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报 《驾驶人心理》2006,(12):41-41
个性时尚车 二手车市场助燃剂 在汽车市场贩卖文化,是许多汽车厂家和经销商都屡试不爽的必用招数,尤其是给汽车贴上了时尚的标签之后更是受到了许多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喜欢时尚车型的消费者对那些“惨不忍睹”的老旧车型是不会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消费者汽车购买能力逐步增强,眼下.汽车消费已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进口汽车几乎垄断国内所有高档轿车市场。消费者竟向购买进口车,成了一种身份和档次的象征。饥不择食,许多消费者购买进口车往往是“水货车”。“水货车”指未经汽车厂商授权的代理商或经销商进口的车辆,也有人称之为灰色进口。一般是国内经销商直接向国外经销商定货后进口的。看起来好象没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3.
钟师 《轿车情报》2008,(3):140-143
车大车小、价高价低、貌平貌靓只关乎汽车消费者个性选择的问题,而汽车安全事关驾驶者、同车乘员、它车驾乘员,以及行人安危的社会问题。因此,汽车安全性的高低怎么评价?NCAP是车型安全性的终极评判标准吗?世界上真有少花钱就能让新车型达到高标准安全性吗?这些疑惑总在困绕着许多汽车消费者。  相似文献   

4.
《轿车情报》2011,(9):21-21
汽车制造商们正通过降价和现金回馈等促销手段,吸引因为债务危机而犹豫中的欧洲汽车消费者。目前由于对经济现状的不稳定.许多消费者都推迟了购车计划。  相似文献   

5.
吴言 《时代汽车》2006,(4):75-77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已经过了,社会上关于汽车产品实行“三包”的呼声不绝于耳。原因是随着国产汽车的持续不断降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质量产生不信任感。而且汽车作为一种大宗商品,在我国还属于一种中高档消费品,如果对质量问题处理不当,会给用户带来财产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巨大损失,因此许多用户对汽车的质量问题非常敏感。因此,近年来对我国汽车产品实行“三包”的呼声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有关汽车方面的投诉不断增多,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与此同时,中国汽车消费者争取与国外消费者享受同等待遇的呼声也愈来愈高:2004年3月12日,酝酿已久、一波三折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终于出台,受到了各个方面的欢迎:但是,真正实施好这个规定,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陈岚 《轿车情报》2008,(8):206-207
随着消费者购车观念的愈加理性,中国车市的竞争也从单纯的整车市场延伸至汽车后市场。笔者和许多车主打过交道,让他们对准备购车的消费者提些建议,得到的答案往往都是让他们更关注产品质量及品牌的售后服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降价成了汽车市场持续时间最长、最受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和几年前相比,如今许多汽车的价格下降了三成甚至一半;同时,随着原材料、配套件涨价及工时费用的增加,汽车不断缩小的降价空间与消费者对降价预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于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少花钱的愿望(其实是为了满足经销商多卖车的愿望),促进销售,许多经  相似文献   

9.
《汽车知识》2009,(5):90-90
Q 手动挡富有驾驶乐趣,因此很多人喜欢开手动挡的汽车,所以有的人在更新汽车时也要选择手动挡的.但是许多高中档的汽车却配置手动挡的车型不多或没有,请问这是为什么?厂家应该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啊。  相似文献   

10.
因为汽车合同签订不规范,消费者遇到问题常常苦于投诉无门,同样也因为合同签订不规范,经销商只能背上本不该背的“黑锅”。由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制定、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制的《上海市汽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经过集思广益及反复修改,于2004年9月16日通过第三稿,目前开始在相关媒体公开征询消费者意见。在《文本》制定过程中,制定者将许多新鲜的元素注入汽车买卖合同。  相似文献   

11.
国外汽车售后服务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是 《汽车运用》2006,(2):15-15
在当今钓汽车消费领域,对于汽车消费者来说,他们在购买汽车的时候,不仅仅是看重汽车的质量,同时也十分重视汽车的售后服务工作。那么,国外汽车制造商是怎样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以此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呢?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五一“黄金周”已经从最初单一的“旅游热”向消费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趁着长假到车市里赏车、试车、挑车、买车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休闲娱乐方式。百姓的热情高了,汽车市场的老板们自然不会放弃与消费者亲密接触的机会,许多汽车市场都照常营业接待消费者。  相似文献   

13.
《汽车驾驶员》2007,(12):82-83
最近,油价的再次上涨让车主及消费者的神经又再紧绷,油价高企时代的到来着实让许多汽车厂商和广大消费者感到有些措手不及。随着油价上升幅度的不断攀升,经济型小车越发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与此同时,与油价“同在”的还有长期居高不下的房价,随着央行年内第八次加息传闻的弥漫,城郊置业人群的用车购车方向逐渐成为最近车市关注的一大热点,而此类人群的购车突破口也让众多汽车厂商翘首以盼。  相似文献   

14.
都市穿越     
毕竟汽车厂商不能学习苹果iPhone的单一产品战术,汽车和数码产品之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提供更多的产品给消费者去选择”与“强迫消费者选择单一产品”之间相信消费者更喜欢前者,至少对汽车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李林 《汽车杂志》2005,(12):165-165
汽车行业是暴利行业。是吗?不是吗?这个问题在中国成了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2000年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呈现出一种并喷式的发展态势,清费者购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跟汽车价格下降不无关系,回想一直,当初许多车厂和一些媒体大力宣传什么国内车价已和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6.
不能否认,目前汽车后市场的规范性远远不如汽车市场,尤其是一张薄薄的“隔热膜”,不少非法厂家仗着消费者看不懂门道,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编造虚假宣传资料,误导或欺骗消费者。3M汽车隔热膜,作为世界知名品牌,率先推出3M汽车隔热膜在线电子质保系统,以保证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买到3M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7.
其实应该等     
近年来的汽车消费市场呈现出一副异常火热的状态。但许多消费者在买车时却发现,就算拿着钱也不那么容易买到心仪的车,那些车都去哪了?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汽车消费群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车主年龄呈年轻化趋势,“80后”正在成为汽车消费的主体人群。为此,一些消费者正逐步转变观念,通过汽车金融满足个人需求。汽车金融作为新的消费方式,特别是汽车租赁业的快速发展,容易得到年轻车主的青睐,汽车金融服务成为更多消费者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董宝青 《汽车杂志》2004,(11):92-95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讲,雪铁龙是个既熟悉又不熟悉的品牌。即使是现在,可能还会有消费者吃惊地问雪铁龙是什么汽车,这当然和中外合作双方多年来的市场推广策略有关。但是这并不代表雪铁龙在中国市场上的不思进取,事实上,雪铁龙历来都是中国汽车市场上的先行者,正是雪铁龙把一个又一个关于汽车的新概念带给中国的汽车消费者。  相似文献   

20.
安全性作为汽车的一项重要性能,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生产厂家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实际道路情况等制定了不同的车辆安全标准.我国1999年也出台了汽车正面碰撞标准,2006年又正式实施了双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