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仿真的高速公路混合收费站通行能力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  刘力力  胡宾  翁剑成  荣建 《公路》2012,(7):183-188
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能力直接决定了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在总体上制约着公路的交通运行状况。随着电子收费系统(ETC)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大量人工收费车道和ETC收费车道并存的混合收费站随之出现,合理地确定混合收费站通行能力是收费系统设计的重要问题。分析了高速公路混合收费站中人工收费和ETC收费的交通流特性,结合现场实际调查数据标定参数并建立了VISSIM仿真模型,获得了收费站人工收费车道和ETC收费车道数在不同比例的情况下收费站的综合通行能力,并给出了收费站通行能力最优时,ETC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最佳比例。此外,研究还进行了收费站综合服务能力仿真研究,给出了在输入交通量一定的情况下,ETC交通量分别占10%、30%、50%的情况下收费站的服务能力。研究为混合收费站的合理通行能力确定,以及ETC车道开设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子收费(ETC)系统作为ITS的重要应用子系统,在我国各个省市陆续建成并投入规模化应用,科学评估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于指导ETC系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分析了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的影响与效益,并建立了包括交通性能、能源与环境、收费运营和交通安全4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现场调查、车辆行驶轨迹模拟和能耗试验等手段,构建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计算模型,确定了模型参数建议值,并通过系统效益的综合评价,给出使用年限内的综合货币化效益.结合北京市ETC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预测,计算出了目标年限内,累积的货币化测算结果12.57 × 108 CNY.研究成果为其他省份开展类似的ETC系统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ETC是国际上开发并推广的一种用于公路、大桥和隧道的电子自动收费系统。该技术在国外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收费系统已经联网并逐步形成规模效益。目前,随着高速公路不断的改扩建,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不断的推广,我国高速公路ETC车道有了明显的增加,提高了高速公路收费口的通行效率,同时降低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本文就ETC在高速公路联网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简要介绍了上海高速公路ETC收费系统建设情况及各个子系统的系统功能及构成设计要点,并对前段时期内的试运行情况分析,明确ETC收费系统成功应用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四面八方     
天津:高速公路ETC示范工程将进行试运行从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获悉,按照国家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在京津冀地区建立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开展试点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经过天津市高速公路管理处和各条高速公路运营收费公司有关技术部门及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市区域内的高速公路京津冀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相似文献   

6.
随着安徽省高速公路网络化步伐加快和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工作的快速发展,用户对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结合ETC工程改造的实践,阐述了系统功能、设备选型及车道布局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速公路ETC车道的日益增多,对于无人值守的ETC车道设备、过车情况的有效监测控制已成为高速公路营运单位所关注的重点。为了提高营运中心对ETC收费车道的营运、维修和管理水平,提出了以ETC车道日志为基础,通过对ETC车道数据的综合分析、预测等数据处理手段实现ETC车道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动态称重收费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ETC的车辆动态称重系统。以称台前置的方案对现有收费车道进行改造,利用压电石英传感器阵列作为称重单元提高系统检测精度和车辆通行能力,应用串行通信和专用短程通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称重收费车辆数据的传输。对比目前高速公路应用的动态称重收费系统,基于ETC的车辆动态称重系统能够实现车辆准确称重收费和极大地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目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电子收费系统(ETC)在北京高速公路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认为目前国内高速公路采用混合车道自然流收费系统(ETC/MTC)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即ETC)系统在全国高速公路大规模建设与应用,其安全、便捷、绿色、环保效益凸显,得到了社会公众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广泛认可。高速公路实施ETC,为社会公众、高速公路建设运营主体、使用者等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实施的高速公路ETC工程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实施ETC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通行用户的路径识别问题是当前联网收费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国内高速公路ETC用户数的快速发展,ETC用户的多路径识别问题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国内ETC应用环境和技术特点,提出多个解决方案,为道路业主、ETC运营商、集成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台湾高速公路ETC收费系统历代技术,重点介绍了基于RFID的eT-ag技术在台湾高速公路中的推广和应用情况,对3种ETC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当前eTag技术存在的同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eTag技术在全国推广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ETC)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ETC)功能、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ETC在我国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大规模社会化发行的需求,结合实际系统应用经验,提出电子标签在线发行的概念,给出在线发行系统的构成形式、发行流程和数据安全保证机制,并分析发行终端设备原型和相应的数据接口,以及后台服务系统的配置和功能等。该在线发行系统可实现ETC电子标签的移动式在线发行,适用于其大规模社会化发行应用,有助于提高ETC系统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说明了联网条件下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应用将会面临的几个问题。其中,重点分析了ETC车道设备兼容互换性问题。在分析介绍现有的ETC相关国际标准对ETC设备兼容性的规范与影响的基础上.对ETC车道设备完全兼容互换的技术选择给出了几点建议。同时,还对ETC联网收费系统中,ETC系统运营商之间后台业务系统的互联与通行费的清算等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16.
微观层次交通排放模型是量化机动车尾气排放、评价交通管理产生节能减排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分析MOVES(motor vehicle emission simulator)模型计算原理与输入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观层次输入参数的本地化获取方法.结合ETC不停车收费实际案例,借助GPS等信息设备收集了北京车辆排放数据,分别基于本地排放率和默认排放率,利用MOVES模型对交通措施的减排效果进行评价,并与实测排放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默认排放率和本地排放率,MOVES模型在评价ETC不停车收费措施所带来的污染物削减比例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基于本地排放率,MOVES模型能更加精确地预测各污染物排放因子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圈的扩大、平均出行距离不断延长,人民生活对高速公路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传统的人工收费方式早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新兴ETC收费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渐渐显露了不足。缓解高速公路收费压力,改善高速公路收费方式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现存ETC收费系统进行研究,总结其缺点,结合移动支付理念提出一种更加方便、准确、灵活的高速公路收费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新规     
《上海市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管理规定》颁布《上海市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管理规定》日前颁布,将于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2008年底本市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试运行,目前整个高速公路路网ETC车道已达到111条,ETC  相似文献   

19.
<正>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区域新增甘肃、青海、宁夏3省份,目前全国有25个省份开通ETC联网,覆盖高速公路总里程近90%,用户总量达到2105万。目前,部分地区已成功实现ETC城市停车缴费,ETC用户终端的发行、安装、充值等优惠政策也将陆续推出,异地充值有望于2015年年底实现。  相似文献   

20.
交通冲突技术在ETC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叶凡  陆键  丁纪平  项乔君 《公路交通科技》2004,21(12):107-110,122
由于数据缺乏,国内外有关ETC对交通安全影响的评价研究开展甚少。ETC系统对交通安全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进行分析评价,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者参考了其它交通设施的安全评价方法并结合我国交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得出了仅运用事故统计数据模型来评价ETC对收费区安全水平的影响是欠可靠的这一结论,确定采用以非事故间接评价方法暨交通冲突技术对ETC安全进行评价。本文旨在确立ETC系统的安全评价方法并搭建其评价框架,着重探讨了如何在收费区引入交通冲突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