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斜交出洞的隧道明洞往往出现基础较深或承载力不足的现象,提出了处理此类问题的半基岩半桩基混合基础方案,并将其应用到东峪隧道出口段的明洞基础中,通过有限元结构计算,验证了该混合基础明洞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设计与施工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隧道进洞施工与后期运营的安全性。蒋峪隧道麻城端隧道结构属于连拱型向超小净距隧道结构过渡段落,原设计采用明挖方式、设置明洞结构,中夹岩柱采用C25混凝土中墙换填处理,后经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将原设计明洞结构变更为暗洞连拱结构、三导洞施工方法,保障了隧道进洞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高效性以及环保性。  相似文献   

3.
以在建的重庆市两江大桥渝中连接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桥隧相接结构的三维分析模型。模拟明挖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轨道六号线衬砌和相接桥台的影响,研究桥隧相接段在施工中隧道洞口的稳定性,供同类隧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红亮 《桥梁建设》2012,42(1):118-122
为解决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相连地段梁体预制、架设难题,以济晋高速公路工程中桥隧相连地段梁体施工为例,介绍该工程中四里沟大桥和四里沟中桥的梁体预制及架设技术.通过梁体预制及架设方案比较,采用在隧道内预制梁方案,解决了隧道口无场地的问题;采用满堂支架配合人字扒杆架梁方案,并通过合理利用现场地形和资源(隧道弃碴),解决了架桥机无法在隧道口架梁的问题.该梁体预制、架梁施工技术适用于梁片数量少、梁体吨位大,隧道口距桥台尾距离小于10 m,且采用架桥机架梁既困难成本又很高的桥隧相连地段.  相似文献   

5.
复杂地形条件下桥隧相连隧道洞口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俊峰  李冬生 《隧道建设》2017,37(Z2):169-174
蒙华铁路坪桥1号隧道进口洞顶基岩外凸、洞顶以下岩面高且直立、洞顶上部地形偏压高陡,地形条件极其复杂。营盘山大桥与坪桥1号隧道进口紧密相连,存在桥台与隧道洞门结构相互干扰以及边坡防护、隧道出洞和洞口场地布置等一系列难题,设计难度极大。为解决这些难题,通过对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整体式"与"分离式"桥隧相连结构的优缺点,提出桥台与隧道相结合的"整体式"桥隧相连结构方案;同时,针对地形偏压高陡,提出非对称结构设计方案,实现了隧道"零"仰坡出洞,解决了洞口边坡防护的难题;最后,提出架立临时贝雷梁的方案,解决了隧道出洞及洞口场地布置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王华 《隧道建设》2019,39(4):642-650
雪崩是高原高寒地区工程建设的主要自然地质灾害之一,也是影响铁路隧道工程建设和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制定合理的雪崩防治方案,通过对隧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确定隧道两端洞门上方潜在的雪崩发生区域。采用tan α参数作图法对雪崩扩散距离及雪崩对洞门的冲击力进计算分析,提出在主隧道进口设置25 m明洞、洞门顶部设置导雪墙、出口设置5 m明洞、安全隧道进口设置15 m明洞的雪崩防治方案。方案能有效防止雪崩灾害对铁路隧道的威胁,保证铁路隧道冬季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波纹钢拼装式连拱明洞结构的可行性,以高山寨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ABAQUS开展了波纹钢-混凝土结构明洞受力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明洞结构左右洞均是拱顶靠近中墙侧沉降值最大,右洞拱顶偏左处竖向沉降值最大,靠近边坡侧水平位移最大;明洞波纹钢结构在靠近中墙处和两侧拱脚的弯矩值最大,在两侧拱肩处波纹钢应力值最大;混凝土结构在两侧拱腰处应力最大;明洞结构受力状态处于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山岭隧道进洞方案多样,如何结合洞口的工程地质、结构形式、周边环境及与洞外道路关系等特点,合理选择进洞方案,既可确保进洞安全施工、缩短工期,又可降低工程成本。黄楼隧道进洞方案从安全、进度、施工难度和地方关系处理等角度进行研究与比选,最终选择下穿地方道路方案,即保持地方原道路不变,采用明洞接长,将隧道暗洞延长至地方道路以外,洞顶与地方路相交部分进行地表注浆,洞口施作双层大管棚,施工期间采取交通限行措施。这一方案不需另外征地修建新的地方道路,缩短了施工工期,整体上节约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9.
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揭露高水位岩溶暗河,通过水文地质调绘结合水位观测数据,采用多种方法预测最大涌水量及最高水位。因预测水位高于设计高程,经分析对比后采用泄水洞排水以降低水位。然后采用涵洞联通隧道左右水体侧保证水位一致,并设置带耳墙的明洞。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三洞并行隧道的合理开挖顺序、施工工法及明洞施工影响,基于甬舟公铁路中公路涨茨隧道与铁路洋山隧道并行段,建立三维偏压山体与三洞并行模型,对不同开挖顺序与工法下围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展开比选研究,并对明洞施工的作用效果及合适施作时机展开研究。(1)铁路隧道与公路左线拱底隆起区、与公路右线拱顶沉降区产生贯通,且公路隧道塑性区集中于近铁路隧道中下侧;隧道开挖导致自身洞周变形加速,相邻隧道拱顶、地表隆起,近侧拱腰扩张、对侧拱腰收敛。(2)公路左线拱顶、地表在相邻隧道施工时会出现隆起,且先开挖左线隆起时间最短,先开挖左线的工法中顺序3(公路左线-公路右线-铁路隧道)在围岩支护体系受力变形最优。(3)考虑施工速度及减小偏压隧道工法导致围岩扰动,提出三洞采用CD-二台阶-反向CD的新工法。该工法能进一步减小结构受力变形,并对铁路隧道拱腰收敛改善效果显著。(4)左线明洞施工回填土处未发生塑性破坏,且可以改善支护结构受力数值及不均匀(初支在左拱腰、二衬在右拱脚受力较大)的情况;左线明洞-左线暗洞-右线为最佳明洞施作时机,减小了支护体系的受力变形以及铁路隧道与右线的拱底隆起,并对右线左拱...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省玉溪至楚雄高速公路绿汁江桥隧道锚为例,研究在深切沟谷高陡坡的地形条件下,无正面进洞条件时的进洞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3个进洞方案进行比选论证,最终采用施工横洞从隧道锚侧面进洞的方案。该方案提出一通转四洞的措施,实现悬索桥主缆在洞中转索的功能,解决复杂地形条件下高速公路悬索桥隧建锚进洞的难题,避免超高仰坡的产生,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是陡壁隧道、隧道锚出洞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孝伟  肖了林 《隧道建设》2019,39(Z2):228-233
为解决新近回填土地层修建隧道及山区沟谷地形厚层回填土明洞基底处理的难题,依托巫山县早阳隧道开展研究工作。首先,对回填土地层隧道暗挖方案和明洞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综合比选; 然后,将旋挖钻孔灌注端承桩与钢筋混凝土底板组成的桩板结构用于山区沟谷地形明洞基底回填土处理; 最后,针对明洞衬砌顶部承受的厚层回填土荷载及上方交叉市政道路荷载,对明洞衬砌结构进行设计计算,并对明洞回填材料及回填工艺提出要求。结果表明: 1)新近回填土地层隧道明洞方案具有工程难度低、施工安全风险小、工程造价低、工期可控的优势。2)旋挖钻孔灌注端承桩与钢筋混凝土底板形成的桩板结构对于山区沟谷地形厚层新近回填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安全高效,能够较好地解决明洞基底承载力不足及沉降问题。3)合适的回填材料及合理的回填工艺对厚层回填土明洞衬砌结构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海  朱长松 《隧道建设》2016,36(12):1512-1516
为解决盾构出洞接收时洞门漏水、漏浆影响盾构正常出洞的问题,以天津地铁6号线西青道站-南运河站区间盾构出洞施工中洞门漏水为例,通过采取明洞填充、隧道内注浆、盾壳开孔对洞门主体结构注聚氨酯、洞门冻结等应急措施确保了盾构顺利出洞。工程实践证明,以上方法对封堵泄漏水路溶腔等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减弱公路隧道洞口废气窜流提供洞口土建结构设计方案,对洞口废气窜流影响的显著性因素进行了探讨,从洞口纵向错开不同距离、洞外设置不同位置及高度的挡壁等结构因素出发,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进行了多因素异水平混合型数值模拟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利自然风条件下洞外不同组合结构因素对洞1:7废气窜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结构因素组合对废气窜流改善效果明显不同,洞1:7纵向错开改善窜流效果最为明显;在隧道出口侧设置有挡壁的所有组合结构均能较好地改善出口废气窜流,其中最有效的是同时在出口侧、中侧、入口侧设置与洞口等高的挡壁;仅在洞外中侧设置中间挡壁,其高度约为洞口高度的2倍时,可以有效改善废气窜流,其他情况下采用高挡壁结构的改善效果不佳;若同时在两隧道中侧与入口隧道侧设置挡壁则废气窜流改善效果差;若仅在入口隧道侧设置长挡壁,则加剧废气窜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花坝隧道出口存在的洞口坡面防护、洞门形式选择、进出洞方式、明暗洞交界位置和桥隧关系确定、S207省道安全防护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和与原出洞设计方案对比,提出仰坡防护由原设计的锚索防护调整为锚杆框架梁防护,并优化防护范围;取消洞口由外向内施作的超前管棚,采用双层超前小导管出洞,解决出口场地限制问题;全断面环框式洞门调整为半断面,靠山侧设置初期支护,并优化桥隧关系,减少边坡开挖;将施工影响路段S207省道改移,并实施交通管制,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6.
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是我国西南山区第一条高标准快速铁路,桥梁座数多.结合桥隧相间、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的环境特点及合理的施工方案,制订了在峡谷或河流处采用大跨度桥梁,在简支箱梁相对集中且不通过隧道地段采用32 m双线整孔预制箱梁,在桥隧相间的山区地段,采用32 m预制简支组合箱梁,隧道间困难地段采用便于现浇施工的小跨度连续刚构、连续梁及T构的设计施工方案.介绍该线的主要桥梁结构形式,重点介绍32 m简支箱梁的设计施工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7.
受隧道洞口地质、地形条件的限制,山岭隧道选择出洞施工的情况逐渐增多,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长春隧道出口端位于浅埋偏压山体以及桥隧相接处,且一侧下方紧邻S207省道,故在选择出洞施工时,通过修筑挡墙、搭设防护棚和实施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S207省道行车安全,采用小导洞出洞,经由它将机械、人员送出洞外,进行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洞外管棚施作完成后,由内向外采取环形预留核心土法贯通,保障了隧道出洞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受隧道洞口地质、地形条件的限制,山岭隧道选择出洞施工的情况逐渐增多,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长春隧道出口端位于浅埋偏压山体以及桥隧相接处,且一侧下方紧邻S207省道,故在选择出洞施工时,通过修筑挡墙、搭设防护棚和实施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S207省道行车安全,采用小导洞出洞,经由它将机械、人员送出洞外,进行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洞外管棚施作完成后,由内向外采取环形预留核心土法贯通,保障了隧道出洞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兰州市九州地区地质条件,提出了在隧道明洞软基处理中采用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处理的方案。通过计算并结合工程实例及现场载荷试验,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金鹗半明半暗连拱隧道在不同施工方法下围岩和隧道支护结构的力学问题,运用有限差分方法对半明半暗隧道施工方法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建立了不同施工方法下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进而对这两种施工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无论先开挖明洞还是先开挖暗洞两种施工方案没有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