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刚性路面损坏状况评价是刚性路面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是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养护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依据国内外刚性路面损坏状况评价的有关成果,提出了评价刚性路面损坏状况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了指标体系权重计算的AHP模型,从而确定了指标权重,最后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刚性路面损坏状况综合评价Fuzzy模型.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合理确定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最佳实施时机,分析了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与预防性养护工程特点,建立了基于路面状况指数、行驶质量指数、抗滑系数及车辙的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不同路面所处的地理环境及所承担的荷载组合与交通量的差异,根据道路的实际状况,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确定各分项指标的权重。某高速公路4个单项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结果分别为0.27、0.21、0.25与0.27,表明增加的车辙指标是反映沥青路面使用初期特点的控制指标,确定的分指标权重值可使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择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与平整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在路面使用性能快速检测评价中,利用平整度指标可换算为路面损坏状况指标,简化了检测程序,提高了评价效率。研究结论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管理及养护单位开展路面使用状况快速检测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规范公路技术状况检测评价工作,提升公路资产管理和养护决策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促进我国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并分析了我国现行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标准与发达国家在指标选取、分项指标权重设置和路况综合评定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我国目前路面技术状况检测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对我国现行标准中新增的路面磨耗指标进行了重点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现阶段我国普遍采用的病害采集技术缺少对变形类病害的识别能力,不完全适应现行标准中综合破损率的要求;②路面磨耗指标计算模型所需参数不明确,磨耗评价结果对实际养护工作的指导性不强;③不同路面类型和技术等级的公路采用相同的等级评价标准,难以客观、科学地反映路面使用性能.研究认为,我国路面技术状况检测评价工作中应推广三维检测技术的应用,优化磨耗指标计算模型,完善等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复合物元法的水泥路面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行水泥路面养护技术规范,提出了适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和罩面需求的水泥路面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采用路面状况指数、行驶质量指数和国际摩阻系数等指标评价路面的使用性能,采用断板率、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接缝传荷能力和板底脱空率等指标评价路面的结构状况。考虑到各评价指标分级的模糊性,应用模糊物元分析法建立了多指标的路面状况评定方法,其中的权重确定综合了AHP法和熵值法,以求同时反映评价分级的主观性和实测数据的客观性。分析结果表明:实际路段的路面性能对应"中"的关联度最大(0.562 4),对应"次"的关联度次之(0.319 4),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该路段的路面性能属于"中"级偏"次",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农村公路的路面养护和维修方法,结合贵州农村公路路面养护的工作经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公路路面损坏状况采集的常见方法和公路路面状况评价标准,并对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的养护以及维修进行了分别讨论,为农村公路的路面养护和维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区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决策的依据。在广泛凋研的基础上,对山区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山区农村公路的主要路面类型——沙石路面的性能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属性评价和综合性权重计算的山区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使评价既符合山区农村公路的实际,又弥补了传统评价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根据路面损坏所具有的“模糊”特点.应用模糊数学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方法,时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进行评价.并应用层次分析法求解各因素的权重。可根据综合评价值对损坏状况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公路网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克服主观或客观单一赋权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物元分析的公路网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方法。首先,在系统分析公路沥青路面性能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理论的框架构建了包含项目级和网级指标的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奖罚函数"理论,采用客观加权与主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之后采用基于可拓集合理论的物元分析方法,建立了公路网沥青路面性能的动态物元评价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河北省高速公路网10个沥青路段的路面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0个评价对象中,路面综合性能物元评价等级为"良好"的占60%,"中等"的占40%;根据"物元评价等级越高,则路面性能越优,路面养护排序越低"的原则,京港澳京石段路面性能最优,大广高速京承段路面性能最差,因此优先考虑对大广高速京承段进行路面养护。评价结果符合路面实际状况,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3):181-182
针对东北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路面结构特点,分析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技术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开展适应性评价,并依据沈阳市西滨河路市政道路养护维修项目进行实体评价。  相似文献   

11.
公路水泥砼路面破损原因及其维修整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泥砼路面破损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发生破坏的原因,在归纳水泥砼路面典型破坏组图的基础上,对每一种路面病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治设计方案,并对其具体施工工艺和主要材料提出了要求,以期对公路水泥砼路面的维修整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泥砼路面破损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发生破坏的原因,在归纳水泥砼路面典型破坏组图的基础上,对每一种路面病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治设计方案,并对其具体施工工艺和主要材料提出了要求,以期对公路水泥砼路面的维修整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旧水泥砼路面破损状况合理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水泥砼路面的评价对采取正确的路面养护和维修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现行的旧水泥砼路面破损评价的方法和各种方法所采用的指标的对比,指出现行评价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模糊评价方法和指标,以对水泥砼路面破损状况进行更为客观合理的评价,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为采取合理的水泥砼路面修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效而准确地对路面破损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是路面养护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对路面破损的数据采集关键技术、评价指标与方法、预测和数据库决策支持系统4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现有技术和方法的利弊,指出了粗放化管理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路面破损状况信息环境的展望。该法有利于建立从数据采集、破损评价分析到预测管理的一整套有机体系,全面准确地掌握路面破损状况。  相似文献   

15.
许秀东 《交通标准化》2009,(17):189-191
基于断裂力学、损伤力学和路面破坏的原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损伤断裂的产生、扩展直至破坏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并指出每个阶段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成的根本原因,为板开裂防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使用寿命的改进灰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预测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使用寿命,根据道面的使用性能特点,确定道面破损度为道面使用寿命的控制指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道面使用寿命灰色预测模型,利用计算原点残差的方法检验模型的精度,并采用数据序列中最近时间点的实测值为求解的初始条件改进模型求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破损度与道面使用时间呈指数型递增关系,道面剩余使用寿命随使用时间呈指数型衰减;道面破损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不超过5%,因此,该模型有效,可用于定期检测的道面.  相似文献   

17.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容易产生板底脱空、卿泥、裂缝和断板等病害。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对路况调查及性能评价方法分析,得出检测的评价结果及方法,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渗流模型是处理相变与临界现象的有力工具,在本质上属于概率论的一个分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破坏是由于无数条微裂缝之间相互连通而导致的,其微裂缝无限连通的过程在数学上属于渗流问题。将渗流模型理论应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过程的描述,通过选择合适的渗流模型,对沥青混合料破坏的最近邻、次近邻和第三近邻等3种状态的渗流演变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用重整化群方法求出渗流阈值,用以确定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破坏的临界条件,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