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珣 《时代汽车》2006,(7):8-12
2006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近日在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落下帷幕:这次会议对“十五”期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进行了回顾,总结了200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全面提升竞争力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的主要目标。会议还公布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完成的《汽车零部件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等讨论稿及四个汽车零部件“十一五”重点专题发展规划概要,以供零部件企业发表意见,并最终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汽车零部件行业在轿车发展中的重要性,从日本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过程,结合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提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WTO和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必须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在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研发能力、企业机制以及市场等方面存在问题,但也具有产业基础、大国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行业竞争力量,行业机会、威胁及前景,全球化背景下行业核心能力等方面进行的分析指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具有“吸引力大、竞争激烈、进入威胁大,发展机会多、前景好”的特征。因此,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生长点并使其生成为核心能力,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经营机制,应该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4.
车事荟萃     
《时代汽车》2012,(1):98-106
“201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在成都召开 2011年12月4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在成都市新都区召开,会议主题为:技术、创新、竞争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主持了会议。国内外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研究单位、新闻机构,以及国家商务部、工信部相关领导等400余人参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董建平副秘书长做了“自主创新是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力的关键”的报告。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年会将解答这一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部主任陈炳炎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对“十一五”汽车零部件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虽然汽车零部件的品种多达成千上万种,大到发动机及车身冲压件,小到螺母、垫片和密封件。但无论大小,组成汽车的零部件行业均有“状元”。在汽车密封条行业,“西川”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汽车零部件“状元”。近日,记者采访了“西川”在中国的独资企业——上海西川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小川秀树先生。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中国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汽车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最后也是最大的市场,那么最大的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吸引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巨头纷纷登陆中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和蚕食,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了。代表中国汽车工业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并非是免费的午餐,汽车零部件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压力,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世界汽车业在中国的战略,特别是零部件巨头企业在中国的渗透策略,面对关税的调整、行业的重组等等诸多竞争因素的变化,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作为工们零部件业将如何应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王昌文 《时代汽车》2006,(12):74-75
“没有一个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就不可能有一个强大的汽车工业”这句话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然而,汽车零部件如何才能做强做大,中国汽车零部件目前面临哪些机遇,挑战,出路何在?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而又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四川成都召开“2011年零部件年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代表协会在会上作了题为“自主创新是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力的关键”的报告,报告对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行业的现状、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过5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迅速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无论是从数量、经济规模、技术水平、工业产值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在下一轮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民族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空间正被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不断挤压,而自身由于在发展过程忽视自主创新能力,对于那些对技术含量较高的零部件产品,如防抱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电控发动机管理系统、自动变速器等尚无足够的生产能力和相关技术,大量依赖进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入世以来,伴随着中国汽车的“井喷式”增长,汽车零部件业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诱惑下,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争先恐后地来到中国以各种方式进行投资合作。特别是一些跨国汽车巨头在国外的零部件配套商,纷纷紧随合作伙伴的脚步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跨国集团选择在中国建立其亚太地区总部,更严酷的竞争已经来到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家门口。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坚持“制造精品部件、服务名牌整车”的企业宗旨,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发展”的原则,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百强之首。本刊将从2006年第7期开始对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及其产品技术进行全面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在中国汽车工业的表现已经愈来愈明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各大汽车厂商在新车型研发、模具设计及零部件开发设计上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如何更快、更好地进行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中国汽车工业在零部件研发设计中CAD/CAM使用现状和国内外处于怎样的水平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我们且听行业人士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八章《零部件及相关产业》站在汽车工业全球化的高度,指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方向:“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工业采购体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八章《零部件及相关产业》虽然没有“国产化”、“地产化”等名词,但是通篇都体现了强化自主开发的精神。应该说,其含义比“国产化”、“地产化”更加全面、更加开放、更加符合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和现状,具有战略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已占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八成左右,其快速增长成为带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汽车零部件出口也由单一的产品型开始向资本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材料密集型的低端产品出口开始向附加值高的机电类产品出口。但与此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方面的不完善成为其快速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过程中的软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面临的机遇 2月19日,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在浙江省诸暨市召开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趋势高层论坛”会。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张小虞副会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沈宁吾副秘书长、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处何馥香处长等行业权威人士就我国汽车零部件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自主开发等问题阐述各自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2005是汽车产业政策的执行年,许多汽车产业政策的细则相继出台。涉及汽车生产领域的有“整车管理办法”、涉及汽车流通领域“品牌管理”“二手车管理办法”等等。最可圈可点的政策当属《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它使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它不仅有利于合资企业的的发展,而且为中国的零部件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了消费者的最终利益。但“管理办法”的颁布,  相似文献   

17.
我感觉当前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正面临着困难:第一是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进入中国。不管是业内还是业外的看法,现在都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问题依然是“散、乱、差”。这“散、乱、差”几乎成为零部件的独有问题。这个不健康的“胎儿”是怎么形成,怎么出生,怎么长成这个样子的?首先是由于主机厂原来的零部件原始资产关系造成的。比如一汽的零部件,  相似文献   

18.
《专用汽车》2008,(1):42-42
2007年12月18日,青特集团荣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的“中国机械工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奖牌。青特集团现已位居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前列,成为集特种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大型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一直存在分散、规模小和技术含量低的特点。据统计, 200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总数为1670家,其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15家左右,年销售收入大于10亿元的却只有38家。“十一五”计划中,“2010年前基本建成全球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业基地;2020年形成全球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业中心”战略目标的提出,使得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我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各级政府更多关注的是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的发展,而对中小企业采取的是“放开搞活”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汽车零部件行业协同体系及其信息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波  杨灿军  陈鹰 《汽车工程》2002,24(6):470-473,485
为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竞争力,分析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问题及原因,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协同体系。并结合国内外汽车工业信息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提出基于网络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协同体系的信息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