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的准确性,通过超声回弹传统超声波平测修正法和单测区修正、全部测区取平均的超声波平测修正法的试验对比,得出单测区修正、全部测区取平均的超声波平测修正法修正后的平测声速更接近混凝土构件对测声速。在某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实例中,通过传统超声波平测修正法和单测区修正、全部测区取平均的平测法推定强度值与二衬实际钻芯抗压强度值进行比较,进一步证明单测区修正、全部测区取平均的平测法推定强度值更接近实际二衬混凝土强度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桥梁跨径的增大,桥梁桩基直径和数量均增加,大直径桩基的缺陷检测尤为重要。文中阐述超声波透射法在桥梁大直径桩基完整性检测中的应用,引入有效接收声场的概念,通过对各声测剖面的声速、波幅、频率等声学参数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定性确定桩身可能存在缺陷的位置;提出基于声速判据、声幅判据及PSD判据的3种桩基缺陷判别方法,对实际工程检测结果的各项判据进行分析和对比,结合工地现场的水文地质情况、施工工艺、桩基的浇筑环境及砼灌注记录等对桩基存在的缺陷进行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3.
为修订《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19),对现行《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标准中的超声声速修正系数β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表明在混凝土的侧面~侧面间与顶面~底面间的对测声速并不存在现行《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标准中规定的修正系数β=1.034的关系;同时,试验数据得出的混凝土的侧面与顶面、侧面与底面的平测声速的比值均不超过2%,即现行《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标准规定的在混凝土浇筑的顶面或底面平测时,测区混凝土中声速代表值均应按±5%修正的量偏大。  相似文献   

4.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岳阳地区混凝土抗压强度曲线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岳阳地区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回弹值、声速值之间相关关系的试验研究,进行函数模型的拟和回归,建立了当地幂函数超声回弹综合法地方测强曲线,并验证它的优越性。同时论述混凝土强度和回弹值、声速值在几种因素影响下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和lstopt工具箱方法对青银高速公路济南黄河三桥混凝土构件实测超声波声速值、回弹值和强度值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各相关数据的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拟合,得出该桥梁混凝土构件超声回弹综合测强专用曲线;通过抽样试验验证了该曲线的准确性,为该桥梁后期混凝土构件强度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间接的无破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声声速法检测柴油机蠕铁气缸盖蠕化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崧  彭光俊 《车用发动机》2002,(3):39-40,45
阐述了超声声速法检测柴油机蠕铁气缸盖蠕化质量的基本原理 ,蠕化率与声速的关系 ,并对影响声速的其他因素进行了分析 ,实现了用超声声速法对柴油机蠕化气缸盖蠕化质量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围岩监控量测对隧道整个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状况进行观察、量测,并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处理,分析地层、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判断隧道施工对地层的影响程度;通过信息反馈,修正设计参数,优化施工工艺,改进施工方法,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多年的隧道工程监理工作经验,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当前监理工作中对监控量测信息化的管理与运用。  相似文献   

8.
大跨度隧道的施工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隧道工程为依托,说明了监控量测在隧道建设过程中的必要性,根据实际工程,拟定了监控量测方案和监控项目;通过方案的实施,对大跨度隧道在施工情况下的动态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了预测,并结合预设计和具体施工方案及时调整监控方案,对大跨度隧道的施工监控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声波透射法对桥基桩质量检测的判别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桥梁基桩工程中超声波透射法检测的原理、方法,通过声速、波幅等声学参数分析,判据基桩缺陷位置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对激光雷达数据在道路详测及施工图阶段的协同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激光三维测量数据高程精度的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确保工程数量的准确性,使道路工程的造价在控、可控,实现激光雷达数据与道路详测及施工图设计的协同。通过河南巩登高速公路项目的工程实践检验,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隧道洞口工程中,边、仰坡的稳定性对于隧道能否顺利进洞非常重要。本文在水塘隧道洞口仰坡稳定性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运用监控量测及有限元模拟手段对隧道仰坡稳定性进行有效预警预报的重要性。研究认为:水塘隧道边仰坡施工中水的防治和工程防护应综合考虑;通过监控量测的信息反馈,可以有效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有限元模拟分析可以作为监控量测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既有结构(桥梁、隧道)的安全监控量测工作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根据自动化技术的特点,结合实际安全监控量测工程成功应用静力水准、电水平尺等自动化技术的经验,详细地阐述了自动化技术在安全监控量测工程中的应用,并对不同自动化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与分析,结合各类自动化技术的自身特点,对安全监控量测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合理建议,对类似安全监控量测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特长隧道、大跨度隧道日益增多,施工方法多变,这给隧道周边位移量测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并对位移量测方法和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接触量测主要是以相对位移指标进行控制,其对大跨隧道量测的精度、难度加大,同时其量测数据无法正确反映隧道的偏压变形、整体下沉的状态。为了克服隧道传统接触式量测方法的缺点,文章通过六武高速公路安徽段隧道工程监控量测的实例,详细介绍了全站仪自由设站方式进行非接触量测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认识在隧道洞内施工环境下无尺量测技术的误差,通过实际应用,从精确性、安全、功效方面对无尺量测进行分析,并将无尺和有尺量测进行对比,得出无尺量测误差小,测试结果正确可靠,测量过程安全、高效的结论,可为类似工程采用无尺量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方面的改进,可以使汽油机稳定工作时的空气过量系数λ达到1.6。试验中,选用一台560mL的单缸汽油机作为试验样机。采用传感器,离子探测器和辐射探测器,测取汽油的燃烧曲线及各个位置处的火焰传播情况,并依此计算出它的能量转换曲线。同时,还进行了燃用甲醇M100的试验。由于火焰层传播速度提高,进而着火极限范围扩大,所以在λ值很大时,仍能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隧道在进行施工中,监控量测技术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通过监控量测可实时的掌握隧道围岩的稳定情况及变化,将监测数据做出分析与设计进行对比,可以为后续的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以SS253凤凰至木江坪公路改建工程凉水井隧道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法,通过对周边位移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其围岩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地质勘探资料和相关的设计资料,通过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邻近桥桩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浅埋暗挖法施工对地表及桥桩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优化了隧道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方案.为今后相似工程的施工及监控量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此外,通过将数值模拟结果和施工现场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监控量测技术在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包括量测计划的编报流程、量测的具体内容及要求等,并与国内隧道工程的量测技术进行了比较,总结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准确获取桩帽顶面的土压力是评价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关键,而如何量化分析桩帽顶面点式土压测试的均值代表性往往被忽视。建立了单桩加固范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提出土压测试代表性系数λ,探讨平面布桩、传感置换率α、路堤填高He及刚度等对桩帽顶面土压测试代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桩承式路堤桩帽顶面土压力不均匀分布特征显著,导致点式土压测值的均值代表性较差。λ对He及α的变化较为敏感,α及He越小时,点式土压测值的均值代表性越差;He较大时,λ对路堤填土刚度的变化不敏感。改变布桩的平面几何数值时,λ仅与桩帽直径相关,而与桩间距无关。新型分布式光纤土压测试方法的提出,有助于提升桩帽顶面土压测试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土压测试代表性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准确获取桩帽顶面的土压力是评价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关键,而如何量化分析桩帽顶面点式土压测试的均值代表性往往被忽视。建立了单桩加固范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提出土压测试代表性系数λ,探讨平面布桩、传感置换率α、路堤填高He及刚度等对桩帽顶面土压测试代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桩承式路堤桩帽顶面土压力不均匀分布特征显著,导致点式土压测值的均值代表性较差。λ对He及α的变化较为敏感,α及He越小时,点式土压测值的均值代表性越差;He较大时,λ对路堤填土刚度的变化不敏感。改变布桩的平面几何数值时,λ仅与桩帽直径相关,而与桩间距无关。新型分布式光纤土压测试方法的提出,有助于提升桩帽顶面土压测试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土压测试代表性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