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质边坡喷混植生防护技术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质边坡喷混植生是一种适用于岩质边坡坡面植草(灌)的植被护坡技术,结合多年在铁路路基工程中应用岩质边坡喷混植生防护技术及其试验研究成果,主要介绍其设计标准、使用材料、基材配比、施工工序、施工机械设备、验收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长大隧道通风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海省新建柴达尔至木里地方铁路海拔3 900 m,具有高原、高寒、缺氧和环境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等特点。结合这些特点,根据工期要求,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详细介绍高原高寒地区长大隧道施工通风设计标准、设计原则、风量风压计算、风机风管选配、通风防漏降阻措施、辅助通风降尘措施以及生氧补氧方案。  相似文献   

3.
《铁道建筑技术》2009,(1):I0004-I0004
“高原高寒地区铁路桥梁预制综合施工技术研究”项目课题组针对高原高寒地区的环境特点,对铁路桥梁预制施工技术进行了技术攻关和研究,确保了在海拔4700m以上、昼夜温差达30℃等极其恶劣环境下预制桥梁的进度和质量,创造了月制梁89孔的纪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冻融地区先张粱台座为国内外首创,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垂穗披碱草恢复青藏铁路取土场植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恢复青藏铁路取土场植被,试验研究垂穗披碱草在青藏铁路取土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具有较好的抗寒冷、抗干旱及耐盐碱等特性,在取土场的自然出苗率可达60%,越冬成活率和第2年植物群落盖度均达50%以上,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也分别达到(195.74±41.78)g·m-2,(438.56±160.33)g·m-2.在种子萌发和植物越冬、植物个体生长发育以及人工植物群落特征等方面,垂穗披碱草在青藏铁路取土场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采用高原乡土植物垂穗披碱草以及相应的植被恢复技术措施,实现青藏铁路取土场次生裸地植被的快速恢复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铁道建筑技术》2009,(1):I0014-I0015
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高寒地区铁路。其海拔之高、气候环境之恶劣,在国内外尚属罕见。目前国内外尚无完整的高原高寒地区铺轨架梁的技术报道。国家一级查新部门——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科技查新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高原高寒铁路沿线极端复杂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极大增加了铁路运营期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发生概率以及救援难度.研究梳理高原地区的救援力量与装备现状,指出高原高寒铁路应急救援中存在的严峻形势.研究提出构建高原高寒铁路一体化应急救援体制和协调机制,打通专业化部门与属地化救灾管理的协同通道,全面提升应急协调能力.同时提出建立高原高寒...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15标段处于高原永久性冻土地区,自然环境为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等高原生态系统。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为主。铁路建设对沿线水土保持造成影响表现为主体工程、临时用地、取土、弃土用地对地表和植被的扰动、破坏,引起风力侵蚀、沙害,冻融侵蚀以及河道水土流失和次生地质灾害,为此本文就主体工程、临时用地、取土、弃土用地四个方面的水保防护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高原地区气候复杂,具有气压低、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等特征,对铁路信号电气电子设备的适应性能有着显著影响。从环境试验技术角度,探索提升高原铁路信号电气电子设备适应性能的解决方案。根据高原铁路实际运行环境要求,综合考虑设备成本,建议对应用在3 000 m以上高原环境的铁路信号电气电子设备分级开展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结合对国内外相关标准文件的分析,划分高原铁路信号电气电子设备所处的高原环境条件;提出对高原铁路信号电气电子设备,应根据实际应用环境,开展低温试验、低气压试验、温度变化试验、太阳辐射试验等试验项目建议,为完善和规范高原铁路信号电气电子设备的环境试验方法及试验条件,推进高原铁路信号电气电子设备质量监督与标准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由于目前未对-40℃以下极寒天气条件下补偿器a、b值的设置提出要求,为确保高寒地区电气化铁路行车安全,基于滨洲铁路所处的高纬度、高原、高寒气象条件,对补偿器a、b值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调整要求。  相似文献   

10.
徐上 《中国铁道科学》2007,28(5):36-36,58,77,109,116,135,138
12青藏线冻土区开挖爆破技术试验研究研究青藏高原冻土路堑和冻土隧道快速爆破开挖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切实提高高原冻土爆破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从理论上探讨了冻土的爆破性指标。通过现场爆破试验得出如下结论:①高温极不稳定冻土区,冻土弱松动爆破炸药单耗为0·2~0·25 kg  相似文献   

11.
兰新铁路客运专线祁连山、大梁隧道设计为大断面双线隧道,两座隧道均处在平均海拔为3 500~4 345 m的祁连山高原,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特别是祁连山地区集高原、高寒、冻融等特殊气候条件于一体,沿线合格混凝土原材料匮乏,给隧道衬砌混凝土质量控制带来极大难度。本文针对现场施工实际,对高海拔大断面双线隧道衬砌混凝土防寒措施、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优化、混凝土拌和、混凝土浇筑、脱模、养护及现场管理等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铁路绿色通道试验区设计与施工应用的探索,重点阐述了液压喷播植草、穴植容器草(灌木)苗、三维网垫植草、人工植树及植藤等植被防护在西北干旱地区的设计、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为生态脆弱地区铁路高边坡植被防护设计与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运营铁路,也是我国首个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铁路项目。本文选择野生动物和高寒植被两个代表性生态因素,应用目视判断、卫片解译、样方调查、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铁路运营5年(2011年)后沿线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调查和回顾评价。得出结论:(1)与运营初期相比,铁路两侧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恢复,局部区域已接近甚至优于周边自然状态。(2)野生动物通道、植草绿化、草皮移植等生态保护措施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改建铁路包兰线银川至兰州段扩能工程环境问题研究为例,探讨沙漠铁路改建工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和现场调查,分析了既有包兰线人工植被群落演替及衰退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探讨适宜的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高原高寒地区铺架施工,对铺架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及改造,通过更换发动机、加装增压器、改造发动机进排气管道、调整冷却风量等技术措施,保证了铺架设备的功率需求,同时对铺架设备牵引走行系统及制动系统进行改造,提高设备爬坡及制动能力,从整体上提高铺架设备的高原高寒适应性、可靠性,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为响应建设“精品工程,智能京张”广泛应用先进技术的号召,分析京张高铁铁路本体及周边环境建维一体化管理需求,研究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铁路前期建设信息与后期运维信息有机统一且可视化、交互性友好的方案,设计了基于BIM+GIS技术的建维一体化管理平台总体架构,给出了具体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实现了BIM+GIS技术的建维一体化管理平台应用。为构建铁路从建设到运维的可追溯管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和现实基础,提升了智能铁路新技术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原地热隧道混凝土衬砌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拉萨—日喀则铁路的隧道工程存在高温围岩和高温裂隙水的异常地热现象.异常地热现象致使隧道混凝土衬砌的工作性能、物理力学和耐久性能劣化,影响隧道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分析混凝土原料及主要性能,以及高温环境中混凝土物理力学和耐久性能发展趋势和劣化机理.针对高原地热隧道混凝土衬砌施工技术进行系列试验研究,测试高温环境下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和二次衬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提出混凝土掺加高温稳定剂是解决高原地热隧道混凝土衬砌施工技术有效措施等结论.  相似文献   

18.
高原山区铁路施工便道的设计和施工相比平原地区更为复杂,本文根据高原山区铁路施工便道建设经验,结合现场调研情况,总结高原山区铁路施工便道的特点,探讨平纵横断面及选线设计原则,阐述便道施工、维护及生态恢复等建设要点,为类似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结合我国高寒地区铁路客车整备库采暖设计的特殊性,详细论述了该整备库采暖设计过程中的工艺特点、采暖热负荷、室内采暖系统等技术环节的原则和特点,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高寒地区大型工业建筑的采暖设计水平,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地区的铁路,以现场条件差、高寒、高海拔、大温差等特点带来许多技术难题,特别是在小半径曲线、大跨度桥梁地段铺设无缝线路,更加需要精心设计和施工,为以后的安全运营提供最直接的基础条件。本文通过内蒙古、青藏等地区桥上无缝线路的研究设计,对高寒大温差地区铺设无缝线路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总结,为今后在该地区拓宽无缝线路铺设范围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