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预设计是实现舰船总体电磁兼容性先进的设计方法,而天线辐射效能的仿真计算是预设计手段之一。针对舰船天线布置及设计需求,提出一种天线的建模方法,并根据该方法进行天线辐射效能的仿真计算。首先运用FEKO软件对舰船的一种组合天线进行三维空间参数建模和电激励参数建模,然后根据舰船不同的工作状态进行仿真计算,预测该工作状态下天线的辐射效能,最后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舰船天线设计提供定性的建议和定量的数据,为舰船天线优化布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海洋船舶通信系统中,超短波通信由于抗干扰能力较强得到较多的应用。在海上超短波通信系统中,前端发射天线作为整个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其设计性能影响着整个通信系统,并且由于现代舰船电子设备较多,短波通信系统天线设计需要对抗这些干扰。本文研究传统的舰载短波通信天线传输模型,分析信号发射和接收中的抗干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新的舰载短波通信发射系统天线阵列,有效提高了整个海上超短波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几年内,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NavSea)的露天部设计小组,已经为海军舰船露天部设计进行了广泛的电磁代码开发工作。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电磁数据的分析处理,一直是水面舰艇设计者的复杂任务。在分析水面舰艇电磁特性方面,有许多非常好的计算机模型。遗憾的是,这些模型的输出结果是一些庞大的,且非常难分析的实数矩阵。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同海军指挥、控制和海洋监测中心试制部以及洛克威尔国际公司一起,利用计算  相似文献   

4.
舰船通信天线间隔离度是舰船总体电磁兼容性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该测量方法在国内外还在探讨之中。在本文中,主要介绍一种在缩尺模型上,利用国内现有设备来测量天线间的隔离度。其主要特点是将测功率法改为测电压法,测量简便,误差小。另外,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简要理论分析。它是多年来测量经验的总结,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刁端信  陈豪 《船舶》2015,(3):97-102
现代舰船电子信息设备的大量使用,需要增设各种天线,给舰船上层建筑设计带来诸多困难。为解决天线布置、电磁兼容和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增加等问题,集成桅杆是现代舰船设计的重要标志。文中介绍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和意大利海军舰船采用集成桅杆的先进技术,提出采用系统集成方法将舰船设计中的隐身性、电磁兼容性和上层建筑设计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舰船平台的各项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舰船研制阶段电磁兼容技术评估这一难题,结合美军现用的装备采办项目成熟度评估方法,提出了适用于我海军舰船研制阶段的电磁兼容技术评估里程碑。在充分分析舰船电磁兼容设计系统工作层次分解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舰船电磁兼容设计技术的成熟度评估方法,可为海军型号工程立项和研制中的电磁兼容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导航系统是现代舰艇的重要系统之一,其性能及装备直接影响到舰的航行安全和各项战斗任务的有效实施,为此优化总体导航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义。这里各种各样 现代舰船导航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对导航系统天线合理布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宽带和小型化是天线设计者的追求,论文提出采用一种双锥套筒天线来实现天线的宽频带和小型化.作者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工作在115MHz~430MHz频段的偶极子天线模型,优化了天线的主要电性能参数,并对其雷达散射截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实测数据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其性能参数可满足舰船通信应用要求,相对于圆柱形天线具有更低的雷达散射截面,隐身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9.
庄蕊  蒋婷婷  廉悦 《船舶》2012,23(4):75-79
总结了舰船设计中电磁兼容仿真计算所需的天线模型类型,结合工程应用论述了其适用范围及关键参数设置原则,通过舰船电磁仿真软件(Ship EDF)进行天线建模及仿真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对通信天线进行矩量法全波建模、对雷达天线进行等效惠更斯源建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对舰船总体甲板多天线布局具有较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舰船等复杂武器平台由于上层结构的复杂性,其雷达电子战系统天线的辐射近场分布预测和天线间耦合度计算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复杂平台上典型雷达天线辐射近场的各种主流计算方法进行求解效率、预测精度、工程适用性等方面的综合比较与分析,对复杂环境下雷达天线间耦合度计算方法提出了兼具精度和效率的MLFMA+UTD改进思路,为解决舰船平台上雷达电子战系统间耦合能量的计算难题及其电磁兼容设计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护卫舰和轻型巡洋舰的动力装置选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面舰船(如护卫舰和轻巡洋舰)的推进系统进行评价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对一艘特定的舰船进行推进系统选型时,首要考虑的方面应是结合具体的机舱布置条件,使舰船从游弋、巡航到高速航行等多种工况下具有最优化的耐久能力。另一方面,舰船的经济性因素,如采办费用和运行费用等,也越来越对推进系统选型起眷支配作用。这两个因素之间有时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可以在可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A、R、M)等方面对两者进行评估,以便在严格要求降低运行风险的前提下,为海军提出重要建议。对几种具体的推进系统进行了技术分析和可维修性评估。  相似文献   

12.
舰队的维修和保养是长期困扰海军的问题。近年来,减少舰队资源消耗和资产,使舰船维修和保养成为更具困扰性的难题。针对这些压力,海军正在寻找新的方法,以降低整个维修成本。一种方法是在舰船运行时,给舰船装置电阻丝式应变计,为评估船体结构安全提供数据。至今,有限的几艘舰船已运用这种方法,修正用于预测舰船在预期的使用期取内累积损伤的计算模型。目前,美国海军基于光导纤维技术研制了新的舰船结构安全监测系统。这一新的舰船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应用于美国海军舰船上,可通过预测舰船所需的维修时间表来改进的维修方案,从而消除高成本的周期性的舰船维修时间表。利用新系统提供的舰船结构现状的实时数据,也可提高舰船使用的有效性和生命力。叙述了这一新系统的操纵性能和应用于大型海军结构物上的最新试验结果,包括美国海军两栖登陆舰LPD17的螺旋桨。  相似文献   

13.
一随着高性能船舶技术的日益成熟,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复合船体技术在海军舰船设计上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中国022型导弹艇和美国Lcs-Ⅱ“独立”号濒海战斗舰是高性能军用船舶的后起之秀,代表了未来海军水面舰艇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本文从两者的船型设计分析入手,剖析了高性能复合船体在022型导弹艇和“独立”号濒海战斗舰设计中的应用,同时对这两型舰艇各自独特的战技性能进行了对比,进而探讨了这些新技术对海军舰船战术变革的影响,以期对舰艇设计人员以及广大舰船爱好者对高性能军用船艇的深入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舰船总体天线布置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侦察接收天线头受经功率雷达照射是否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如何估算雷达照射功率密度和照射功率的计算方法,如何对偏轴崖人进行修正,如何考虑因周围环境的电磁反射增加周围环境反射增强因子的取值,最后举例说明计算过程和对天线头安全性的评估方法,对舰船总体天线布置和电磁兼容设计,以及选择最佳布置方案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舰船科学技术》2015,(11):116-119
基于物理光学法及物理绕射理论,应用专用舰船电磁仿真软件Ship-EDF,定量计算分析舰船典型结构对天线辐射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舰船结构对天线反射或散射所引起天线辐射方向图的畸变情况,重点讨论天线上舰前后方向图特性对比和舰船桅杆对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舰船天线间的耦合干扰是舰船电磁干扰的一种重要形式,影响着舰船作战性能的正常发挥.提出采用自适应干扰对消方案来解决舰船天线间的耦合干扰,并通过一个典型算例对这一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显示,自适应干扰对消方案在理论上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舰船天线间的耦合干扰.最后对自适应干扰对消方案的工程实施进行了简单的讨论,指出了一些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的性能特点,并对CFRP在舰船鞭天线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舰船电磁设计包括许多方面,例如:减小雷达散射截面、舰载各式天线方向图的最优化、控制电磁干扰以及评估辐射危害等等。介绍了IDS公司最近开发研制的软件产品-舰船电磁设计平台(Ship-EDF)。该软件可对上述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处理,并通过人机对话方式进行舰船电磁兼空性综合设计。  相似文献   

19.
以舰船上的通信天线为研究对象,应用网格模型分析法和矩量法对其进行计算,给出了求解复杂天线问题的一般思路。基于Pocklington积分方程和Galerking法,采用分段正弦函数展开,计算得出此类天线的输入阻抗和辐射方向图,并与无限大导体平面上的天线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反映出了船体对舰船天线本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平面阵天线为射频集成系统的典型研究对象,从电磁兼容性层面分别研究平面阵天线装舰的电磁特性、平面阵天线与传统离散天线装舰布置方式的区别,以及平面阵天线间主要的电磁干扰耦合方式。分析并提出阵面天线的应用将使得高场强分布由离散的舰面分布,改变为集中分布并向高空间发展,呈现出立体分布特性;改变原来天线的隔离度特性,将产生新的强近场环境的电磁干扰特征,对舰载天线和电子设备的优化布置产生重大影响。为解决平面阵天线带来的新问题,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将涉及辐射源、耦合途径和敏感设备的电磁分析、建模和试验验证等方面,电磁分析需要计入舰船物理环境和天线布置状态的影响。同时,在平面阵天线的优化布置尚无相关标准可依的情况下,可以先通过试验获取不同条件下天线间隔离度数据作为参考,并通过抑制表面波传输等手段进一步控制电磁兼容性。此外,还需加强对上层建筑的空间和频谱的管理,防止各平面阵天线间的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