新加集料及再生剂的各项性能指标;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了不同类型再生沥青混合料(AC-16C和AC-13)的最佳沥青用量。通过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分析了不同旧料掺配比例、不同旧料类型、是否添加再生剂及二次老化前后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与水稳定性。结果表明:再生沥青混合料随旧料掺配比例的增加低温性能逐渐变差;短期水损害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抵抗长期水损破坏的能力却大幅下降;旧料类型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关联不大;添加7%~9%掺量的再生剂对其低温抗裂与水稳定性能的改善效果优于10%掺配比的再生混合料,基本接近新拌沥青混合料;二次老化后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下降较快,虽仍可抵御短期水损害,但对其长期水稳定性影响较大,建议添加一定比例的再生剂。AC-13型再生沥青混合料抵抗低温开裂与水损破坏的能力相比于AC-16C型级配更强,更适合做上面层。  相似文献   

8.
利用冻融循环前后环氧沥青力学强度、吸水率、p H值以及DMA分析,并结合环氧沥青混凝土剥离断面的显微照片、环氧沥青的荧光显微照片,研究了环氧沥青混凝土在冻融循环实验条件下的水损坏机理。研究表明:环氧沥青混凝土在冻融循环条件下的水损破坏主要表现为,物理方面沥青相与环氧树脂以及集料分散情况的破坏,化学方面环氧树脂固化结构的破坏,即在冻融循环初期,水分子进入环氧沥青体系中造成环氧树脂发生水解,破坏环氧树脂的交联固化的分子结构;冻融循环后期,水分子使沥青相从环氧树脂固化系中逐渐析出,沥青逐渐析出固化体系,导致体系的分散结构,造成体系拉伸强度从5.12 MPa降低到3.46 MPa,降幅约32.42%,黏结强度从47.87 MPa降低到46.31 MPa,降幅为3.25%。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践,从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水损病害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详细阐述路面水损病害产生的成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有关研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70%以上直接或间接与水有关,即是由水破坏引起的。水破坏已成为我国沥青路面最严重的破坏形式之一。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破坏现象及原因,简要介绍了防治水破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水破坏现象及原因,简要介绍了减少水破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的表现形式,并对水破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破坏的原因,从选材和施工环节入手,阐述了提高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措施,从而降低水稳定性破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在高速公路维修中针对水破坏的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公路隧道衬砌火灾后力学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路隧道发生火灾后,衬砌结构将发生物理与力学性能的改变,如厚度变薄和弹模降低等。首先分析混凝土构件在火灾后的损伤机理、力学特性和耐火性能,然后根据混凝土火损等级,进一步研究衬砌结构厚度与弹性模量的变化对衬砌结构体系的影响。采用荷载-结构法分析超高次公路隧道结构体系在火损后的力学行为,探寻其残余承载能力及内力与变形规律,找出特征破坏点与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战,从分析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入手.提出了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姜涛 《交通标准化》2012,(15):92-94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水损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为了避免水破坏的过早发生,各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解决水破坏措施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水泥土-混凝土的界面特性是控制劲性复合桩竖向承载力和沉降特性的关键参数。文章设计了水泥土-混凝土制样方法,通过直剪试验研究了水泥土-混凝土界面特性,并分析了水泥土中水泥掺入量、混凝土强度等对界面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水泥土破坏面位于两者交界面上;水泥土强度较低时,界面破坏模式为塑性破坏,随着水泥土强度的提高,脆性特征逐渐显现,破坏模式由塑性破坏转为脆性破坏;界面剪切强度与法向应力符合库伦定律;在一定的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范围内,界面黏聚力与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符合近似线性函数,但界面摩擦角与水泥土强度之间的相关度不密切;界面剪切强度约为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0.188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介绍了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现象及其成因,结合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提出预防路面水破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破坏现象非常普遍 ,是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介绍了水破坏的现象和成因 ,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其中防水层的设置是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