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接触网定位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受力状态得出定位管吊线受力与相关参数的关系,为选择定位装置固定方式提供依据,确保设备及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整体吊弦的受力无法在现场直接测量,针对这一情况,根据整体吊弦实际服役特点,分析既有测量方法的适用性,建立新的测量方法,设计一种适用于现场的接触网整体吊弦受力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可以直接安装在接触网上,并且不破坏接触网悬吊性能,有效解决了整体吊弦受力无法直接测量的难题,为深入研究整体吊弦的服役寿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以力学分析计算方法计算确定接触网定位器受力状态及定位部分几何安装计算方式。  相似文献   

4.
接触网定位装置(尤其是曲线地段定位器)的安装质量与稳定状态将直接关系到接触网运用质量。通过对曲线区段定位装置发生事故分析,总结出造成曲线区段定位装置脱落及其相关事故的原因,提出预防及整改措施,旨在杜绝弓网故障。  相似文献   

5.
1研发背景定位器坡度是一项重要的接触网安全性检测项目。接触网定位装置中(见图1),红色部分为定位器,绿色部分为定位管。受电弓经过定位装置时,其对接触网的接触力导致接触线及定位器有一定程度的抬升。因此,定位装置(定位器、定位管等)的结构和安装状态应保证受电弓通过定位点时接触线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抬升,且不产生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传统刚性接触网不适用于160 km/h地铁刚性接触网安装要求,依托广州18和22号线项目,分析传统刚性接触网的特点、优势及适用范围,对160 km/h地铁刚性接触网工程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项目通过对刚性接触网的定位线夹、支持装置、吊柱安装方式等进行优化,在现场安装过程中通过采取工厂化加工、控制安装精度、细化安装标准等方式,保证新型刚性接触网安装质量,满足160 km/h新型刚性接触网的运行要求。广州18和22号线的成功应用,证明新型刚性接触网结构的可靠性,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接触网安装图的理论分析,建立计算定位装置的数学模型,经过编程批量计算,达到真正的数据化调整。  相似文献   

8.
普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通常需要在小曲线半径路段安装软定位装置。本文基于对接触网软定位的要求,列举了目前常用的3种软定位方式,分析了小曲线半径处使用软定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既有弯曲外形又能限位的定位器即折角定位器,并通过现场安装试挂证明其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结合高铁接触网建设工程及运营实践,总结分析德国、法国、日本3种模式的高铁接触网定位装置应用中存在的参数不统一、安装形式多样、零件规格种类繁多、个别零部件服役性能不高等现状,以定位支座和定位器为研究对象,从结构、材料、工艺及定位器与定位底座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创新,形成了能够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接触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零部件螺栓连接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对接触网螺栓连接受力情况分类说明,分析螺栓连接拧紧过程,阐述螺栓紧固力矩值确定的原理,介绍螺栓的标识,分析摩擦力与压紧力对压紧的影响。最后从施工安装和运营维护方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工艺标准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接触网轨槽的预安装方式、锚固材质、锚固区混凝土受力性态影响高铁隧道运营安全。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高速铁路隧道内接触网布置形式为例,计算分析了隧道内接触网荷载,对接触网预埋滑道轨槽和锚钉受力状态进行有限元分析,对衬砌混凝土基材截面受力及安全性进行评估。通过《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对各项强度指标的检算表明,高速铁路接触网安装对隧道二衬结构(素混凝土)安全性无重大影响;为保障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承担锚栓传递的接触网荷载,必须强制执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 C20,亦不宜大于 C40的规定;为提高主体结构整体安全性,基材内应配置必要构造钢筋。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地铁工程中开始大量采用预埋槽道技术,传统低净空盾构隧道内一般每环管片均预埋全环单槽道,但高净空盾构隧道内需根据接触网安装方案及受力计算确定预埋槽道方案。通过对高净空盾构隧道内3种接触网槽道安装方案的比较分析,采用ANSYS软件建模,对盾构隧道预埋单槽道、双槽道悬挂接触网结构进行有限元受力计算分析。研究表明,高净空盾构隧道采用单槽道悬挂接触网时存在安全隐患,为保证接触网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建议采用双槽道悬挂接触网的方案。在杭绍线工程中的应用实践,为后续地铁工程高净空盾构隧道内接触网预埋槽道的设计方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接触网重型锚臂作为隧道内滑轮下锚的关键受力零部件,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铁路的安全运营。通过研究目前隧道内滑轮补偿装置重型锚臂的结构方案,分别介绍了“X”型和“Π”型接触网锚臂结构优化方案,经过对比及仿真分析,得出“Π”型锚臂更能适应工厂化加工制造及现场安装需求,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该重型锚臂节省了施工提料、区分型号安装时间,避免了以往安装型号错误问题,为隧道内滑轮补偿重型锚臂设计提供了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实际情况介绍了水平移动式接触网的应用价值,分析了水平移动式接触网的工作原理及其腕臂机构的受力情况,从理论上计算驱动腕臂转动所需力的大小,验证了水平移动式接触网的可行性,为我国发展移动式接触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结合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桥牵引供电接触网安装工程,对小限界、低净空特殊区段接触网支持装置的安装及调整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以确保支持装置安装及调整达到要求。实践证明,小限界、低净空特殊区段接触网支持装置采用改变支持形式、适当调整技术参数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武广客专350km/h高速接触网系统SiFCAT350在隧道内小侧面限界下的五跨绝缘关节的腕臂定位的安装设计,分析了高速铁路外轨超高对接触网定位安装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外轨超高时接触网定位安装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盾构管片预埋槽道技术近年来逐渐在轨道交通工程中得到应用,但对于区间内管线及设备如接触网、疏散平台等具体安装方式及槽道螺栓的受力性能鲜有报道,尤其随着大直径管片(直径6 m及以上)应用的增多,高净空下接触网的安装方式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提出预埋槽道T形螺栓固定点的最大单点工作荷载为8 kN,对接触网、疏散平台等盾构区间内管线与设备的安装方式及受力特点逐一进行探讨,重点研究高净空下接触网的安装难题;然后在现场拼装完成的管片上对槽道及T形螺栓进行拉拔、剪切试验。经分析,接触网螺栓受力最大,但满足工作荷载限值要求;通过试验验证了在接触网专业要求的3倍工作荷载条件下,槽道不变形、管片不开裂,在实践层面上进一步证明T形螺栓工作荷载及管线与设备的安装方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轨供电系统接触网结构和运行特点,建立了城轨供电系统接触网可靠性的故障树分析模型,计算接触网可靠性指标.分析了影响接触网可靠性的主要故障原因,通过求取接触网故障树的最小割集得出影响系统可靠度的直接原因,并进行底事件故障重要度分析.接触网电气失效的影响因子排在前几位的底事件分别是定位线夹松动和断裂,以及软定位器锈蚀等定位装置失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接触网可靠性的措施--特别加强对接触网定位装置的巡查.  相似文献   

19.
代洪宇  钱琳 《电气化铁道》2022,(5):78-80+85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施工误差,导致接触网悬挂装置不能采用常规方式安装。为解决该问题,分析了接触网通过低净空区段的控制因素,从接触网平面布置、隧道结构、特殊悬挂安装方式等方面制定解决方案,并对不同特殊悬挂安装方式所需最低净空进行了放样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兰新铁路电气化工程三十里风区接触网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强风地区恶劣气象条件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关键受力零部件的苛刻要求,对强风环境下大张力接触网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的施工安装工艺和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现场具体施工实践,从原材料、组织管理、施工工艺等几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