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双块式无砟轨道路桥过渡段道床板上拱问题,分析了路桥过渡段道床板上拱原因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降低道床板温度及温度梯度有利于减小道床板的上拱量;黏结强度及摩擦因数的增大可以降低道床板的上拱量;合理的销钉布置能够有效整治因道床板上拱引起的轨道结构整体性与稳定性问题,当在道床板20 m范围内锚固销钉时,上拱变形最大值约为0.93 mm,较未布置销钉的上拱变形量大幅降低,且上拱范围减小至4 m左右。提出了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上拱通用整治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方案中采用M25×480钢筋作为锚固销钉,销钉布置在轨枕盒1/4处。形成的技术措施及经验可为我国高速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类似病害的养护维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特大桥上双块式轨道结构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北盘江特大桥桥跨布置方式特殊,对轨道结构形式及施工质量有严格要求。桥上采用双块式单元道床板与纵连底座相结合的轨道结构形式。在道床板和底座之间设置隔离层,同时在道床板两端底面设置与底座板一体的限位凸台限制其位移,可降低结构的整体破坏可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对比不同端刺结构方案对轨道结构的受力变形影响,并从施工角度叙述道床板和底座板施工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在隧道内采用不设端刺的摩擦板方案,既减小了对隧道内轨道结构影响,又保证了桥上轨道结构安全稳定,且有利于节省工程投资,便于施工质量控制;对施工各环节进程质量控制,可提高轨道的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3.
客运专线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制动附加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揭示各种因素对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制动附加力的影响,为轨道和桥梁设计提供基础参数,运用空间有限梁单元理论,建立了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线板桥墩空间一体化纵向力计算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运用所编制的计算软件,分析了扣件阻力、底座板与桥梁摩擦系数、道床板伸缩刚度以及底座板与桥梁固结机构对制动附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16 kN/m的制动力,扣件阻力在16 kN/m及以上变化,钢轨、道床板及桥梁墩台的纵向力变化很小;增大底座板与桥梁间摩擦系数,墩台顶最大纵向力稍有增加,钢轨和道床板纵向力大幅降低;增大道床板伸缩刚度和取消底座板与桥梁间固结机构,有利于降低墩台顶最大纵向水平力。  相似文献   

4.
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的道床板为现浇,在长枕与道床板的结合部易产生裂缝.为分析现浇道床板弹性模量对轨道结构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实体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在竖向力、横向力和纵向力作用下,开裂与不开裂二种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进而得出弹性模量对结构应力和位移的影响,得到不开裂情况下弹性模量变化对结构影响不大,而开裂情况下则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弹性长枕无砟轨道垂向动力学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弹性长枕无砟轨道的梁—梁—板模型,计算垂向位移、加速度与行车速度的关系,扣件瞬时上拔力与行车速度的关系,垂向位移、加速度与扣件、枕套和路基刚度的关系,垂向位移、加速度与长枕、道床板质量的关系等;分析无砟轨道弹性长枕在不同扣件、枕套、地基刚度和不同弹性长枕、道床板质量下的动力响应;找出扣件、枕套、地基刚度及弹性长枕、道床板质量与垂向速度、加速度、轨枕侧滚等的关系。在弹性长枕、道床板质量和扣件、枕套、地基刚度不变情况下,计算列车不同速度下各垂向动力响应,找出列车速度与垂向位移、加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昌赣客运专线主跨300 m混合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考虑结构层间非线性约束特征,建立桥塔、斜拉索、梁体、支座、墩台、剪力钉、底座板、限位凹槽弹性垫板、减振弹性垫层、道床板、扣件、钢轨等全要素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系统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研究附加荷载作用下结构附加力。基于Miner准则,探讨列车动载、无砟轨道设计参数以及时变温度作用下无砟轨道动力疲劳特性。结果表明:在斜拉桥端部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并采用小阻力扣件可满足钢轨强度要求,挠曲荷载下钢轨最大拉应力位于桥塔附近,制动荷载下钢轨最大拉应力位于主梁跨中;列车动载下轨道结构间相对位移最大值均不超过1.0 mm。主梁跨中道床板板底受拉,最大拉应力0.74 MPa,桥塔处底座板板底受拉,最大拉应力1.15 MPa;提高弹性垫层刚度可有效提高道床板疲劳寿命,增大扣件竖向刚度可增强钢轨与道床板间连接,提高钢轨寿命,列车时速增加会增大轨道结构动应力幅,降低疲劳寿命;时变温度作用下最大温度梯度发生在道床板,耦合列车动载后底座板结构受力更显著,但仍满足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温度荷载-落轴冲击耦合模型,结合试验数据,探究不同细致化温度荷载对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落轴冲击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论:(1)当道床板表面温度高于内部温度时,钢轨加速度变化较道床板表面温度低于内部温度更显著,轨枕向下加速度、道床板向上加速度分别增加13倍、42倍;(2)当道床板表面温度低于内部温度时,轨枕向上加速度、道床板向下加速度分别增加9. 5倍和25倍;(3)当道床板表面温度高于内部温度时,钢轨向下位移减小95%,轨枕及道床板向下位移均为0 mm,轨枕及道床板向上位移分别增加85倍和378倍;(4)当道床板表面温度低于内部温度时,钢轨、轨枕及道床板向下位移分别增加1. 01倍、4. 3倍和4. 91倍,轨枕及道床板向上位移均为0 mm;(5)本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大温差地区无砟轨道线路平顺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道床板分别在温度力裂缝宽度控制及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道床板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了道床板在分别受温度力裂缝宽度控制及列车荷载作用下应力、弯矩,计算了混凝土道床板在不同裂缝宽度控制下的所需的配筋率,并根据计算结果绘制这二者双重作用下的道床板配筋布置图.  相似文献   

9.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特点,提出技术合理,经济性好的优化设计方案。对传统和优化后的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受力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为优化设计方案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论:(1)优化后的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可应用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项目;(2)通过轨道结构受力计算可知,在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地段优化后道床板弯矩比传统CRTSⅠ型双块无砟轨道减少,底座弯矩比传统CRTSⅠ型双块无砟轨道增加;桥梁地段优化后道床板弯矩比传统CRTSⅠ型双块无砟轨道增大,增大幅度不大。单元式结构道床板在整体温度荷载作用下受到的轴力可大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针对提速道岔用滑床板存在扣压力失效、弹片与销钉出现裂纹、滑床台板表面阻力大、轨距调整困难等问题,改进和优化了提速道岔用滑床板的结构.研究结论:研制的改进型滑床板一方面能持久、可靠地扣压基本轨内侧,保持扣压力的恒定,另一方面能够方便、灵活地配合基本轨进行轨距调整;另外,滚轮滑床板减小了道岔转换阻力,降低了尖轨的不足位移,能确保道岔的转换可靠,满足了铁路快速发展对道岔滑床板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罗冬树 《铁道知识》1999,2(2):4-5,8
成就辉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铁路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局面。我国铁路正以辉煌的成就和快速的发展姿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已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交流传动技术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工业技术发达的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初,将交流传动技术引入铁路机车,并于1979年开发出首台BR120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在当年就投入运营。这些国家目前已不再生产交直流传动的机车。 交流传动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牵引动力高新技术的标志。我国铁路科技工作者,对交流传动技  相似文献   

13.
对敞车中门开闭杆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光 《铁道建筑》2006,(11):12-14
介绍了沈阳北站无站台柱雨棚工程钢构件安装时的变形(柱顶位移、桁架挠度等)监测情况,对安装过程中的几种状态进行了对比,指出了该种类型的钢结构安装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庭式地下车站的疏散和火灾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疏散模拟程序和火灾模拟程序对中庭式地下车站的疏散和火灾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了中庭式地下车站的布局、烟控系统和喷淋系统在火灾时能否为乘客提供足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刘成禹  张维泉 《铁道勘察》2011,37(3):31-34,54
以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出口浅埋段为例,在简要介绍花岗岩残积土工程性能的基础上,重点对花岗岩残积土中浅埋隧道修建的主要工程问题及其形成机理、控制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花岗岩残积土中夹杂孤石及残积土软弱结构面发育,遇水崩解、软化、随水流失的工程特性,会给穿过该地层的浅埋隧道带来初期支护受力不均、内力增大、洞室及地表严重变形...  相似文献   

17.
结合地铁运营的特点,对地铁地下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和区间隧道通风系统风机并联布置的优点和合理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并联风机的选型配置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天津滨海快轨车辆空调系统的构成、配置方案、系统控制、工作特性、工作模式以及相关参数和制冷负荷的计算。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铁路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我国铁路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分析编组站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已经开通的成都北编组站CIPS系统实践,介绍CIPS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提出我国编组站现代化技术采用综合集成自动化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芬兰IC双层客车已投入运营。该车增加了服务设施以满足不同层次乘客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