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使传统“四阶段法”适用于分析城市多模式复合网络的交通需求,基于轨道交通换乘特 征,将组合出行OD拆分重组为单一方式出行OD,从而提高复合交通需求预测的准确性。首先,分析多模式复合网络中OD类型,包括全方式OD、轨道客流OD、轨道接驳客流OD以及道路出行OD。然后,提出复合交通网络OD拆分重组技术。将交通可达性作为换乘客流预测的依据,以轨道车站为组合出行拆分的突破点,将组合出行链分解为道路出行与轨道出行两部分,从而有效解决需求预测中组合出行预测问题。最后,以长沙滨江新城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研究成果表明,由于换乘出行在居民出行中占有很大比例,该技术既考虑了轨道交通节点在网络中的特殊功能与地位,又使规划工作可以借助TransCAD 等规划软件完成,在解决基于轨道的组合交通方式的预测问题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为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压力,停车换乘服务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通模式引入到许多城市.本文研究了在拥挤交通走廊上停车换乘系统的平衡问题.在私家车和公交车共处同一道路的综合运输系统中,出行者有三种出行模式——私家车出行模式、公交出行模式和私家车—公交换乘模式.基于这三种模式供给和需求方面的深度分析,提出了在连续走廊上出行者模式选择均衡问题,并将此问题等价转化为一个变分不等式问题.分析探讨了连续均衡模型解的性质,并通过建立公共管理模型,对停车换乘地点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所提出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市域铁路与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的换乘节点选址问题,促进市域铁路在城市边缘与其他制式轨道交通形成良好衔接开展研究.首先,对通勤旅客由城市外围到达城市内部的出行过程进行分析,并对传统的空间句法加以改进,以计算备选换乘节点的可达性、量化备选节点在轨道交通网络中的重要程度;其次,提出基于可达性的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选址步骤;最后,以成都市为例,解决市域铁路环线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选址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轨道交通节点可达性的选址方法可为制定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选址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以城市轨道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整体出行服务的综合效益与吸引力,结合深圳、佛山等城市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接驳体系规划研究经验,对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一体化的规划设计、设施布局、实施组织、运营管理等进行研究分析.从研究阶段、用地保障、布局原则、换乘距离、实施落实、使用效果、出行便利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市域到城市中心的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既有的换乘模式在换乘站产生了大量的换乘客流,给换乘站带来了更大的换乘压力,导致出行效率降低,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期更加难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以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过轨运输为背景,本文研究了过轨运输中单向过轨的运输特点,以乘客的旅行时间最小和市域铁路与地铁运营商的总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为背景,发挥自行车交通与轨道交通的有效换乘对提高轨道交通客流量有一定作用.以西安市轨道交通一二号线站点为例,结合西安市居民区、商业中心分布以及旅游景点的分布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针对西安市自行车换乘站点进行初步选址,分别以主要人流换乘出行范围,自行车存放环境,换乘站点周边人口数,出行费用以及换乘时间作为要素构造判断矩阵,并通过依次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得出决策方案.为以后西安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承担方式,近年来在大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轨道交通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铁5号线进行乘客问卷调查,掌握乘客到离轨道交通系统的方式选择规律及客流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结论主要有:选择步行方式换乘客流量是最大的,客流主要来自直接服务区,选择常规公交换乘轨道交通的比例次之,选择小汽车出行的人一般都是驾车到有条件的车站进行P+R换乘. 在上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轨道交通系统在规划设计上尽可能根据站点的吸引范围及区域特征实现地面公交、自行车、步行、出租车、私家车等与地铁的近距离换乘.  相似文献   

8.
张懿木  陈田  王俊  李哲  李健 《城市交通》2021,19(4):120-126
公共交通乘客出行链构建是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也是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融合发展和可持续运营的关键.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单一模式出行链,较少考虑多源数据环境下多模式公共交通出行链构建,无法进行各模式之间的转移和换乘客流特征的分析.基于轨道交通、BRT和公共汽车交通三网融合数据进行乘客出行链构建,数据类型主要有公交IC卡...  相似文献   

9.
在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交通系统中,往往需要多种不同的交通运输模式承担与日俱增的交通出行,而在各类运输工具选择中,要以快速高效的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居民的出行,使上海的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繁荣有序.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节点,连接着城市交通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以及各个系统内部的关节.在以往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对交通客运枢纽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各种交通方式之间连接不够紧密,从而使得整个公交客运系统运行效率不高.特别是不方便的换乘系统,使得地面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不能形成合力,使公共交通系统吸引力降低,导致高成本、高容量的客运系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并缓解市中心交通压力,在轨道交通停车换乘(P&R)条件下,研究区域停车设施的选址方法及规模测算方法.基于随机用户选择原理,构建城市中心区及外围区域的停车需求预测Logit模型.以车辆总出行距离最短为目标函数,构建轨道交通P&R站选址优化模型.提出城市中心区及外围P&R站的停车场规模测算方法.以大连市西安路商业圈为研究对象,开展停车需求调查并分析其特征.依据调查数据,进行轨道交通P&R站选址规划与规模测算案例研究.研究表明,对于具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该方法较传统规划方法更有利于引导停车需求在用地空间上的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长春市居民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调查数据整理,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居民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选择的影响,得出出行者性别对出租车换乘有显著影响,男性更偏向于选择出租车换乘,拥有网约车打车APP对常规公交换乘有显著影响。打车软件的流行使居民出行换乘的方便性大大增加。学历水平越高的出行者越喜欢选择比较环保的步行和自行车换乘方式。月收入越高的更加注重出行的时效性,更偏好选择高效率的网约车换乘方式出行。出行距离对出行者是否选择轻轨+轻轨换乘影响较大,出行时间在出租车、小汽车、网约车这几种出行时间相差不大的换乘方式中影响不大。最后对城市的轨道交通换乘发展的优化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化出行总量不断增加,交通建设空间越来越小,由此引起的交通供需矛盾和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等城市问题,从影响出行生成、出行方式选择及出行路线和时间选择三方面,探讨适应我国国情、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的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体系及其各种政策实施目的和手段.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系统分析了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和道路拥堵收费等各种交通政策的具体措施、适用条件和实施效果,从中得出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先进的交通信息化,以及多个政策组合形式实施是成功推行交通需求管理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上海实行交通需求管理,一方面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大力发展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另一方面在中心城近期控制小汽车拥有,远期控制小汽车使用。控制使用的手段之一,就是使停车泊位供应从紧,使小汽车的使用者因停车泊位难找、停车困难而减少小汽车出行或换乘公共交通。实际上,尽管轨道交通营运里程大幅增加,常轨公交优惠换乘,私车牌照实行拍卖,但小汽车每年还是稳步增长.停车需求与供应的矛盾日趋尖锐。市中心停车泊位供应从紧,  相似文献   

14.
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旅客出行对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需求,界定了客运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为包括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广义系统,分析了传统铁路列车停站模式的弊病,提出了构建客运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整体效益最优原则和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原则,构建了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根据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衔接形式,提出了替代兼用、共轨运输和枢纽换乘3种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模式.通过对传统模式的适应性、城市位置、铁路现状、铁路新建或延伸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规划、技术条件、运输组织7个条件的判别,得出了适用于23种不同特性城市构建模式的选择结果,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是破解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绿色出行环境差和停车难等城市病的有效途径。在轨道交通大发展机遇期,有必要探讨如何科学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促进城市集约发展和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研究总结城市交通的内涵,即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内在要素,提出城市交通应服务于人的需求、组织城市高效可持续运行。从车辆技术成熟度与国产化水平、轨道交通制式多样化、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规模与城市形态和发展阶段的适配性、认证和标准体系、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融合的一体化土地开发、多模式公共交通衔接换乘等角度出发,梳理发展现况并归纳问题及症结。重点针对结合市情的轨道交通基础性问题,就科学规划城市和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系统提出指导思想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公交网络均衡配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体化公交网络的交通特性,基于一体化公交出行的路径特点,研究了公交出行时间与出行费用因素对出行阻抗的影响.考虑人流密度对步行速度的影响以及出行费用与时间的换算关系,将公交出行的路段阻抗、节点阻抗与费用阻抗统一换算为时间,建立了一体化公交网络的出行阻抗函数.利用Wardrop均衡原理,建立了一体化公交网络的均衡配流模型,并通过FW算法对配流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当地面公交线路长度与轨道交通长度分别为57.3、16.2 km时,轨道交通线路输送的客流量占总客运量的65.4%,通过换乘进入轨道交通系统的客流量达55.4%.构建合理的一体化公交网络能降低乘客出行总阻抗,提高公交系统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7.
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交通的换乘节点,也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网点。在综合交通枢纽,市内交通衔接对外交通主要有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和出租汽车等方式。只有出租汽车是门到门、个性化的客运方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外交通“终端”(直接到家)。由于对到达城市的公交、轨交线路走向、站点分布和换乘不熟悉,或者携带物品多、旅途劳累等,旅客往往将出租汽车作为出行首选。  相似文献   

18.
<正>一、背景为了缓解市区交通道路拥挤压力,提倡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特别是轨道交通)进出市区,上海市近几年来推出了"P+R"泊车系统。"P+R"("Parkand Ride"泊车+换乘)是指开自驾车的人士,将车停在城  相似文献   

19.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是一种介于公共汽车和轻轨之间的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相比,具有舒适度高、低碳环保等优势.当前,武汉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面临巨大挑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重要途径.在对比分析有轨电车与其他交通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从城市环境、交通需求和地区适应性等方面分析有轨电车在武汉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线路已逐渐成网,轨道交通换乘站也越来越多,作为客流内部集散的重要节点,如何保证其安全有序的运行是摆在运营管理人员面前一道严峻的课题.本文以先进的客流检测系统为基础,在深入了解和掌握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监控等需求的前提下,集成数据传输、统计分析、信息发布与应急管理等功能为一体,提出了轨道交通换乘客流检测与信息管理的系统解决方案,并成功应用在西单交通换乘枢纽.结果表明,该解决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测、预判和处理客流拥堵等应急事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