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基本原理,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标定和校验行人社会力模型,运用VISSIM社会力仿真平台对检票机处行人流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比不同布置方式检票机的工作效率和不同工作状态时的行人通过效率,以及临界条件切换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交通枢纽检票机的设置规范和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
行人交通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过街设施设置得不合理引发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城市行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特性,找出过街设施存在的安全问题,从心理角度进行相关分析,并给出基于交通心理的过街设施优化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车辆-行人碰撞事故中小腿骨折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主要研究我国城区车辆-行人碰撞事故中行人小腿骨折伤害与其所承受机械载荷的相关性.,选取了4例典型行人事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开展了事故重建,并对事故中行人小腿承受载荷和实际的小腿伤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充分考虑行人安全的早期车型的低速碰撞也可能导致较重的行人小腿损伤,小腿加速度是小腿骨折有效的评估指标,而合理选择模型中小腿可断裂铰链的触发值将能更准确地预测行人的小腿骨折伤害.  相似文献   

4.
换乘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转换出行方式关键节点,其交通设施布局直接影响乘客换乘效率,因此,对枢纽行人设施布局在设计阶段进行“事先”评价并进行优化是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文中在分析行人交通需求方案与设施布局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交叉法设计仿真方案;将换乘矩阵转化为行人步行起讫点OD,以最短路为行人路径选择原则,将换乘矩阵分配枢纽行人路径上;以Legion行人模拟软件作为仿真软件,仿真行人设施仿真方案;在建立行人设施布局方案初步筛选原则的基础上,选择换乘总时间为评价指标比选设施布局方案.以宋家庄换乘交通枢纽设计方案为例,选择了设置中部自动扶梯的行人设施布局方案,其换乘总时间比不设置要减少34 h.  相似文献   

5.
陶叶峰 《上海公路》2023,(3):171-175+182+221
陈海公路是崇明岛东西向的最长公路,也是全区交通最繁忙的道路。其现状沿线除平面开口外,更有多处行人踩踏过街的通道,给交通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在分析现状过街形式及需求的基础上,对现状路段的过街设施进行梳理,并综合考虑立体过街需要、工程影响、交通参与者需求,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开展多方案设计与比选,提出合理的过街方案。该人行过街设施方案的研究,对干线公路过街设施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深入的轿车-行人事故调查研究建立了行人事故数据库,挑选了其中12例轿车-行人碰撞事故,运用轿车-行人碰撞多体模型进行了事故重建.根据其结果,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运动学参数与行人颅脑损伤的相关回归模型,求得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轿车-行人碰撞速度与头部碰撞时间、头部碰撞相对速度、行人抛出距离以及头部损伤HIC值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速度限制和改进汽车前部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行人头部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人群行为模拟的真实性,针对现有社会力模型效果展现存在的行人间避让效果不佳以及个体、同伴群成员差异性避让行为刻画不足的问题,引入融入Agent的实时感知与动态避让算法对模型进行改进研究。基于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C++,结合应用程序框架QT进行面向对象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最终搭建了行人仿真平台。通过行人运动状态参数的标定,实现了模型对行人步行行为更加真实的模拟,并进行了不同控制条件下单、双向行人流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冲突行人之间的避让,同伴群成员别于个体进行避让的行为特征得以体现;单向行人流的通行效率远高于双向行人流;避让行为的引入减缓了行人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但降低了行人流的整体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8.
在地铁站厅层中,行人的走行特性很大程度上受到设施布置的影响.利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设施布置进行仿真研究,提出了评价指标人流密度和平均走行时间.以北京地铁动物园站站厅层为对象,依据客流流线、设施布置出现的问题,建立了站厅层内设施布置仿真模型.仿真实验后得出了人流密度图和平均走行时间表,提出了优化措施,经再次进行仿真实验后人流密度和平均走行时间均有一定比例的下降.仿真研究提高设施服务水平,得出了较为合理的设施布置方案,为实际的站厅层设施布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路路侧安全防护设施是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屏障,为使其得到科学合理的设置,对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设置位置、形式选择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村公路中常见的危险路段的路侧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方法。结合两起交通事故,分析了事故成因并提出了安保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深入的事故数据分析,研究行人在与不同类型乘用车碰撞中的AIS 3+伤亡风险,采用仿真分析研究乘用车前部结构对行人损伤和致伤因素的影响。以市场上的128款乘用车作为样本,比较了轿车、运动型多功能车和微型厢式车前部结构的主要几何尺寸;基于详尽的行人事故数据,统计分析了各类乘用车-行人事故中的损伤分布和严重性,确定了车辆碰撞速度与行人伤亡风险的关系;利用多体动力学模型,分别在20、40和60km/h的碰撞速度下比较了不同车型的行人头部碰撞条件。结果表明:乘用车前部几何形状对行人头部动力学响应和损伤风险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乘用车更好地制定行人保护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城市道路无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穿越特性的分析,总结出反映行人穿越效率的3个主要效率指标。对现有行人临界穿越间隙的计算公式进行合理、全面的修正,得出将总的行人平均延误30 s作为行人控制信号的1个设置标准。同时,采用行人可穿越机会数(CO)和当量行人流量(EAU)指标来建立模型,作出基于行人特性的信号设置依据图形,作为行人控制信号的另一个设置标准。最后对按钮式行人信号灯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京台高速长清段长大纵坡路段公路运营安全,减少事故发生,运用累计频率法对事故多发点进行鉴别并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对事故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道路线形以及车辆超速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长大纵坡综合安全设施设置提供基础数据,事故多发点鉴别方法也可运用于其他相似路段。  相似文献   

13.
行人是物体检测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目标,在检测行人的同时对人流数量进行实时精准统计在诸多领域有着很大的实用意义。通过搭建深度学习环境,设定行人数据集并对其进行重新标注、训练和测试后,对统计视频中行人目标的正确率、漏检率和误检率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基于改进YOLO v4的行人检测模型,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识别密集场景下的行人目标,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能够为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和商业区规划等领域提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车碰撞事故仿真与行人保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PC-Crash软件建立了行人汽车碰撞模型.综合考虑人车碰撞过程中行人身高、步行速度、车速、人车碰撞位置等因素及其统计特征,利用Matlab软件随机生成行人与汽车碰撞工况作为PC-Crash行人汽车碰撞模型输入,进行了大量的仿真,总结出事故发生后人体头部与车体前部碰撞点的分布规律,为汽车在行人保护设计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把握行人致命事故的特征和致因机理,促进减少该类事故的发生,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181例真实行人致命事故案例,从事故地点、时间与天气、驾驶员、行人、车辆、碰撞状态以及事故后果等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鱼刺图法从行人、驾驶员、车辆、道路和环境等5个方面对行人致命事故的致因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行人致命交通事故的7个特征:①行人违章横穿道路突出(60.0%);②老年行人涉事率高(60岁以上占37.0%);③19:00-21:00是事故多发时段(29.2%);④面包车事故是中国道路特色(16.0%);⑤路侧作业行人危险度高(6.6%);⑥行人死亡大多为颅脑损伤(87.8%);⑦车辆前挡风玻璃大多会有网状裂纹等.结果表明,行人违章横穿道路是行人致命事故最主要的原因,加强行人和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是预防和减少行人致命事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牵引式变形破坏是滑坡失稳的一种重要模式。基于某牵引式工程滑坡的地质成因和失稳机理,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滑坡三阶段数值分析模型,采用土工强度参数按步长进行场变量折减的方法,以弹塑性迭代计算发生不收敛,并结合坡面特征点产生位移突变作为失稳临界判据,分析了滑坡处于原始状态以及后继开挖和工程支护三阶段模型分别在天然和暴雨两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安全系数。针对工程支护后是否会发生越顶剪出或局部失稳的可能性问题,根据强度折减计算终止的坡体塑性应变场,提取塑性贯通区以确定局部失稳的最危险滑面,进行了可靠度评价。根据分析结果,提  相似文献   

17.
从研究行人安全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了行人交通冲突技术及冲突成因,通过实例调查分析,探讨了交叉口信号配时对行人安全的影响以及闯红灯人数与行人冲突的关系,建立了行人绿信比与闯红灯比例、行人绿灯时转弯车与行人冲突数的关系模型,分析了行人冲突特性,用一种潜在事故指标表征行人安全.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行人安全改善措施,并对3种冲突改善措施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汽车-行人碰撞事故中车辆前端结构和速度对儿童行人下肢损伤的差异成因及损伤机理,本研究应用符合我国体征且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的六岁儿童行人损伤仿生模型(TUST IBMs 6YO-P),设置了32组涵盖4类常见车型和8种碰撞速度的汽车-行人碰撞仿真,分析下肢运动学和生物力学响应,采用非线性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对下肢损伤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碰撞速度对儿童下肢长骨骨折和膝关节损伤有直接影响,汽车前保险杠高度影响股骨的损伤程度和膝关节弯曲角度,扰流板离地高度影响胫、腓骨损伤的严重程度。分析膝关节弯曲角度和韧带断裂数据,得出当膝关节弯曲角度分别超出25.9±0.9°、38.6±0.7°、43.2±0.2°时,撞击侧内侧副韧带(MCL)、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发生断裂,基于碰撞速度和前保险杠高度建立的膝关节弯曲角度预测模型,经反求验证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膝关节损伤。综合儿童行人下肢长骨骨折评价参数和所建立的小腿弯矩预测模型,发现碰撞速度高于17.94 km/h将会造成儿童小腿骨折。该研究为行人安全法规制定、行人保护装置研发、AEB系统设计和数字化测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17,(1)
为了分析我国城乡结合部的行人过街安全情况,使用交通冲突和行人安全性指标对城乡结合部行人过街进行了探索。对行人和机动车冲突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行人和机动车冲突的形成过程。通过现场调查视频和人工提取,获取相关参数,计算得到了行人和机动车冲突的距碰撞发生的时间和后侵占时间指标,并使用行人安全性指标对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地点均处于不安全的状况,设施设置越齐全,车流量越少,行人的安全性越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机动化增长迅速,城市机动车拥有率大幅提升。在城市中心区,特别是商业集中区,机动车与行人抢道、混行的现象较为突出,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威胁行人过街安全。通过对高品质立体过街设施案例的总结,对既有规范的分析评价,提出了立体过街设施设置条件、布局、选型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各种因素提出了规划设计阶段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及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