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匠界隧道位于枝柳线相见车站与园冲车站之间,全长4522m。隧道线路平面为直线,洞內纵坡为人字坡,3612m的4.8‰上坡,紧接910m的1‰下坡。隧道轨下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承块式整体道床,中心水沟。隧道运营通风设计为洞口帘幕纵向吹入式通风14分钟。通风设施布于低洞口端,风道分设在洞口两侧,长约5m。每侧风道入口处各装一台50A_4-11NO22型轴流风机,配用JS115-8型电机,连轴传动。实验期间,风机叶片角分别调至17°和20°,风量每台90.8m~3/s。隧道帘幕装置采  相似文献   

2.
奎先隧道洞口帘幕通风效果的卫生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奎先隧道全长6152米,系我国南疆线穿越天山的越岭隧道。在低洞口端有82.1米位于缓和曲线上,其余均为直线。洞身为人字坡,从低洞口起依次为3630米13.5‰和600米7‰上坡、200米平坡、1700米2‰和22米6‰下坡。坡顶标高2984.9米,两洞口高差49.7米。隧道内铺设整体道床。在低洞口端设有自动帘幕与信号控制装置、风道分设在低洞口端两侧,每侧配备两台50A)4-11NO22型轴流风机并联作业,叶片角35°,电机功率每台155kW,设计风量170m~3/s。右侧风机用于吹风,左侧为吸风。通风方式采用洞口帘幕式双向通风15分钟,使洞内NO_xCO等有害气体降至容许浓度。试验期间  相似文献   

3.
平型关隧道全长6190m,为直线隧道,坡度3~5‰,两洞口高差24.4m。在低洞口端设有帘幕与风道吹吸式50A_4-11 NO22轴流风机两台并联作业,叶片角25°,电机功率每台70kW,通风量160m~3/s。帘幕为双扇左右平移式钢结构,由0.6kW电机通过钢丝绳传动。帘幕信号为遮断式,与车站联锁。该隧道铺设整体道床,洞内排水不良,相对湿度为82~100%。通过隧道的列车由东风4型(4000hp)内燃机车单机牵引,上坡载重960吨,下坡为1600吨,车速约35km/h,行车密度13对/日。1982年4月,太原铁路局对平型关隧道采用帘幕吹入式机械通风(列车上坡车尾进洞0.5分钟关帘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关角隧道洞口风幕式风道通风效果及通风必要性以及通风条件。在现行图确定的客、货物列车运行条件下进行测试,测试条件分自然通风及有风幕的机械通风,以NOx和CO的浓度作为评价依据对通风效果进行卫生学评价。测试结果表明该隧道在没有机械通风的情况下,洞内有害气体浓度超过部标,需要进行机械通风。开两台风机和有风幕的情况,通风13.5min洞内的有害气体可降至允许浓度以下。  相似文献   

5.
<正>HX_D1型牵引电机的冷却是通过外部风冷达到的,每台牵引电机配备一台牵引通风机进行风冷。机车顶部的冷空气经进风道引入到风机进口,然后轴向进入叶轮,经过叶轮加速后径向吹出。气流在主风筒的阻碍下改变方向变成轴向流出,进入风机出风管道。冷空气经风机和风道进入牵引电机,将牵引电机运转时产生的热量带至机车外部。1问题的提出湖东电力机务段配属HX_D1型电力机车220台,担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第一北老岭隧道位于鸭园至大栗子间,全长2419.3m,为人字坡单线隧道,石碴道床,断面呈马蹄形,断面积25m~2左右,坡度2.8~22.1‰,进出口高差12.4m,两端洞口与坡顶高差分别为36.6m和24.2m。除下行方向出口端有67m长(曲线半径300m)的曲线外,大部分为直线;距下行方向出口(低洞口)70m打一斜井,设有50A_4-11NO22型轴流风机为洞口风道吹入式通风。由于坡度大用2台2100马力东方红Ⅰ型内燃机车牵引,日通过列车22列。隧道内列车载重550t,上行车速22km/h下行车速29km/h洞内平均气温16.7~18.5℃,气  相似文献   

7.
1 隧道概况及机械设备1 1 隧道概况 :施工隧道为单线铁路隧道 ,全长 4 76 7m ,分两头掘进 ,出口 2 344m ,进口 2 4 33m ,出口为主试验现场。离洞门大约 1km处凿一斜洞 30 0m左右 ,试验时正洞掘进 195 0m ,采用全断面深眼爆破机械化出碴无轨运输作业。采用单机压入式送风 ,送风距离 15 0 0m ,工作面作业人员 5~ 6名。1 2 机械设备 :南京组装 174型全液压凿岩台车 1台 ,4 0B型内燃装碴机 1台 ,齐齐哈尔汽车制造厂产 5 6 2B双向行驶自卸矿碴柴油汽车 ,每次作业 5~ 6台 ,天津通风机厂产 88- 1型隧道通风机 1台 ,设计风量 10 0 0…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关角隧道洞口风幕式风道通风效果及风风必要性以及通风条件。在现行图确定的客、货物列车运行条件下进行测试,测试条件分自然通风及风幕的机通风,以NOx和CO的浓度作为评价依据对通风效果进行卫生学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太行山特长隧道1号斜井及其正洞段工程为例,介绍采用无轨运输和内燃机械作业的长大隧道独头压入式通风技术。设计参考了国内其他隧道通风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隧道施工通风的理论通风量,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变更加大斜井断面尺寸和采用1.6 m的柔性风管,配用2台SDF(C)-No13隧道施工专用轴流通风机,最大配用电机功率分别为:低速22×2 kW,中速45×2 kW,高速132×2 kW,拥有6个档位的通风量,可以随隧道掘进长度的增加逐步加大通风量,以达到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川藏公路北线雀儿山隧道为工程依托,设计施工期洞口段通风升温系统,并利用流固传热理论对升温需风量及通风加热模块的升温系数进行计算,通过现场测试分析通风加热效果,提出洞口段施工通风升温时的临时辅助保温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对洞口段300 m低温围岩从-6℃升高到5℃的升温效果,要求加热模块的升温系数k达到5.5,理论计算所得的通风需风量为96.31 m~3/s,需要在洞内布置2条风道;现场测试表明加热模块对掌子面附近的洞壁温度影响显著,掌子面岩面温度约在6℃。  相似文献   

11.
对压入式机械通风夏季施工隧道内空气流动方向和速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隧道内空气流动呈非单一方向,隧道顶部风速最大,离地面2m~3m处风速最小,并且在距洞口300m处存在气流交叉现象,其原因可能是隧道内热负压自然通风和洞外气温较高两者共同作用所产生。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通风技术是隧道施工的重点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施工进度及施工成本.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铁路隧道越修越多,越修越长,通风技术成为了隧道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必须处理的难题.本文以青云山隧道一号斜井正洞施工通风技术为例,详细阐述了该隧道施工中采用的压入式通风技术.研究结论:随着我国隧道通风设备的发展,高风压、大风量通风机和高强度、大直径柔性风管的出现,特长隧道采用压入式通风技术已经成为可能;该种通风方式简单、方便、快捷,通过合理使用,能够用较少的投入,确保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3.
大临铁路红豆山隧道1#斜井采用“斜井+平导+正洞”多作业面施工的组织方式,在施工中检测到多种高浓度有害气体,给施工通风及管理提出了极高要求。通过优化通风设计,建立基于有害气体监测的多作业面隧道通风管理系统,依据有害气体浓度和风速变化情况,控制移动式风扇的位置、主通风机的送风量及局扇的运行状态,并通过通风可靠性评价,实现有害气体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测和隧道通风的安全动态管理,对类似隧道通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设置辅助坑道是实现长大隧道长隧短打、快速施工的重要手段,为解决长大隧道辅助坑道与正洞交叉口区域交通组织困难、运输效能低的问题,以山西中南部通道南吕梁山隧道进口段斜井的设计和变更为例,对辅助坑道双联式井底布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联式井底布置可实现运输车辆的便捷转弯并形成环岛式物流通道,有效破解辅助坑道与正洞交叉口的交通组织难题、提升辅助坑道的运输能力;利用双联式井底布置方式,南吕梁山隧道斜井施工正洞月均进度为规范建议值的1.4~2.1倍,实现了隧道的快速施工;特殊工况下,主联和副联互为替代关系,可有效降低因单点拥堵导致整个物流系统停滞的风险;隧道施工通风、变压器和空压机进洞、交叉口正洞衬砌施工等方面的优势是双联式井底布置的另一外溢效能,与常规通风方式相比成本降低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宝兰高速铁路塔稍村隧道穿越古滑坡体施工过程中进口仰坡变形、滑坡,洞内衬砌开裂、错台等问题,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分析隧道洞口地表及结构开裂破坏特征及成因,提出进口段滑坡体-隧道灾害协同处治技术,并对实施效果进行现场测试。研究表明:古滑坡体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大断面隧道施工扰动、隧道支护结构承载力不足是导致隧道洞口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通过在洞外施作预应力锚索格梁和预加固桩,洞内径向注浆加固、拆换初支及二衬,支护加强及参数动态调整等协同处治技术,增加了隧道进口段古滑坡体的稳定性,有效控制了洞口边仰坡变形的发展,提高了隧道结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以两广隧道榕木斜井及其正洞段工程为例,介绍无轨运输内燃机械作业的长大隧道压入式与射流混合通风技术。设计参考了其他隧道通风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隧道施工通风的理论风量,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大斜断面尺寸,采用两个1.5 m的柔性带钢筋肋的风管,配用4台SDF(B)-No18隧道施工专用轴流通风机,两断面同时施工。每边最大配用电机功率分别为:低速22×2 kW,中速45×2 kW,高速132×2 kW,拥有6个挡位的通风量,可随隧道掘进长度增设射流风机,逐步加大通风量,以达到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地下工程,尤其是隧道,通风用电是其主要能耗。为了实现地下工程通风的风能主动利用,对其关健问题——功率级匹配、机械连接方式以及转速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结论:(1)通过对风力机和地下工程用通风机的功率级别比较,得到利用风力机替代电能驱动地下工程通风机,可实现地下工程通风的风能主动利用;(2)分析得到垂直升力型风力机从结构上更适合与地下工程轴流通风机连接;(3)提出了通风机和风力机的转速和功率匹配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铁路客运专线特长隧道的TBM导洞扩挖方案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小直径TBM在15 km左右特长隧道中快速施工的业绩,提出长度15~20 km的铁路客运专线特长隧道,采用TBM快速掘进导洞后,再用钻爆法扩挖及模筑衬砌的方法建成,可充分利用小直径TBM技术成熟、价廉和我国隧道钻爆法施工优势,快速地修建特长隧道。重点介绍两并行且长度为20 km的客运专线隧道导洞扩挖法施组总体思路:“采用直径3.5 m和4.2 m的TBM各1台,从两并行隧道的低端洞口的底部中央始出,向隧道高端方向以月均1 000 m速度快速掘进导洞,在两隧道的地面不设斜井、竖井等辅助坑道,通过两并行导洞间设置横通道,形成互为平导依托,组成巷道式通风换气系统和互通式轨道运输系统,可通过多设横通道以增加工作面,实现长隧短打、快做,总工期48个月”。  相似文献   

19.
结合乌蒙山一号隧道穿越煤层瓦斯的特性,对瓦斯突出隧道施工通风参数选定进行优化,对隧道正洞和平导所需通风量和通风设备选型进行计算,设计采用主扇巷道式通风方案。对通风方案的运行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所得结果对其他瓦斯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香山特长隧道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方案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香山隧道是拟建中包兰线银川至兰州段扩能工程上最长的隧道,为双洞单线隧道,设计时速200 km,隧道总长23.92km。结合国内外特长隧道的调研资料和香山隧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本隧道运营通风和防灾通风的设计原则;结合运营通风和防灾通风量的计算结果,在每单线隧道内设计6组SDS-12.5T-4P-37型(φ1 250 mm)可逆式射流风机,每组风机在同一断面布置6台,间距120 m;防灾救援设计主要考虑定点救援和随机停车救援两种救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