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表锚杆预加固浅埋隧道的空间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考虑锚芯与灌浆体间剪切作用的三维锚杆单元,建立了地表锚杆预加固浅埋隧道的空间耦合数值分析计算模型,编制了空间弹塑性有限元-元限元-锚杆单元耦合程序,并通过与现场量测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成果的比较,表明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其分析方法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5.
浅理隧道地表锚杆预加固的作用机理与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场量测与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用砂浆锚杆对浅埋隧道地表进行预加固的作用效果以及锚杆与地层共同作用的力学机理,由此提出了分析锚杆预加固作用效应的计算方法。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6.
洞口、浅埋、偏压或软岩等不能形成“拱效应”的地段,在隧道开挖前往往需采用岩预加固或预措施,使围岩具有足够的自承能力,以维持隧道开挖后至锚喷发挥支护作用的时间内围岩的稳定,确保工程顺利与施工安全。目前地表预加固地层广泛地应用于隧道洞口段及洞身浅埋地段,本文结合实际工点,从地面砂浆锚杆预加固的作用机理、设计与施工实例等方面阐述地表喷锚予加固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例介绍软弱围岩埋隧道(尤其是洞口段)地表用砂浆锚杆进行预加固施工方法,加固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靳宝成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8,(9)
根据襄渝二线马家沟隧道开挖揭示的地质状况,分析云母片岩的地质特性,提出软弱围岩浅埋段地层工程设计方案。通过工程比选,结合现场施工工序及施工方法,得出软岩地层浅埋段采用隧道方案的优点,对同类工程地质条件下通过软岩地层时的设计方案的选择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埋暗挖大跨隧道施工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西南风道具有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复杂、开挖跨度大(开挖跨度9.9 m)、埋深浅(结构上覆土厚度约10 m)、覆跨比较小(约为1)、路面外荷载作用频繁、穿过地下管线等显著特点。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环境全面监控量测,评估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论:(1)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了最终环境控制标准,制定了周边环境保护措施;(2)地表变形可分为四个阶段:微小变形阶段、剧增变形阶段、缓慢变形阶段、基本稳定阶段;(3)对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安全状态评价,结果显示,全部处于安全状态;(4)浅埋暗挖大跨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安全可控的。 相似文献
13.
14.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5,(6):126-130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施工一直是隧道施工的难点,通过实例介绍此类隧道施工关键技术,采用重力式挡墙和边仰坡加固措施处理隧道偏压,采用大管棚、超前小导管及套拱法处理隧道浅埋,采用三台阶七步流水法进行软弱围岩洞内施工,同时阐述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的方法和对围岩变形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跨度地铁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卜晓斌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0,(3):105-108
沈阳地铁1号线沈阳站车站为双层岛式站台,具有埋深浅、跨度大、跨越胜利大街及中华路地质条件复杂、采用洞桩法暗挖施工的特点。介绍在复杂环境下,车站暗挖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施工关键是通过合理确定上下6个导洞的开挖顺序,避免群洞效应所引起的地面沉降;施工过程中受力转换是工程施工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溶洞分布部位对隧道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颖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9,(9):67-70
定量研究不同分布部位的溶洞对隧道围岩位移场、应力场、塑性区分布规律及支护结构受力特征的影响,从而确定对隧道稳定性最不利的溶洞分布部位。以宜万铁路某岩溶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研究隧道周围无溶洞以及溶洞位于隧道侧部、顶部和底部4种工况下隧道围岩稳定性及支护结构受力性状,得出溶洞位于隧道侧部时对隧道稳定性最不利。 相似文献
17.
18.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诱发车厢内压力波动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假定列车车体为均匀多孔车体的基础上,根据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理论与广义黎曼特征线法,研制了高速列车通过隧道过程中诱发车厢内外空气瞬变压力耦合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其中,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充排法”建立了车厢内压力波动的计算方法,并成功地将该方法推广应用于隧道内会车条件下车厢内压力的计算分析中。通过与国外试验数据的验证表明了本文计算方法与程序的正确性,为准确合理地计算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诱发车厢内瞬变压力提供了可靠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9.
介绍广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区庄站多层立体交叉隧道工程概况,系统总结重叠段隧道施工工况及关键控制技术;对交叉重叠段地面沉降、5、6号线隧道拱顶沉降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主要关键施工技术;最后提出近接群洞隧道施工安全距离、下层隧道初支完成后,即可进行上层隧道施工等关键结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北京地铁浅埋暗挖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由原来只适用于地面无建筑物的简单条件,拓展到穿越既有线、桥梁和建筑物等的复杂环境条件,并在施工工法、超前支护、施工降水、监控量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结合北京地铁新线工程建设,介绍了浅埋暗挖这些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