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粘土路基沉降的一维固结反演与预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根据一维固结理论的解析解建立了便于软粘土路堤工程应用的沉降计算反演预测公式,利用前期沉降观测信息反演确定计算参数,可以进一步对后期任一时刻的沉降、沉降速率以及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成层非均质地基一维固结方程半解析求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成层地基和变荷载下非均质地基固结研究不成熟的问题,首先获得了土体渗透系数和压缩系数均随深度任意变化的成层非均质地基一维固结方程及其半解析解和计算程序;然后以渗透系数和压缩系数是深度的多项式函数的非均质地基为例,对多层非均质地基的一维固结性状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典型的算例,对多层地基的一维非均质固结性状与一维非线性固结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非均质假定的结果与传统的太沙基固结理论有很大差别,固结系数不是决定固结性状的惟一土性参数.  相似文献   

3.
任昌真 《隧道建设》2007,27(5):30-33
利用已有的瞬时加载条件下砂井地基固结模型,在前人解的基础上,求出变荷载作用下砂井地基孔压解。根据平均固结度等效,在单级线性加载条件下,将未打穿砂井地基转化为等效双层地基,给出其一维固结解析解。通过与有限元解的比较,等效双层地基法可用于未打穿砂井地基的固结计算。算例分析表明,受加载历时影响,未打穿竖井地基的固结度有所减小,上层地基受影响更明显一些。粗略计算时,多级加载可以简化为单级线性加载  相似文献   

4.
T形水泥土搅拌(TDM)桩是具有扩大头的变直径搅拌桩,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机理较传统的等直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复杂得多,固结计算也更为困难。为了获得悬浮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计算模型,基于加固区桩-土等竖向应变假设,推导出变荷载作用下悬浮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一维固结控制方程和求解条件。将固结方程和求解条件进行函数变换,利用3层地基一维固结理论建立单级加荷条件下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解析解,包括加固区、桩间土和下卧层土中的平均超静孔隙水压力解答和复合地基整体平均固结度解答。然后,通过与固结度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固结解析解的合理性。最后,利用固结度解析解对影响复合地基固结速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悬浮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固结度的解析解与有限元数值解较为一致;悬浮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速率随水泥土搅拌桩贯入比、压缩模量、下部小直径搅拌桩的置换率以及下卧层土压缩模量的增加而增大,搅拌桩贯入比、下卧层的刚度对复合地基固结速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扩大头尺寸和刚度的变化对T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固结速率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
基于一维太沙基固结理论,得出瞬时加载条件下双层地基一维固结解析解答,编制了瞬时加载、单面排水的双层地基一维固结计算程序,通过计算程序分析了硬壳层与软土层各固结参数对Us-t以及Up-t的影响规律,对比各种计算双层地基平均固结度的简化方法,结合计算实例说明采用双层地基固结理论计算平均固结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CFG桩复合地基固结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双层地基理论,推导了未打穿软土层的CFG桩复合地基一维固结解析解,获得了路堤荷载下,单级匀速加载时地基中的孔压分布及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加固区固结度、下卧层固结度计算公式,并据此编制计算程序,分析了桩体刚度及复合地基置换率对CFG桩复合地基固结度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CFG桩复合地基的固结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滨海软粘土地基原型沉降多因素关联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沿海4个地区滨海软粘土地基原型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参照太沙基一维流固结理论,根据多因素关联的思路,提出了一维流滨海沉积软粘土地基现场沉降多因素关联预测模型,并将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证明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负摩擦桩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从桩——土相互作用的机理出发,建立了置于非均质地基中负磨擦桩荷载传递的弹性微分方程,利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和土层总和法求得堆载作用下土层沉降随深度和时间变化的规律。由此求得置于均质地基土中桩基弹性微分方程的解析解,用有限差分法研究了非均质地基土中的情况,同时考虑了地基土的非线性特性,并对某一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9.
黄腾  李根存 《公路》2004,(8):224-227
首先以实测沉降数据为基础,采用正反演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证明了一维固结非线性理论较一维固结线性理论更符合工程实际。其次,采用一维固结非线性理论对某高速公路软基的沉降固结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采用比例系数法定量地分析超载对降低工后沉降的作用,并对某高速公路软基的沉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双层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固结普遍解析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发展了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析理论,既考虑了桩体刚度和渗透性,又考虑了地基的成层性和涂抹作用,根据所得到的解析解,通过计算和绘图,分析了双层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的固结基本性状。研究表明,桩体渗透性,桩体刚度,桩径比,长径比和排水条件对地基的固结速率有较大影响,分别按孔压和沉降定义的平均固结度有一定程度的差别;沿用竖井固结理论进行计算得到的总平均固结度较本文理论的计算结果偏小。  相似文献   

11.
以一维固结理论和孔穴扩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由孔压静探求解软粘土固结系数和不排水剪切强度的方法,并以在广东某高速公路软土深厚试验段所作的孔压静探试验为例,对地基土的固结系数和不排水剪切强度进行了估算,通过分析和对比,发现由孔压静探资料估算软粘土的固结系数和不排水剪切强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含有深厚粘土的饱和地基,路基荷载引起的压缩层中的附加应力近似呈折线形衰减。为了进一步提高固结计算精度,以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了初始超孔压随深度变化为折线形的孔隙水压力计算式,并讨论了计算式的收敛速度,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一定的简化,得出了整个压缩层的平均固结度计算式。  相似文献   

13.
杨红霞 《中外公路》2006,26(1):31-33
影响软土地基沉降的主要因素有天然孔隙比e0、饱和度Sr、渗透系数K、地基土层初始十字板剪切强度cu、附加应力σz、边界排水条件及固结时间。基于沿海4个不同地区滨海软粘土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原型沉降观测资料,根据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推导出了滨海软粘土地基现场沉降的预测模型,并对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证明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桥台地基土在填土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固结沉降,常引起基桩负摩阻力问题,深入研究其发展规律及计算方法十分必要。首先探讨了基桩负摩阻力特性及桩土相对位移计算方法,结合桥台工程特点,选用一维固结理论模拟桥台填土过程对地基土沉降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及土体的分层特性,基于荷载传递法导得基桩负摩阻力分段解析解,以此建立出可考虑时效的基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最后,结合某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描述地基土沉降发展过程及桩身荷载传递性状。  相似文献   

15.
横观各向同性土体固结中孔压消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推导的平面问题中横观各向同性固结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对固结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到了在横观各向同性土体中孔压消散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软土地基试验路堤的实测资料为基础,以邓肯一张(Duncan-Ch-ang)非线性弹性作为软土的本构关系,以比奥(Biot)固结理论和有限元解为计算方法,探讨地基的固结沉降量,得到了比较接近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以一维固结理论和孔穴扩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由孔压静探求解软粘土固结系数和不排水剪切强度的方法,并以在广东某高速公路软土深厚试验段所作的孔压静探试验为例,对地基土的固结系数和不排水剪切强度进行了估算,通过分析和对比,发现由孔压静探资料估算软粘土的固结系数和不排水剪切强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剪切波速与软土地基固结度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软粘土的本构模型和摩尔-库仑强度理论,运用解析法建立起了软粘土地基的固结度与剪切波速的理论关系式。从而为实际工程中软土地基固结度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软粘土中挤土桩的重固结沉降包含有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三维渗流固结问题,基于ADINA有限元程序和三维Biot固结有限元理论,定义桩周土为多孔介质材料,按照圆柱形空腔体扩张理论模拟了沉桩过程,分析了打桩完成后粘性土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桩周土随时间固结沉降情况,并把分析结果与软粘土中挤土桩工程的地表实测沉降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考虑弹塑性本构关系和三维渗流固结的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挤土桩重固结沉降过程,能为挤土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取土仪器、取样深度、软粘土类型、固结压力及压缩指数等对次固结系数Cα的影响,对温州软粘土进行了室内一维固结(蠕变)试验,结果表明:1)取土仪器所产生的扰动影响将降低土体次固结系数;2)当固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次固结系数与土体取样深度无关;3)不同类型的软粘土在不同固结压力下土体次固结系数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性;4)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之比Cα/Cc大致在0.025~0.043之间。通过本次室内试验及结果分析,可为后续预估工程次固结沉降提供理论基础,并对在类似地基上建造的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