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众多人口促使我国GDP的快速增长和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但与此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多种,根据我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统计,超速、疲劳驾驶等人为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0%以上。据国外统计数据得知,道路交通事故中90%的事故都与人有关,而且由驾驶员负主要责任的事故高达70%~80%。多少鲜活的生命葬送于车轮之下,多少国家财产付之东流……尤其对于运输企业而非个人,驾驶员肩负的责任更重,牵系着更多人的目光。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加大对驾驶员安全教育的力度,增强驾驶员安全驾驶意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快速增长和现代汽车性能的不断提高,车辆高速行驶和交通安全的关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在高速公路上汽车行驶速度高,如果驾驶员与车辆不适应高速行驶的环境,极易发生交通事故。近些年来,高速公路上因超速行驶而导致的交通事故从数量上虽然少于一般公路,但从事故损失来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类型多为两车或多车车辆之间追尾碰撞事故和单方交通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较为突出,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3.
交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道路交通事故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出行、运输带来极大方便。但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和车速的提高,也使车祸日益增多。为此,智能化自动避撞枝术和汽车安全控制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科技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巩茹娟 《北方交通》2006,(7):129-13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道路运输市场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但与此同时,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因此加强营运汽车驾驶员职业培训,对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汽车交通事故分析处理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功能,该系统是以专家系统理论和交通事故学为基础,用数据库语言开发的一个大型智能化软件,目的是为了用计算机辅助人进行汽车交通事故分析处理以提高事故分析处理的效率和科学性,它所实现的主要功能有:事故证据登记,事故处理,事故查询和统计分析,并可外接扫描仪处理图片,外接电子显示屏辅助案情分析,其主要特点有:全菜单界面,操作方便,三级结构数据组织,易于修改和扩充,提供解释功能,高透明度处理;知识储存以框架理论表示,节约储存空间;事故处理时知识以关联三元组表示,提高知识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保用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交通事故发生量也随之增加。交通事故不但损坏了大量的汽车,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汽车碰撞安全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改进技术,减少汽车的损耗和驾乘人员的伤亡,已经引起了关注。现今人们不仅要求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者避免事故的发生。介绍了混合制动器控制技术、汽车集成安全技术和底盘一体化控制技术等最新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事故)调查中,遇到最为棘手的问题是“驾车人的确定”,这个问题虽然从事故总量上讲碰到的不多,但难度却是空前的,因为它往往出现在损失大且本来就比较复杂的事故中,一旦出现,尽管竭尽全力但仍一筹莫展,深感没有强有力后援的支持而忧虑,因为交通事故的目击证人毕竟少,质量高的更少。虽然也有退路发“无法认定通知书”,但这样处理,当事人及其家属那里通得过吗?  相似文献   

8.
说“车德”     
我国目前正在大步跨入汽车社会。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3000万辆,摩托车6000万辆,还有农用车1000万辆和运输用拖拉机800万辆,总数已超过1亿辆。同时,我们国家因每年交通事故死亡超过10万人,死大多是年轻人,占全球资助事故死亡人数的1/5,居全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论述美国威斯康辛州智能交通安全管理的经验,提出采用高科技技术,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及时处理事故,减少交通事故,提高公路交通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0.
汽车的问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据国家交通部的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死下汽车轮下的人数仍要超过24万,因交通事故而受伤致残的人数高达800万。据资料统计,在各种机动车辆中,以汽车造成的事故发生率为最多,而且,其中约有40%的事故是与自然因素有关的。这些因素是太阳、雨、雾、风和夜,它会给汽车驾驶员带来烦恼和不安。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为汽车驾驶员你又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