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亚洲/美国航线东行货流增长12.4%:据美国的通关数据公司JOC-PIERS的调查.2003年上半年亚洲/美国间的集装箱货流,东行比上年同期增长12.4%.为442万TEU,实现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2.
龚月明 《海运情报》2005,(3):3-8,17
据美国通关数据公司PIERS/JOC的调查.2003年亚洲发往美国东岸(除美国湾外)的集装箱货流为898060FEU,比上年增长11.6%,实现两位数增长。往美国东岸货物占往美国全部货物的20.3%,超过2成,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往美国东岸货物所占比例在过去近20年间一直在15%~16%间徘徊,但进入2003年后提高到20%以上。  相似文献   

3.
钟秋 《海运情报》2007,(7):13-14
据美国通关数据公司PIERS—JOC调查,2006年亚洲18个国家和地区往美国的东行货流比上年增长10.8%,达到14275373TEU,创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4.
日本海运振兴会于2007年1月18日公布了2005年亚洲18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间集装箱班轮航线运输量的正确数字。东行(亚洲往美国)比上年增长13.8%,为1287.8万TEU,与速报数大致相同。亚洲船公司在东行总运量中约占5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钟秋 《海运情报》2006,(1):24-27
一、亚洲/美国航线 日本海运振兴会调查部据美国JOC-PIERS资料公布的2005年上半年亚洲/美国间的集装箱货流量,亚洲18个国家(地区)往美国的东行比上年同期增长lO.1%,为5912565TEU,刷新上半年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6.
钟秋 《海运情报》2005,(9):12-13
一、港口拥堵与运输基础设施,2004年的集装箱货流.亚洲/北美航线东行比上年增长14.4%.亚洲/欧洲航线西行增长16.9%。2005年的增长率。商船三井预测北美航线东行增长13.4%,欧洲航线西行增长13.8%。太平洋航线稳定化协定(TSA)预测增长12%~14%,远东班转公会(FEFC)预测为17%。  相似文献   

7.
钟秋 《海运情报》2005,(11):16-17
一、货流 据美国通关数据公司PIERS/JOC的调查,今年上半年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美国航线东行的集装箱货流比上年增长9.0%,为2691412FEU。从目的地看,往美国西北岸(PNW)的增长25.6%,达到36.73万FEU,保持两位数增长,所占比例为13.6%,上升1.6个百分点。往美国东岸的全水路运输的货流增长18.5%,也保持两位数增长,然而,往美国西南岸(PSW)的只增长2.6%。  相似文献   

8.
一、亚洲往美国(东行)货流 2009年亚洲往美国(北美航线东行)集装箱货流为1134.1万TEU,比上年减少14.8%,货流量下跌到2004年的水平(见表1)。然而,与上半年相比,全年的货流变化率已经好转。在雷曼冲击的2008年第三季度以后持续下降的美国经济增长率,进入2009年下半年后总算转为增长,经济状况的恶化有了少许缓和。  相似文献   

9.
丁力 《海运情报》2004,(12):16-16
亚洲往中东集装箱货流迅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公会船公司的运输量达到51.65万TEU,比上年同期增长34.5%。其中6月的货流比上年同期增长31.60/0,达到10.65万TEU,第一次实现月运输量突破10万TEU大关。上半年的货流已接近3年前2001年全年的货流(55.6万TEU),预计全年突破100万TEU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0.
世界港口     
《港口科技》2010,(3):48-49
2009年中日航线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全部下降2009年中日航线集装箱运输量为2789950TEU,比上年减少7.8%。中国主要四港上海、天津、青岛、大连的进出口合计吞吐量全部下降。进出口合计上海港为1485741TEU,减少0.2%,天津港256933TEU,减少18.1%,青岛港316200TEU,减少15.7%,大连港256519TEU,减少19.5%,其他港口474557TEU,减少10.6%。  相似文献   

11.
丁力 《海运情报》2006,(3):32-32
据日本海运振兴会公布的亚洲18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间班轮航线的2005年集装箱运输量(速报),东行(亚洲发往美国)比上年增长14%,达到1288万TEU。如从季度看,最近的第四季度增长17%,是各季度中最高的增长率。2005年月均运输量为107.3万TEU,第一次超过了100万TEU。美国的住宅开工量持续处于高水平支撑了与建筑有关货物的增长,加上服装类货物的急剧增加,使去年的集装箱运输量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2.
丁力 《海运情报》2007,(9):15-15
据主要船公司的总计,亚洲区域内航线2006年运输集装箱1025.3万TEU,比上年的975.3万TEU增长5.1%(增加50万TEU),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日本出口亚洲增长6.1%,为198.5万TEU(上年为167.8万TEU),从亚洲进口增长312%为253.4万TEU。[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亚洲区域内主要船公司2006年区域内的集装箱运输量,干货、冷藏货合计比上年增长5.1%,为1025.3万TEU。其中干货增长5%,为981.3万TEU,冷藏货增长7%,为44万TEU。中国南部和北部两个地区以及越南的出口量都以两位数增长,日本的发运量也增长了6%。虽然没有像亚洲/欧洲航线那样持续出现短装情况,但区域内航线的货流持续扩大,今年第一次突破了1000万TEU。[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从亚洲往欧洲的集装箱货流(公会内外船公司合计)因欧元走高而增长,据日本《海事报》调查,达到529.79万TEU,比上年增长15.5%,创历史最高纪录。中国(除香港地区)的发运量比上年大幅增长约27%,占西行总货流量的50.5%,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中国所占比例突破5成,这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5.
《海运情报》2006,(10):6-6
据亚洲/澳大利亚航线协商协定(AADA)统计,2005年AADA的箱运量比上年增长2.5%,达到62.2万TEU。由于近年不参加AADA而参与运输的新船公司增加,实际货流量更大。AADA预计今年的货流量将增长5%~6%,增长最多的仍是中国货物,日本的发运量增长3%。  相似文献   

16.
丁力 《海运情报》2007,(5):29-29
2006年亚洲往欧洲的海上集装箱货流(航运公会数字)比上年增长23.8%,达到724.24万TEU,创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亚洲往欧洲的集装箱运输量(航运公会数字),在俄罗斯、中欧和东欧以及土耳其等新市场的拉动下,往北欧、地中海的西行合计约584.8万TEU,比上年的约520.6万TEU增长12.4%。在东行、北欧、地中海地区的发运量合计达到约293.8万TEU,比上年的约279.5万TEU增长5.1%。在西行,往北欧比上年增长9.8%,约为431.4万TEU,往地中海地区增长20.3%,约为153.4万TEU。在东行、北欧的发运量增长4%,约为241.8万TEU,地中海地区的发运量增长13%,约为51.9万TEU。集装箱船的年均箱位利用率,往北海、地中海地区为90%强,东行中北欧、地中海地区发运的年均箱位利用率都为80%强,大致处于满载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丁力 《海运情报》2006,(3):30-30,32
2005年亚洲18个国家(地区)往美国(东行)的集装箱货流,各船公司的承运比例(速报)。中国海运比上年的4.8%上升近1个百分点,从2004年的第9位跃居第7位。在日本船公司中,日本邮船的排名比上年后退一位,为第8位。川崎汽船和商船三井的排名没有变化。但是。川崎汽船2003年末投入新造集装箱船产生了效果,所占比例略有增加。另一方面。居第1位的马士基海陆以下的前4家公司没有变动。  相似文献   

19.
尧乐 《海运情报》2004,(7):12-13,15
一、东行货流 据日本海事产业研究所统计,2003年亚洲/美国航线的东行货流比上年增长8.4%。达到9302484TEU,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主要原因是具有最大市场比例的中国和香港发运的家具、家用器具等与住宅有关货物的货流增长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高洁 《海运情报》2006,(8):17-17
东方海外上半年运输集装箱1858282TEU,比上年同期增长8%。亚欧航线增长21%,为313442TEU,太平洋航线增长7%,为594814TEU,亚洲区域内、太平洋航线增长4%,为782585TEU,大西洋航线增长2%,为167441TEU。运费总收入增长4%,达20.28亿羡元,每TEU平均运费收入从1128姜元减少到1091姜元.下跌3%(37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