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温度场研究结果,视碾压水泥混凝土(RCC)与沥青混凝土(AC)为各向同性热线弹性材料,土基和基层为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层间为连续接触,用三维等参元法计算RCC+AC路面结构翘曲温度应力,按Bradbury法进行整理,形成了计算RCC+AC复合式路面结构温度应力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殷岳川 《东北公路》1998,21(3):36-40
采用有限层元和三维等以元复合有限元方法对沥青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进行了荷载应力,温度翘曲应力分析,系统研究了沥青层厚对复合式路面中碾压混凝土板的荷载应力,温度梯度和疲劳寿命的影响,提出考虑荷载和温度综合作用的碾压混凝土疲劳并指出复合式路面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的荷载应力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采用弹性地基上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CC+AC复合式路面进行了荷载应力分析,得出了最不利荷位,分析了AC层对抵抗车轮荷载的贡献和CC板接缝上AC层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的设计基于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CRCP板厚与普通接缝式混凝土路面板缝厚的一定比值关系,另一种直接与某些相关数如裂缝宽度、裂缝间距和钢筋应力的设计限制标准等建立关系。在均匀支承条件下,CRCP路面的厚度设计应考虑两点,一是使路面裂缝处保持较高的传荷效率,二是控制板的疲劳开裂,大致发生早期折断破坏。在非均匀支承条件下,荷载会加速集料的损耗和由于挠曲应力作用造成的累积疲  相似文献   

5.
针对CRC+ AC复合式路面结构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运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法,建立了基于裂缝模式的CRC+ AC复合式路面的有限元模型,确定了不同裂缝间距下CRC+ AC复合式路面的临界荷位,分析了模量、配筋率、配筋位置等因素变化下,结构层厚度与CRC层最大主应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临界荷位可能出现在横向裂缝边缘的中部和纵向自由边中部;AC层的模量增加40%左右与AC层的厚度增加1 cm作用基本等效;CRC层的模量减少8.5%左右与板厚增加2 cm的作用基本等效;配筋位置对板内荷载应力的影响不大,建议布筋位置在CRC层的1/2处;基层的模量和厚度对荷载应力的影响较大,模量增加25%板内荷载应力约减小4%.研究结果可为CRC+ AC复合式路面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碾压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碾压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三维等参元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对复合式路面的荷载应用与温度应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制了临界荷位时板底最大应力计算诺谟图,结合室内试验,试验路及实体工程的研究,提出了复合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运用 ABAQUS 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基于弹性地基双层板模型和裂缝模式下的玄武岩纤维筋连续配筋复合式路面荷载应力有限元模型,提出用粘结单元定义裂缝接触面的法向和切向接触本构行为,即用裂缝剪切刚度来模拟裂缝间的嵌锁作用。通过分析确定了不同裂缝间距下复合式路面的临界荷位---纵向自由边中部,并比较了 BFRP筋和钢筋两种配筋条件下混凝土板应力随 AC 层厚度、CRC 层厚度、筋位置、配筋率及裂缝剪切刚度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2种配筋条件下混凝土板应力值随参数变化规律相似,应力值基本相等,这为 BFRP筋应用于 CRC +AC 复合式路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介绍了RCC+AC复合式路面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其接缝、反射裂缝处治与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SFRC路面性能及优化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云 《公路》1995,(7):21-25
不设传力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纵缝和缩缝传荷能力差,板底应力大,是容易破损的薄弱部位和制约路面设计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量试验和计算分析的基础,对SFRC路面纵,缩缝的状况及传荷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合与SFRC路面性能的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10.
碾压混凝土(简称RCC)与沥青混凝土(简称AC)复合式路面是一种较新型的路面结构。RCC比普通水泥混凝土具有许多优点,但直接作面层,其平整度、耐磨性及抗滑等性能较差,骓以达到使用要求。而大其上加铺AC层,不仅可克服ACC的缺点,还能减小行车的冲击、振动,降低汽车油耗、胎与机械磨损、提高行车舒适性、降低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11.
王振华  张锋 《公路》1995,(11):22-24
碾压式水泥混凝土(简称RCC)与沥青混凝土(简称AC)复合式路面是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RCC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比,具有施工优点,但直接作为面层,其平整度和耐磨、抗滑等性能较差,难以达到使用要求,因而在其上加铺AC层,不仅克服了RCC的一些缺点,还能降低行车的冲击震动,减少汽车耗油、轮胎磨损和机械磨损,提高行车舒适性,降低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12.
祝云琪  曾四平 《公路工程》2008,33(4):51-53,74
从复合式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出发,着重研究了位于RCC板接缝一侧的偏荷载对反射裂缝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偏荷载作用下反射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在AC层与RCC板之间设-Goodman夹层单元,用以模拟两板在不同情况下的结合;为了反映裂缝尖端的奇异性,在裂尖周围设置了奇异等参单元,并与试验结果相比较,该法得出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说明了该法的可行性。最后给出相应的算例,并得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唐泽高速昨合式路面的结构设计,分析了影响RCC平整度的因素,并通过复合式路面的经济评价,提出了复合式路面的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4.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中钢筋的实际受力性能,将钢筋连续化处理,提出了正交各向异性有限元薄膜模型,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通过不同荷位的计算与分析,提出了不同裂缝间距时CRCP的2种临界荷位,分析了配筋率及配筋位置对路面荷载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复合式路面温度场分布与温度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胜 《公路》2006,(11):16-22
PCC AC复合式路面是一种“刚柔相济”的路面结构形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存在,使得PCC AC复合式路面水泥混凝土板的温度应力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应力有较大的不同,并且沥青混凝土层厚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水泥混凝土板的温度应力的大小。结合尉氏~许昌高速公路项目的实施,重点分析了PCC AC复合式路面的温度场分布与温度应力。  相似文献   

16.
李国锋 《公路》1995,(8):35-38
振碾水泥混凝土是一种新的路面结构。通过集料骨架密实结构来达到其技术要求。本文介绍郑新高速公路刚柔复合式路面中的RCC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复合式路面荷载应力实用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碾压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中RCC板底最大荷载应力计算的两种实用方法--图解法和电算法,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精度高,速度快,适应性强,可供生产,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路面几何因素对应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斌 《公路》2002,(3):25-28
对正、斜交混凝土路面板荷载应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路面板板长,板厚的变化对荷载应力,温度应力及接缝传荷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混凝土路面板的几何尺寸设置得当,将可改善混凝土路面板的工作状况,减少混凝土路面板由于所受应力过大而产生的断裂破坏。  相似文献   

19.
不同降温速率下两种应力吸收层对复合式路面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在水泥混凝土基层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修筑的复合式路面,可以克服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缺点,集两种路面结构的优点。但根据美国俄亥俄州交通厅对已建成CC-AC复合式路面的复合式病害调查结果显示,复合式路面易产生的病害为反射裂缝。国外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应力吸收层技术可以解决此问题。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复合式路面结构的三维模型,分别采用ISAC应力吸收层及低模量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两种应力吸收层,对不同初始温度复合式路面在不同降温速度下产生的温度应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低模量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在防止放射裂缝方面要优于ISAC应力吸收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传热学基本原理,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温度荷载作用下AC+CRC复合式路面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了横向裂缝间距、AC层厚度及模量、CRC板厚度及模量、配筋率等路面结构参数对复合式路面结构温度翘曲应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构表明,温度荷载下横向应力接近主应力,应予以重点考虑。路面板宽度、厚度及温度梯度与板内最大主应力关系密切,配筋率、粘结刚度系数对纵向拉应力影响也较大。研究结果可为AC+CRC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