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盾构法水下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文武 《隧道建设》2009,29(2):145-151
盾构是建造穿越江河、海峡水下隧道的主要工法之一,其工程技术的现代发展趋势主要针对隧道大断面、高地下水头和长掘进距离等3大方面。文章就已建成的几大标志性盾构法水下隧道工程(英法海峡隧道、日本东京湾公路隧道、荷兰西斯凯尔特河隧道、德国易北河第四通道隧道、上海崇明长江通道隧道)就其工程规模和技术特点,讨论水下隧道盾构工法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2.
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漆国富 《公路与汽运》2010,(1):143-144,152
结合某软弱围岩隧道实体工程,对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归纳了其围岩大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的产生原因,从施工工艺、施工控制方面提出了防止软弱围岩隧道产生大变形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武广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为工程背景,根据铁路隧道围岩分级和断面尺寸为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新的掌子面稳定性分级方法及分级数。对影响大断面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序列化及参数敏感性研究,得到超前预加固大断面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序列及掌子面超前加固参数敏感性。然后在掌子面稳定性分级及超前预加固大断面隧道影响因素序列基础上,提出超前预加固大断面隧道施工参数系列,为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沈峰  成词峰  周俊书 《公路》2012,(1):208-211
在现场调研及隧道监控量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十房高速公路通省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大变形问题,通过分析该隧道大变形破坏的特点,从围岩岩性条件、工程结构受力和施工因素等方面对该隧道的大变形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省隧道发生大变形的主导因素是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和软弱围岩,而前期施工措施不当是产生大变形的诱因.结合研究成果提出针对大变形段的治理措施,监控量测结果表明该治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代洪波  季玉国 《隧道建设》2022,42(5):757-783
通过对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进行统计可知,截至2021 年底,国内开工修建的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共65 项,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59 项。同时,对国内大直径盾构隧道在勘察规划、工程设计、装备制造、规范、材料和施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技术现状调查分析。总结目前大直径盾构隧道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隧道设计标准不统一、盾构装备关键部件国产化需突破、再制造产业化存在困难、大直径盾构隧道的关键技术及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仍需提高等。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指出今后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和盾构装备应尽可能遵循标准化的原则,向着标准统一、施工安全、高效率、高质量、高智能方向发展,以期为推动我国大直径盾构隧道综合技术走向成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胶州湾隧道大纵坡的特点,建立大纵坡条件下胶州湾隧道路面的三维模型,利用弹性有限元方法对胶州湾隧道沥青路面的空间力学响应进行计算和分析,为胶州湾隧道和其他类似隧道的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G98环岛高速公路大茅隧道近年来交通拥堵状况越发凸显,交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本文从多个角度对现状大茅隧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对规划三亚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与大茅隧道改扩建的关系进行了解读,并结合三亚市公路网规划和现场建设条件,对3个大茅隧道改扩建总体方案进行了比选论证,为高等级公路山岭隧道改扩建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7,37(2):123-134
总结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近两年的发展情况。1)铁路、公路、地铁、水工等主要领域的隧道总数和总长度快速增长。2)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烟台地下水封LPG洞库、渝黔高铁天坪隧道等相继完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引松供水隧洞、引汉济渭输水隧洞、武汉三阳路长江隧道、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京张高铁八达岭地下车站、惠州地下水封油库、湛江地下水封油库、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等在如期建设中。3)特长山岭隧道建设技术、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高瓦斯隧道建设技术、岩爆隧道建设技术、大断面矩形顶管及矩形盾构设计与应用技术、隧道机械化施工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轨道交通、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等战略规划,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技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最后,基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方向,指出超长隧道技术,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高水压、大断面水下隧道建设技术,高地温、高地热隧道建设技术,高地震烈度与构造活跃带的隧道建设技术,隧道运营维护管理技术,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开发等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红岭隧道斜井正洞大桩号塌方为依托,主要通过介绍超前注浆施工法在处理红岭斜井隧道大塌方处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总结了超前注浆在此次隧道大塌方治理中的优秀经验,为我公司以后的隧道塌方处理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在软弱围岩中修建隧道,围岩及隧道结构如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都遵循大变形理论,因此设计和施工都应该以"大变形"理论为指导,进行设计施工。通过大变形理论分析得出,隧道施工必须以"新奥法"隧道施工理论为指导,切实搞好隧道围岩预加固、分部、分台阶开挖,以确保软弱围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通过"大变形"理论为指导,加强监控量测,使得施工过程中整个隧道始终处于安全可控制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