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装箱化》1995,(5):33-35
中运5250TEU船建造费由日本融资;国际航线集装箱港口装卸包干费率表;汽车、火车、驳船的集装箱装卸费率表;中外运开辟中国/欧洲直达航线;上海中福轮船公司开设上海/神户航线;振华港机公司在国际招标中屡屡中标;去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增三成;温州港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翻番。  相似文献   

2.
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以各种切合国际市场实际的政策,为众多的国际港口投资商家提供良好的开发机会。国际港口市场观察家认为,中国港口的巨大国际市场潜力不可忽视。据专家们估计,在2010年之前,中国的集装箱运量每年将  相似文献   

3.
当前,不少全球性国际集装箱港口经营集团所获得的巨大成果是勿庸置疑的,而且其发展前景依然光明,但是这些集装箱港口经营集团在港口经营方面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白水 《海运情报》2004,(2):33-34
日本港口的问题已是根深蒂固:成本居高不下;没有更换挂靠码头的灵活性;工会受日本港口运输局(JHTA)的保护,而势力强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政策不一;官僚作风和繁文缛节盛行;变革的阻力重重。由于缺乏竞争机制,日本港口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削弱,集装箱货物被分流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如釜山、高雄、上海等。2002年日本十大集装箱港口的总吞吐量增长率仅为2.4%,而中国大部分港口的增长率超过30%,釜山的增长率为17%。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在1994年又获得较快发展.无论是港口吞吐量或海运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港口吞吐量达到487万TEU,其中上海港完成119.95万TEU,跨入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百万箱的行列。从中国港口开往世界各国的集装箱航线有100多条,近1000个航班.  相似文献   

6.
2007年6月18日,烟台东龙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YRDICT)开业庆典在东龙国际码头隆重举行,标志着烟台东龙国际集装箱码头正式步入港口集装箱运营行列。交通部、山东省、烟台市有关领导及菲律宾驻华使节参赞、国际集装箱集团(ICTSI)董事局主席等出席剪彩仪式。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化》2007,18(12):1-1
2007年11月28日,中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亿TEU庆祝活动在天津举行。本次活动由交通部和天津市政府联合举办,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副部长徐祖远,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出席活动。出席活动的还有交通部、天津市其他领导及沿海、沿江等省市港口管理部门和地方港口管理部门的领导,来自国内主要港口、航运企业集团和国际驻津集装箱班轮公司、物流公司以及科研院校、媒体的代表,共约600人。当日下午,在天津港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举行了中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亿TEU起吊仪式,由交通部水运司司长宋德星主持。  相似文献   

8.
童孟达 《集装箱化》2008,19(2):14-16
建设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实现由港口大国向港口强国的转变,是我国港口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集装箱吞吐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港口的国际中转业务已经起步,但是发展比较缓慢,个别港口还出现下滑态势,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远洋航务》2007,(12):22-22
一、中国港口前十强集装箱码头;二、中国港口前五强内贸集装箱码头;三、中国港口前五强内河集装箱码头;四、中国港口杰出集装箱桥吊作业效率码头;五、中国港口杰出集装箱船舶装卸效率码头;六、单船船时效率创纪录集装箱码头  相似文献   

10.
《水运管理》2011,33(11):24-24
中港协集装箱峰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暨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高峰论坛于2011年11月4日在深圳隆重举行。中港协集装箱分会各专业委员会分别作工作报告。会议宣布了2010—2011年度集装箱码头评优及行业奉献奖评比结果,包括:中国港口2010年吞吐量超200万标箱集装箱码头、中国港口国际集装箱码头2010年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名、中国港口前六名内河集装箱码头、中国港口2010年前六名海铁联运杰出集装箱码头、中国港口2010年前十名水水中转杰出集装箱码头、  相似文献   

11.
《集装箱化》1995,(7):34-36
我国港口去年吞吐集装箱507万TEU;1994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994年我国国际集装箱海运量;中远集团在美成功发行1亿美元的商业票据;中外运1994年集装箱运输实绩;《国内集装箱运输规则》年内正式颁发;中日航线集装箱运量去年增长23.1%;1994年我国主要港口与日本间集装箱运量;上海港今年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确保115万TEU。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曾在日本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的港口部门出现国际竞争力下降的态势,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缓慢.因此最近日本推出了基于资源整合的一揽子港口新政,旨在通过改革重组使日本集装箱港口重获在东亚地区的竞争优势,谋求港口经济的复兴.对该新政进行探讨,并指出其对我国京津冀都市圈港口群一体化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钧雷 《中国港口》1999,(12):11-12
<正> 关心我国港口国际集装箱生产的各界人士,近期都有一个共同的、而且是强烈的感受:中国大陆港口的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在经历了十多个年头的连续高速增长时期后,进入本世纪的最后一年,依然“乘风破浪、一往无前”,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从快速统计反映,排名全国前20位的港口,到第三季度(9月30日截止),共完成国际集装箱吞吐量1119.9万TEU,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7.9%,其产量已经逼近1998年全年1150.3万TEU的水平。前进步伐之大、速度之快,令国内外瞩目,(见附表《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20名排序表》)。这种大面积、全行业的丰收,与我国国民经济趋好,对外贸易趋升,国内市场趋旺,港口结构和布局趋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前20名港口的国际集装箱生产情况犹如晴雨表,基本上  相似文献   

14.
石友服  周健 《集装箱化》2004,(11):23-29
1 我国大陆港口与周边国家(地区)港口竞争形势的演变 我国东部及东南部邻国(地区)中,海运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韩国、台湾省、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加中国大陆共10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前6位集装箱大港都集中在本地区。  相似文献   

15.
张荣忠 《中国港口》2007,(10):54-56
<正>韩国港口业紧紧抓住当前滚烫发红的亚洲经济带来的集装箱运量逐年迅速递增的市场机遇,尤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地充分利用中国经济大发展等有利因素,不失时机地大规模发展韩国集装箱港口码头,已经不是新闻的新闻。日本东京出版的"航运和贸易新闻"于2007年3月30日出版韩国特刊报道,最近建成和继续扩建的韩国集装箱港口码头重大工程包括釜山新港,光阳港集装箱码头,仁川港物流枢纽工程,以及在集装箱港口  相似文献   

16.
《集装箱化》2007,18(11):29-29
2007年10月23日,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在福州召开“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3届5次理事会暨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2007高峰论坛会议”。会议由福州青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和福州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承办。全国83家会员单位的14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其东 《中国港口》2007,(3):I0001-I0001
<正>最近参加了与日本港湾协会代表团的交流。以黑田胜彦为团长的日本港湾协会代表团今年初来到中国港口进行考察,主要参观考察了上海、深圳等中国集装箱大港。据介绍,黑田是日本港口业界知名专家,日本港湾协会理事,他们在上海参观了集装箱码头和洋山深水港,对东海大  相似文献   

18.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对于亚太国际港口、航运发展的发展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港口发展的格局,遏制了中国港口集装箱到境外港口中转的势头,2006年,长三角港口的国际集装箱中转量已经达到近200万TEU。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转向港口功能建设与拓展为主,从各港自行发展为主转向港口群有序协调发展为主。最近,上海和宁波两大港口集团的携手合作,开启了“强强联手”、合作交流的新篇章,说明我国港口资源整合与和谐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种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在此,我们高兴地将沪甬两港集团的合作交流情况作一报道,同时也将继续进一步关注他们合作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9.
集装箱港口(码头)是投资回报比较丰厚的行业。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以及发展中国家港口经营私有化的推动下,集装箱港口(码头)的业务经营向为数不多的国际港口集团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据伦敦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世界前十大码头经营人控制着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的45.3%(见表1),而世界前二十大码头经营人仅控制着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的56.7%。  相似文献   

20.
费维军 《世界海运》1996,19(1):43-45
集装箱化革命与多式联运业发展的不断成熟,使得港口之间的竞争与日俱增,尤其是当前船舶大型化及战略联营体趋势的到来将国际大型集装箱枢纽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会。本文论述了集装箱港口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了航运发展对港口的影响及未来港口的发展趋势,最后探讨了现代集装箱港口的功能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