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品析唐代诗歌,阐述了唐代诗人有着浓厚的海洋情结,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唐代“海”字文章做得大而强,海水制盐、珍珠采集、季风航海、海外贸易等在唐诗中都有如实反映;另一方面,唐代诗人由海洋激发的诸多人生感悟,无论积极与消极,唐诗也作了真切的记录.唐代诗人对海洋情有所钟,这首先应归功于时代生活的推动,其次是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洋民族精神是承载海洋强国别无选择的坚实基石,是中华民族面对历史抉择时意志、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从海洋民族精神形成的现实基础,海洋强国建设需要具有海洋战略高度的海洋民族精神,海洋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等3个方面论述了中国走向海洋、维护海洋,需要培育与海洋强国建设相适应的、能振兴民族复兴的海洋精神和海洋气质.  相似文献   

3.
从开展海洋观课程创新与实践的针对性、紧迫性、目的性、阶段性等方面,论述了开设海洋观课程的基本认识.指出航海院校,应该让海洋观和海洋意识教育正式进入大学生的课堂,当好海洋观和海洋意识教育的标兵.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海洋文明始终都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借力人类已经取得的海洋文明成果,进一步开拓人类海洋新文明也需要中国人的努力及贡献.海洋文明教育作为海洋文明建设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扎根于海洋文明、在海洋文明辛勤耕耘,以弘扬海洋文明为己任.  相似文献   

5.
一、帝国的海洋政治特征 明清时期对福建海洋的控制,是帝国海洋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帝国的海洋政治受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洋生态道德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人类迈向生态文明的今天,对海洋生态道德进行探讨和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分析了海洋生态道德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海洋生态道德的内涵和功能.提出了进行海洋生态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海洋时代的海洋资源利用与海洋经济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已经进入新海洋时代,海洋不再仅是一个障碍而更主要是一个生存空间,海洋对于人类有了新的意义.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情况,更有效地利用海洋及其资源条件,是获得发展制高点的关键.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教育是适应新海洋时代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在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高校应积极开展海洋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海洋生态环境道德意识.阐释了海洋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的定义,分析了加强高校海洋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必要性,提出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21世纪海洋战略以及全民海洋意识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海洋意识的基本内涵与要求,提出中国要成为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必须经略海洋,必须全方位、广角度、多层次地普及并提升全民海洋意识,进而形成统一科学的海洋观.  相似文献   

10.
海洋结构物拖航过程风险高、工艺繁杂,为保障海洋结构物拖航安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洋结构物拖航过程进行风险评价.对海洋结构物从安全性校核、拖航设备、组织协调、拖航过程操作、天气及海况预测与控制5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辨识拖航中的风险因子;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浮式储卸油装置拖航作业风险进行定量评价.通过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降低海洋结构物拖航风险,为海洋结构物拖航作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嵇康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其代表作《声无哀乐论》一直引起后人的关注和争议.把音乐之美,从传统的道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化成为个体人格的心灵自由的媒介,是嵇康《声无哀乐论》这篇名作所要说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形势下“大职教观”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职教观"是基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狭隘职教观带来的诸多弊端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等原因而提出来的。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以及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运动"等可以为"大职教观"提供有益的启示。新形势下的"大职教观"不只是意味着大职业教育体系,更是意味着人们看待职业教育的思维的根本转变,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呈现出科学性、整体性、开放性、人性化、多元化和社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分配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一提法是建立在对公平的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强调通过市场机制及制度的完善来保证机会的公平,机会的公平会带来贡献律意义上的结果公平,这会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对于平均律意义上的公平我们仍然要兼顾。因此,我们认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分配原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西方的意识形态、社会思潮和价值观正在冲击、动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地位,对高校“两课“教育带来了新的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高校“两课“教育要与时俱进,实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创新,不断提高“两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旧准则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体系取得了实质性的趋同。本文就新旧“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基于经济学角度对新旧准则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提出新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国历史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孝作为家族社会的精神基础,它一方面满足了维护家族制度稳定,协调父子关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被封建统治者以"以孝作忠"引以为自己的专制统治服务,因此,在中国古代长期的封建社会受到了历代统治者与社会民众的重视,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本文主要从《唐律疏议》的一些条文来探讨一下中国古代的孝亲思想.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修订后,对图书标引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述。并对某些类目的分类,针对具体的藏书情况,做了一些指导性的举例。  相似文献   

18.
颜色词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语的概会意思上,更多的则是表现在语义反映概会时所增添的民族文化色彩上,即形成所谓的国俗语义,这些国俗语义有褒有贬,本文探讨一下不同民族的色彩词所包含的褒贬国俗语义。  相似文献   

19.
通感作为感觉的挪移,主要体现为视觉旨向和听觉旨向.视觉旨向,在修辞上倾向于形象性,与比喻相同;在认识论上,是知性逻辑的实证,指向世事的操作.听觉旨向,与意象的装饰相去甚远,其幻听旨向是通感语象控制艺术的神秘经验,极致为人生之醉态,而走向知性不及的拯救.通感由“看”到“听”的挪移在于自闭性的“目睹”开放向“聆听”的交互.通感正是“交互”在身体官能上的表达.因“通感”探讨而逼问出的肉身感通学同时也关联着哲学本体论的尝试和一般主体间感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汉语常见词"吃"有各种不同用法,其在英语中有各种不同的对应关系及译法.按照"吃"的词性和搭配习惯,可以对其六种形式的用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