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规范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评价指标规范化处理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重要作用;针对传统线性规范化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对评价指标危险等级的取值论域进行处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提出直线型和曲线型2种规范化处理方法,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规范化处理更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规范化处理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  相似文献   

2.
何刘  王华 《铁道建筑》2013,(1):83-85
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到潜在次生地质灾害评价,以潜在滑坡地质灾害为例,选取滑坡灾害发育的主要控制性影响因素,包括诱发因素、孕育因素、历史因素,建立了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与现场调查相对比,得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安全、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四级评分值标准.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得出稳定性评分值,从而推断潜在地震地质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北京市地铁工程的大规模兴建,地面沉降灾害对其危害逐渐显现出来。地铁线路具有线路长、规模大,沿线可能穿越不同的工程和水文地质单元。如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科学、客观、合理地对地面沉降灾害进行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议引入单位沉降速度差异率这一指标,与地面累计沉降量、沉降速度共同作为地铁等重大线性工程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指标,阐述各项指标值的获得方法,并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建立相应的地灾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隧道洞口坡段落石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隧道洞口坡段落石灾害防治决策的需要,针对铁路和公路的隧道洞口及交通运营特点,从落石致灾可能性(包括危岩崩落可能性、落石达到洞口区域可能性)和致灾严重性2个方面对落石灾害危险性等级进行综合评价,据此定义隧道洞口坡段落石灾害危险性分级指标,并在量化评分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建立隧道洞口区域落石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方法。将该方法用于8个隧道洞口的落石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落石防治决策需要,并可为落石运动路径、速度、动能等计算设定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滑坡灾害危险性分区图编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对贵州省区域内的滑坡危险性进行评估.首先,研究将历史地质灾害分布、地形、地层岩性、断裂构造、河流水系和年均降雨量作为相互独立的滑坡诱发因子,并对各因子按照一定标准再次分级,形成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绘制各因子的分级图层;然后,考虑因子贡献率,以黄金分割法确定6个因子对发生滑坡灾害的权重;最后,在GIS环境下,应用权重线性组合模型建立滑坡危险性分区图.根据该图,研究区域被划分成4个危险等级:灾害密集发育区、灾害中等密集发育区、灾害偶发区、灾害基本不发育区.通过将滑坡危险性分区图与历史滑坡分布图叠加对比,验证分区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调研,梳理了边坡地质灾害风险定义及边坡安全风险评估概念,系统总结了边坡安全风险评估发展历程,评述了国内边坡安全风险评估现状、评估内容与方法。针对国内边坡安全风险评估没有考虑易发性的问题、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较为系统而崩塌落石灾害研究相对较少的问题,对易发性、危险性评估指标进行了区分,并提出了包括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及综合风险评估的边坡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分析公路地质灾害数据特点,结合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用ArcSDE统一管理灾害空间地理数据和灾害一般属性数据,建立系统服务器端的核心数据库.在Struts框架的基础上,以ArcIMS为平台结合JSP,Severlet和JavaBean等综合技术建立远程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空间信息的网络发布,提供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远程查询平台.用户可以在互联网终端检索有关公路地质灾害文字、图片等形式的一般属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和灾害监测数据,为及时了解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整治灾害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基于ArcGIS的公路地质灾害信息远程查询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网络浏览和远程查询,论文以ArcSDE和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数据,灾害空间地理数据和灾害一般属性数据,建立系统服务器端的核心数据库.以ArcIMS为平台,结合JSP、Severlet,JavaBean和ArcSDE等综合技术进行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的WebGIS开发.在Struts框架的基础上,建立远程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空间信息的网络发布,提供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远程查询平台,用户可以在互联网终端检索有关公路地质灾害文字、图片等形式的一般属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和灾害监测数据,为及时了解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和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整治灾害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川藏铁路康定至昌都段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评判地质灾害对川藏铁路工程的影响,针对康定至昌都段地形高差大、地灾速度大、地灾规模大、构造活动强的特点,通过对现场调查和分析,将地质灾害区域危险划分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4个等级。根据灰色聚类理论,将影响线路工程的主要地质灾害归纳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断层破碎带灾害,采用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分区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于康定至昌都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康定至昌都区域工程地质灾害主要为高危险区,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应适当提高标准,以抵御地质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遭遇涌水、突泥和诱发性环境地质灾害的风险巨大.本文从黔张常铁路沿线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水的运动特征出发,建立了包括22项评价指标的岩溶隧道涌水风险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武陵山2号岩溶隧道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岩溶隧道开展涌水风险评价、涌水量预测、地质选线及涌水灾害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通过对拟建工程沿线地裂缝发育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工程沿线地裂缝发育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沿线地裂缝危险性评价模型,计算地裂缝危险性指数,并进行危险性分区;以评价工程沿线地裂缝发育的危险性,指导工程的勘察设计。研究结论:根据危险性指数,按危险性大小将拟建工程沿线地裂缝发育的危险性划分为大、中、小三个区。结果表明,现场确定的孙河、北甸、庙卷3处地裂缝均发育在地裂缝危险性大区,评价结果与实际较吻合,并有效指导了该工程的勘察设计。  相似文献   

12.
噪声是生产活动中常见的重要危害因素之一。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中 ,必须要做好噪声危害的辨识和风险评价。为便于操作 ,可将生产性噪声分为“设备噪声”、“设备作业噪声”、“人工作业噪声”、“其他作业噪声”4大类 ,按部门、设备、加工过程、岗位等进行现场全面调查和逐一分析。同时 ,结合现场观察、测量分析、职工意见及以往测量调查、体检等相关资料 ,在掌握噪声源特点、分布、声级大小、变化特点、作用时间长短及其危害情况等必要数据的基础上 ,对噪声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做出分级评价 ,找出风险高的重大危险源 ,以作为整个体系运行重点严加控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安全完整度的定义及实现过程,包括危险识别、风险分析、危险控制、安全完整度等级和安全完整度需求的分配和实现,并介绍了安全评估的基本要求和过程以及在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故障树分析方法,并结合工作经验讲述如何将故障树分析结果与危险源日志进行对应链接,从而清晰、形象的为危险源的来源提供有力证据,规范项目技术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南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实施需求,开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体系研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期隐患特点,建立隐患分级治理模式、职责分配制度、隐患标准数据库和考核奖励机制,以治理理念为基础打造安全共同体。同时,结合体系研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化系统,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法,以达到控制隐患并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损失的目的。治理方法已在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中使用,可供我国其他城市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铁路事故统计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降雨量、风速和能见度等气象因素与事故发生概率的关系式;选取岩土类型、松散物质储量、流域面积、平均坡度和植被覆盖程度5个地质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多维标度法的铁路地质状况风险评估体系;借鉴风险矩阵表达方式,整合地质因素和气象因素,给出事故概率—危险度矩阵,建立铁路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铁路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为核心,构建由网络层、系统硬件层、数据资源层、信息处理层、应用层、业务层和访问层组成的铁路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并接入铁路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以及铁路局的相关信息系统,以很高、高、中和低4级风险强度表示方式将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于铁路GIS地图上,能够提供直观、形象的铁路灾害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对某焊接场所8种有害物质进行了测定,并对使用酸、碱性焊条的焊工进行健康检查和神经电生理学、生化免疫、肺功能和X线检查。结果表明:焊接场所有害物质浓度多数以使用碱性焊条为高。相对综合危险性评价亦表明使用碱性焊条者高于使用酸性焊条的焊工。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地铁施工风险预控管理水平,以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的危险源为研究对象,从人-物-环境-管理4个方面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明确险兆事件的致因因素,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法对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危险源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分析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危险源系统结构是可行的,分析结果与三类危险源理论相契合,并且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某火力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现状 ,对该厂进行了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显示 :该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毒物、工频电场等。共检测 89个职业危害作业点 ,其中合格79个 ,合格率 88 8%。该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