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800MHz列尾设备存在的无线电干扰问题,采取了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与干扰责任单位沟通协调或依靠政府部门解决、完善干扰判断处理方法等措施,有效地处理了800MHz列尾设备存在的无线电干扰问题,达到减少故障,压缩延时,确保列车安全正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车站移频股道电码化机车信号防干扰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车站移频电码化干扰的形成 铁路车站电气集中的站内轨道电路是反映列车占用情况的基础设备。当列车正常进入车站后,为保证机车信号设备能够正常工作,相应的站内轨道电路转发或叠加发送机车信号信息。由于受到移频信号在频率选择、低频信息使用及机车信号接收灵敏度等诸多因素影响,机车信号经常接收到相邻轨道区段或邻线的干扰信号,导致错误显示。分析车站移频电码化干扰,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1概述 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网GSM—R与公众移动通信网GSM、CDMA的使用频率共存于885MHz~960MHz。GSM—R所使用的频段与中国电信CDMA下行以及中国移动GSM下行频段相邻,因此,GSM—R系统与其他频段的公众移动通信网相比,干扰情况更加复杂。按照其干扰种类可分为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互调干扰、杂散干扰、阻塞干扰等。这些干扰分别由外部于扰、内部干扰或两种干扰叠加而成,对GSM.R移动通信系统造成上行和下行干扰。本文就GSM和CDMA系统对GSM—R网络可能产生的干扰情况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冯延熙  雷伟东 《西铁科技》1998,(4):41-41,33
西安分局管内使用的400MHz手持电台,存在同频干扰,影响正常通话,就其产生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并对防止或降低同频干扰提出了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铁GSM-R网络采用单网冗余覆盖,工作在900 MHz频段,共4 MHz频率带宽,885~889 MHz为移动台发、基站收,930 ~ 934 MHz为基站发、移动台收.双工收发间隔45 MHz,按200 kHz等间隔频道配置的方法,共有21个载频,频道序号从999-1019,扣除999和1019作为与中国移动的隔离保护,实际可用频道19个.由于可用频率少,复用困难,所以常常出现邻频干扰.  相似文献   

6.
无线通信系统450MHz区段存在严重的同频干扰问题,用户设备在非常状态下长时间发射和接收,导致在此信号覆盖范围内的设备无法正常使用。通过典型案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处理步骤,从基层维护的角度为铁路通信系统联控处理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运行于WLAN2.4 GHz公共频段,存在同频干扰问题。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依据"专频、专网、低频段"思路设计,能有效避免同频干扰。试验所用的CBTC无线通信系统采用基于漏缆传输技术的400 MHz新型系统结构。同时,根据真实的CBTC信号流,设计出CBTC信号仿真平台。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漏缆传输的区间无有源设备方案具有高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TD-LTE系统5MHz+3MHz带宽组网方案的背景及原因,对3MHz带宽组网方案的网络性能、带宽容量和抗干扰能力进行分析。经过测试及验证,发现在不改变TD-LTE系统硬件和外界无线环境的情况下,使用3MHz带宽承载车地通信业务性能指标,可满足列车CBTC业务的需求,而且通信频段隔离2MHz带宽后,移动运营商GSM1800邻频信号对3MHz带宽网络的干扰影响会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9.
多线并行区段站口横向连接造成同频信号干扰、传导干扰及轨道电路故障传导电流衍生的二次耦合干扰,提出防护干扰的横向连接新方法和新设备。  相似文献   

10.
1基本情况 中国电信CDMA公众移动通信网主要是CDMA2000 1x EVDO系统,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分别由一个或多个载波承载,信号带宽均为1.23 MHz,使用的频率为上行825~835MHz和下行870~880MHz.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网(GSM-R)是基于GSM技术的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我国GSM-R使用的频率为上行885~889MHz和下行930~934MHz,信号带宽为200kHz.  相似文献   

11.
车站电台作为列车无线调度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保障行车安全 ,提高运输效率至关重要。然而 ,部分车站电台越区同频干扰的存在 ,严重影响铁路大三角 (车站值班员、机车司机和列车调度员 )和小三角 (车站值班员、机车司机和运转车长 )的通信质量 ,威胁铁路的安全生产。1 越区同频干扰所谓越区同频干扰 ,是指相邻车站电台之间的同波道干扰。因为车站电台多使用同频单工 (收发不能同时进行 )方式通信 ,这样无用信号的载频与有用信号的载频相同 ,对接收同频有用信号的接收机造成干扰。主要表现为 :①差拍干扰 ,即 2个相同载频电台 ,由于频率稳定度变化等原因而产生频率偏差 ,电台接收到有用信号的同时 ,也检波出落于音频频带之内的干扰偏差 ,使电台接收机产生啸叫 ;②调制干扰 ,由于 2电台调制信号频偏或相位不同 ,使有用信号的信纳比下降 ,造成接收机噪声严重 ,通话听不清 ,甚至不能通话。2 产生原因车站电台覆盖区间的实际场强轨迹是波动曲线 ,最大变化可达 15dB ,并以λ/ 2 (λ为波长 )间隔交替出现 ,在所用区段之外的场强表现为越区同频干扰。决定越区同频干扰的主要因素有车站电台的发射功率、车站电台的接收灵敏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同频干扰,提出了运用实时频谱分析仪从频谱角度实现在线干扰监测并进行干扰告警的思路。通过模拟中国移动对GSM-R系统的同频干扰场景,证明了实时频谱分析仪可以分辨出在不同时间上共享相同频率的较强信号下面的低幅度信号,并得到了其进行同频干扰分析时的幅度分辨能力和时间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株洲铁路枢纽是一大枢纽站,但其无线通信设备不仅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而且400 MHz电台的同频干扰严重,异频转信占用混乱,使信道经常堵塞,从而影响了无线通信工作.  相似文献   

14.
关于CBTC系统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基于无线传输的CBTC系统车一地通信抗干扰技术,通过分析无线局域网中的同频干扰,结合重复累积码、感知无线电、一致性测试3项技术,提出1套在CBTC系统设计和系统运营两个阶段抑制同频干扰的完整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无碰撞区准同步跳频通信系统多址干扰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跳频通信边缘效应的多址干扰性能分析模型,即四碰撞态Markov过程模型,本文分析了基于新型无碰撞区(NHZ)跳频序列的准同步跳频通信系统用户干扰性能。当准同步跳频系统组网时工作在NHZ跳频序列集的无碰撞区内时,用户的载波频率表现为无碰撞状态;而在无碰撞区边缘的碰撞状态则可视具体情况分为无碰撞或左碰撞或右碰撞状态;对于无碰撞区外的碰撞状态则为无碰撞或左碰撞或右碰撞或左右都碰撞的状态。据此本文分析了无碰撞区准同步跳频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碰撞状态序列的特性,并提出适合无碰撞区准同步跳频通信系统的用户干扰性能分析模型。分析和数值结果表明,采用NHZ跳频码的准同步跳频通信系统的多址干扰性能优于采用随机跳频码的异步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6.
铁路专用对讲设备已经由450 MHz模拟制式演进为400 MHz数字制式。400 MHz数字对讲机在长编组动车组或重联动车组场景下使用直通模式工作时,由于车辆长度过长且运行速度快,对讲通话质量不佳,需在列车上装备400 MHz数字对讲中继设备来延长通信距离。通过比较各种400 MHz数字无线对讲技术的中继模式,研究并确定了基于同频中继转发模式的车内400 MHz数字对讲中继设备的工作原理、模式选择、组网方式和实现功能,并进行了现场测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车载400 MHz数字同频对讲中继设备能够实现车内语音和数据通信的中继转发,提升列车长、司机、机械师、乘警之间的通话质量,延长通话距离,能够满足实际通信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
区间及站内轨道电路干扰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UM、ZPW-2000A系列移频设备的大量上道使用,使车载信号设备对于地面轨道电路电码化信息的各项参数要求越来越高,轨道电路各种干扰将直接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8.
轨道电路不平衡牵引电流干扰测试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朔州-黄骅港电气化铁路即将扩能改造,开行万吨重载列车,牵引电流将显著增加.对于轨道电路和机车信号等信号设备,影响程度最严重的是传导性干扰即不平衡电流干扰,而不平衡电流干扰能否在大电流干扰下可靠工作是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结合几起典型轨道电路串频干扰案例,分析端子线头短路、线路并行、牵引回流不畅、施工工艺标准、股道单端发码等技术原因,提出改进设计源头控制,规范施工工艺标准,既有线设备测试整治等措施,解决轨道电路串频干扰机车信号的问题,为设计、施工、维护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铁道通信信号》2013,(11):77-77
2013年8月15日下午3时许,湖北恩施州无线电管理处接到武汉铁路局恩施车站紧急求助电话,称站内客运安全及调度系统设备受到不明信号干扰,严重影响正常行车安全及客运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