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铁路工程设计中大部分主体工程的防护设施与水土保持措施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新建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工程范围的原地貌年土壤流失量、工程施工期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情况下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以及工程后的水土流失量的预测,对工程设计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规范,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措施,使工程实施对沿线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2.
艰险山区铁路工程沿线地区一般具有自然灾害频发、高原高寒缺氧、建设条件极为困难、施工周期超长等复杂的外部环境。为满足艰险山区铁路施工营地建设“以人文本”需求,给参建人员生活提供适宜安全的环境,基于艰险山区铁路工程施工营地建设的外部环境分析,从房屋材质备选方案比选、营地建设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节能环保等方面对施工营地建设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方案与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山区铁路及类似工程的施工营地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主要工程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系统地阐述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环境特征,对青藏铁路建设中的高原,冻土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及论述,通过对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工程设计原则,主要工程措施及其适就生的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完善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工程设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某高原铁路工程环境具有"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频发的山地灾害""敏感的生态环境""恶劣的气候条件""薄弱的基础设施"六大工程环境特征,是中国乃至世界山区最为复杂艰险的铁路工程.结合某高原铁路工程特点、难点,系统分析了沿线地质条件、高原气候、生态环境、桥隧工程等因素对某高原铁路建设工期的影响,在调研国内类似...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铁路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论述了相应自然生态环境下的水土保持措施,从理论上预测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遥感技术在铁路隧道弃渣场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铁路隧道周缘地区地质环境要素的遥感判释,确定山区域地质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地质环境的现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小流域的土壤侵侵蚀强度,将隧道弃渣场地的设计与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结合起来,既可满足《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也可有效地解决山区铁路隧道弃渣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内昆铁路沿线有40多处滑坡,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产生、对铁路工程带来影响。本文就各类滑坡的分布及特征与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等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地质勘探及滑坡处理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而铁路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破坏了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了在铁路工程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对沿线的沙害进行预防与生态治理,根据青藏高原铁路路域自然环境特征,开发并采用了植生袋、厚层基质喷附和三维网三种生态环境工程保护新技术。实践证明,应用此类新技术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沿线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可大幅度减小对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有效解决该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从设计源头减少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总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发挥铁路绿色发展优势,开展山区铁路工程节能研究,识别山区铁路工程节能设计关键要素非常重要。首先,分析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梳理山区铁路线路、桥梁、隧道等重点工程的节能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取山区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要素和能源消耗要素,并根据各要素属性特点,明确其量化指标,建立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要素及指标体系。其次,结合CRITIC-熵权法与C-OWA算子法构建“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双层复杂网络模型,依次确定各要素节点重要度、节点间影响强度和节点综合重要度,用以识别山区铁路工程节能设计关键要素。最后,以某山区重大铁路工程某标段为例,验证方法模型并识别出该标段影响施工阶段的节能设计关键要素为:隧道作业设备选型、隧道出渣控制、隧道通风方式选择;影响运营阶段的节能设计关键要素为:曲线半径设置、线路纵坡设置、线路坡度设置、节能坡设置、客站供热设计、客站体形设计。经验证,构建的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要素及指标体系符合山区铁路工程特点,“山区铁路工程-能源消耗”复杂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识别出的节能设计关键要素及其优化建议可为山区...  相似文献   

10.
将GIS技术与环境监测及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了铁路工程建设环境中水土保持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并初步探索了其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铁路建设重心向中西部转移,艰险山区铁路明显增多。针对某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需求,研究采用多光谱遥感、热红外遥感、雷达遥感、高分辨率遥感和三维遥感相结合的综合判释方法,开展沿线断层、高地温、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岩屑坡、冰川融蚀等地质问题的解译工作。研究结论:(1)利用多光谱遥感、雷达遥感相结合的方法,解译沿线断层500余条,基本查明了构造分布特征;利用高分三维遥感技术,解译各类不良地质150余处,为重要工点方案比选提供了参考;(2)分析了该线断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以及冰川融蚀、岩屑坡等冰缘地貌的遥感解译标志特征,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开展的遥感工作内容;(3)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及设计选线。  相似文献   

12.
任民 《铁路现代化》1999,(2):32-34,43
本文就已建成的京九铁路南段建设这一具体投资活动对沿线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进行了总结分析,对人们全面认识铁路工程建设对国民经济及地区经济贡献,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快当前和今后的铁路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铁路工程的最大特点就是线状展布,山区铁路穿过多个地貌单元和多种复杂地质条件区域,对铁路穿过区域地质灾害进行与铁路工程相关的分区研究,有助于科学评价线路方案和铁路工程的适宜性。本文在对山区地质灾害分区评价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复杂山区铁路地质灾害的特点,建立了地质灾害工程分区的原则和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地质灾害工程分区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和有关的设计手册,通用图中,都列举了一些车站布置图形。山区铁路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车站布置如何适应地形及节省工程尤为突出。结合已建南昆线和其他在建山区铁路工程项目设计情况,就车站布置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铁路隧道周缘地区地质环境要素的遥感判释,确定出区域地质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地质环境的现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小流域的土壤侵蚀强度,将隧道弃碴场地的设计与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结合起来,既可满足<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也可有效地解决山区铁路隧道弃碴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建和坪铁路线路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建和龙至南坪镇铁路工程全长44.145 km(含白河联络线长3.03 km)。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貌和本线运量明显不平衡的特点,在限制坡度的选择上采用了更合理的均衡坡方案;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地段,通过详细的线路方案比选,采用了技术、经济最优的洞坪沟方案。  相似文献   

17.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铁路运输沿线站段供水而进行的铁路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二是为铁路工程建筑物稳定性而进行的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本文简略介绍了我国铁路供水水文地质概况,并以大秦铁路和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铁路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两个实例总结其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艰险山区铁路工程技术接口的质量管理水平,满足质量管理的目标要求,提出适合于艰险山区铁路工程技术接口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方法。基于艰险山区地质复杂、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铁路工程技术接口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艰险山区铁路工程技术接口质量管理活动在人员、材料、机械设备、技术、环境、管理、参与方以及质量结果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从质量目标、质量制度、质量意识、质量技术、质量过程、质量结果以及质量环境7个方面构建艰险山区铁路技术接口质量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乘法合成法将C-OWA算子法和CRITIC-熵权法组合赋权,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运用云模型对艰险山区铁路工程技术接口质量管理绩效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采用MATLAB绘制出相应的评价云图,并与标准云图进行对比,确定最终的技术接口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结果。以拉林铁路DK263+844.62~DK303+105标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标段技术接口质量管理绩效评价水平处于“优秀”和“良好”之间,且偏向于“良好”。该实例研究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与有效性,为艰险山区铁路工程技术接口质量管理水平的优劣提供了评判依据,也促进了我国...  相似文献   

19.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沿线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对铁路工程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合理工程处理措施意见,为设计专业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环境对高铁线路运营安全的威胁是亟待研究的重大铁路工程问题之一。以宁夏地区荒漠化为背景,对智能微渗保润技术在高速铁路沿线路基边坡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为荒漠化地区高速铁路沿线生态环保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1)智能微渗保润技术作为一种创新技术成功应用到高铁路基边坡水土保持及沙害防治领域中,是荒漠化地区高铁路基沿线防沙治沙的一项新技术、新方法;(2)智能微渗保润技术可以明显改善路基边坡土壤的水分、养分条件,为植被生长提供必要的基础环境;(3)相对于普通养护条件,智能微渗保润维养系统试验段路堤边坡植被的成活率、密度、盖度、株高等均得到大幅度提升,既能达到防沙治沙的生态环保目的,又能起到良好的景观效果;(4)本研究成果可为荒漠化地区高铁路基沿线的风沙防治与生态环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