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值此你馆五十周年庆典,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中国博物馆学会谨表示热烈的祝贺!泉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74年泉州湾后渚古船出土,是一项世纪性的重大考古发现与收获。依托考古遗址建立泉州海外交通史  相似文献   

2.
技术先进并领先于世界各国的中国帆船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宋、元、明代出土古船的剖析,我们才对中国帆船各项技术的微观细节逐渐有所了解。例如通过对泉州湾宋代海船、宁波宋代海船、宋代南海一号、在韩国出土的元代新安海船,还有对在蓬莱、象山出土的明代海船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对中国帆船的龙骨、舱壁与外板结构、帆装与舵叶的形式、锚具的特点等细节才有所认识,对中国帆船的航行性能、施工工艺的先进性才有所认知。更了解了中国古船早在宋代就发明和实际使用了减摇龙骨,在元代就实际使用了在当代船舶才使用的被动式减摇水舱等等。  相似文献   

3.
福建泉州拥有众多蒙元时期的带有题铭与丰富图像的基督教石刻,这些石刻是洞察蒙元时期南中国所发生的文化适应过程的独特资料。通过对泉州石刻上的的图像如十字架与飞天进行考察,以及与中亚、南印度等地出土的相似物的比较研究,可知泉州基督教团体不是简单地适应当地文化,而是选择周边文化的某些元素,并使它们与基督教的教旨与释义相适应,从而创造出一种糅合基督教、佛教和蒙古元素的特殊图像,这种融多元文化而成的宗教石刻艺术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4.
“泉州学“/跨文化研究/文化并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秋季节,北方的寒意可比隆冬的南方;一次涉及"文化互动"的学术会议[1],定在依然温润的东南滨海之城泉州举行.会议联络人之一,是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王连茂学长.他约我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为例,来讨论中外文化互动的历史、作用及意义.不讳言我不是这一行的专家;所幸者,我自己生在泉州,对家乡文化史之爱,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温.我更景仰家乡文史界前辈的成就,欣赏曾活跃于地方史学界的<泉州文史>杂志及中国海交史研究会(会址设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海交馆")会刊<海交史研究>的学术追求及人文关怀.况且,在过去这二十多年里,我可以说与"泉州"与"文化互动"这两个名称结下了一种特殊的学术缘份.因而,来谈谈这个城市与她的世界,侃侃她那"有容乃大"的胸怀,无论是否合适,是否深刻,是否令人满意,却能尽一抒己见、以文会友之欢.  相似文献   

5.
泉州位于福建沿海,是中国宋元时期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在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贸易、文化及外交往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泉州的各种语言的文献记载和研究,数量还是相当多的,然而,将其置于一个较大的区域性框架下进行考察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在本人尚未出版的完成于1982年的博士论文中,就曾作过这方面的尝试.我在自己的论文中,不仅把泉州视作一个繁荣的海港,更把它看作是泉州、漳州、兴化三府区域的中心.[2]柯胡的大著无疑是第一部从此视角来研究泉州的英语学术著作.书中涉及的区域包括福建的南部沿海地区,明清时期多称之为闽南,但作者称之为泉南.  相似文献   

6.
泉州宋元石构建筑在11至14世纪间由逐步积累而至极盛,形成了中国石建筑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其中尤其以石桥梁、楼阁武石塔为杰出代表.本文通过对宋以前闽中、闽南石桥梁与楼阁式石塔技术传播路线的梳理,深入解析泉州宋元石建筑形式、风格、技术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12月7日,全国首个智慧交通馆于杭州萧山举行开馆仪式,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宣布"智慧交通馆"正式开馆。智慧交通馆位于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场馆总投资2. 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 37万平米,共计4层。展馆包含"出行体验、科技互动、产业支撑、创新驱动"四大版块,全面展示无人驾驶、智慧公路、智慧轨  相似文献   

8.
<正>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欣闻2009年是贵馆成立五十周年,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成立30周年,委实可喜可贺。贵馆是我国惟一的一座海事博物馆,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宏的规模、磅礴的气势、丰富的藏品以及精彩的展览,突出了泉州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使贵馆成为无数交通史爱好者的神往之  相似文献   

9.
<光明之城>是一部商业旅游杂记,记载了它的原作者雅各·德安科纳在公元1270-1273年的旅行.文章中有大量篇幅介绍当时福建泉州的情况,所以它一出版就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上海人民出版社及时翻译出版了<光明之城>的中译本,众多学者对于文中描述的南宋末泉州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人拟就文章中几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泉州拥有的大量印度教石刻,在中国古代宗教石刻中非常罕见.不论其创作者是中国人还是印度人,这些石刻的风格来源一直困扰20世纪的艺术史研究.如果没有新的考古成果出现,这一问题将永远是个谜.本文认为泉州印度教石刻的艺术风格可能源自南印度朱罗王朝.笔者将泉州的每一方石刻与南印度的相应石刻进行了比较,它们是泉州石刻源自南印度朱罗时期的艺术风格,但出自当地艺术家之手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