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2020,(7)
通过对裸岩边坡模型的研制,设计边坡坡度、种植槽类型、基质类型和绿植配合类型等模拟条件,建立9组模型并开展试验研究,以获取绿植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数据,进而探索岩质边坡覆绿技术。具体试验结果包括:(1)在Ⅰ型种植槽土壤含水率较高、不施基肥时,平度株高随坡度改变的影响不显著,但Ⅰ型种植槽在土壤含水率较低、不施基肥时,45°的边坡坡度下绿植平均株高较60°和75°的坡度下平均株高高出12%~30%。Ⅱ型种植槽无论土壤含水率高或低,在施加基肥时,坡度变化对平均株高的影响均不显著;(2)土壤层厚度不同程度地影响绿植的萌芽与生长,试验表现在土壤层厚度3.5cm左右绿植有较大的平均高度,施加基肥、满足绿植萌芽并生长且土壤含水率不一的情况下,Ⅰ型种植槽模型中绿植平均株高较Ⅱ型种植槽中绿植高8%~147%;(3)Ⅰ型种植槽在三种试验坡度且土壤含水率不一的情况下,施加基肥的绿植平均株高比不施基肥的绿植高10%~163%。  相似文献   

2.
以神华新街6°煤矿斜井盾构工程为背景,针对盾构下坡掘进工况,通过建立盾构上作用的水土压力载荷与坡度的数学关系模型,推导出推进阻力与坡度的数学公式。结合工程实例,计算水平掘进与6°下坡掘进各推进阻力值,并利用MATLAB软件绘制下坡掘进时推进阻力随坡度变化的曲线。结果表明:1)6°下坡掘进的总推进阻力相对于水平掘进仅减小了约8%,坡度小于13°时,可通过水平掘进时的推进阻力减去重力沿掘进轴线上的分量来近似求得,且偏差小于10%;2)总推进阻力会随坡角的不断增大而减小;3)当坡度大于50.4°后,盾构有自动向下滑移的趋势,刀盘将自动压紧开挖面,导致刀具自动嵌入开挖面,增加了启动扭矩与换刀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滴灌技术是保证植物生长效果的有效手段,这种方式具有节水效果显著、不破坏土壤结构、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为研究公路边坡坡度对滴灌渗流及滴灌喷头间距的影响,本文采用基于Richards方程的有限元软件HYDRUS,对不同坡度的边坡滴灌渗流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浸润线不对称的趋势增加;坡度小于35°时,平均浸润增长幅度小于0.097cm/(°),当坡度大于35°时,浸润范围随坡度增加而快速增长,其平均增长速率为0.7cm/(°)。基于曲线拟合和归一化方法建立了以滴灌时间和边坡坡度为变量的壤土浸润函数。  相似文献   

4.
结合甘肃省陇南市某输电线路工程实例,分析了铁塔合理位置的影响因素,运用理正岩土计算软件,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法,计算碎石土坡在不同坡度和铁塔荷载下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在满足安全系数1.25时,天然状态下边坡的稳定坡度是39.3°;坡高从9 m增至11 m时,安全坡度从31.1°减至29.2°;坡高从11 m增至18 m时,安全坡度从29.2°增至39.2°;当坡高达到19 m时,铁塔对边坡的稳定性不产生影响,安全坡度达到天然状态的39.3°;当坡高  相似文献   

5.
《摩托车》2007,(9):47-49
很多摩托车运动的爱好者都很喜欢玩腾空飞越,这一期我们就讲一讲借助于坡面的腾空飞越动作——高坡腾越。一、场地准备练习场地以黏土地为佳,沙土地也可,应该注意不要在石头多的地方练习,以防摔伤。坡面的高低落差大约34m,坡度30°~70°U型地形更好。  相似文献   

6.
《摩托车》2006,(5):24-24
拉起爬上障碍是技巧摩托车比较基础的一个技术动作,也是技巧摩托车攀登障碍物的入门技术动作之一,它实用易学,主要针对的是坡度在50°~80°、高度1m以上的坡地。掌握了这个动作,即使面前是十几米高的陡坡,一样可以羚羊般地轻易登顶,安然自如。拉起爬上障碍的动作原理是:先将摩  相似文献   

7.
1工程概况 湘黔复线K527十430~+650段路堑与既有线并行,线间距为5 m(车站内),爆破石方2.9万m3,开挖高度7~28 m,开挖厚度2.0~8.5 m. 本段路堑地貌为低山丘,纵向坡度起伏较大,横向坡度1:0.4~1:1,爆破后坡度1:0.75.岩体为冰碛砾岩,可爆性强,节理发育、基岩裸露、有大量孤石.本段地表有既有运营轨道、接触网、其它运营设备及村民房屋,紧靠爆破区,是本次爆破的直接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8.
对工程边坡进行绿色防护的初期,降雨侵蚀是造成边坡绿色防护层破坏的重要因素.在考虑了降雨方向对坡面侵蚀的影响条件下,当雨滴下落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β时,从理论上证明降雨侵蚀的临界坡度在迎风坡面坡度为47.2° β/2,背风坡面为47.2°-β/2.  相似文献   

9.
正吉野川大桥修建在东西向流经日本德岛县的吉野川河口,是一座桥长1 693.5m的15跨连续PC箱梁桥(见图1),跨径布置为(95.5+11×130.0+78.0+2×45.0)m,桥面净宽9.52m,梁高3.0~8.0m,横向坡度2.5%~3.0%,平面线形为R=  相似文献   

10.
以某斜坡段桥梁基桩为原型建立室内模型进行竖向承载力试验,并与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竖向承载特性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桩顶竖向荷载相同时,基桩顶沉降量随斜坡坡度及基桩自由段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基桩的荷载位移曲线上没有出现较明显的拐点;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比模型试验结果大,但两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误差除60°边坡达到15.54%外,其他均在10%以内;边坡坡度越大,基桩极限承载力越小,减小幅度为5%~25%;不同坡度下基桩桩身轴力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坡度越小减小幅度越大;斜坡基桩的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承担,桩端阻力占比为70%~80%,坡度越大桩端承担的荷载比例越大;随基桩自由段长度的增加,基桩极限承载力减小,减小幅度为5%~15%;竖向荷载作用下斜坡段桥梁基桩主要表现为变形过大所导致的基桩屈曲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