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船艇》1995,(12)
由上海沪东造船厂为国家海洋局改装的“雪龙”号船,日前完工并交付船东,从而保证了1995年11月20日按时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为了有效地开展南极科学考察,提供性能优良、多功能的极地科学考察船,国家海洋局决定对“雪龙”号船进行改装。沪东厂在承接了这一改装工程任务后,于短短的四个半月时间里,接连  相似文献   

2.
简单介绍了原科学考察船的主要要素,分析了改装方案的确定及实施,以及改装船的营运概况.  相似文献   

3.
简单介绍了原科学考察船的主要要素,分析了改装方案的确定及实施,以及改装船的营运概况。  相似文献   

4.
"大洋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动力定位系统的设计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洋一号”船是我国唯一的专门从事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查研究开发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该船于2002年进行了高起点的增改装工程,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增设动力定位系统。本文介绍了在增改装设计过程中对若干重大问题的考试及部分主要的实船装置。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队开展南极考察至今,先后赴南极地区担负运输、科学考察的船只有5艘,它们是"向阳红10"船、"J121"号、"海洋四号"船、"极地"号和"雪龙"船。其中,前3艘船只进行过一个南极航次,"极地"号为冰区加强型运输船,在1986年购进后,经过改造投入到我国极地考察,1992年退出极地考察序列。"雪龙"船1993年购自乌克兰,原船设计为极区破冰运输船,经过两次改造后,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船。  相似文献   

6.
10月25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在上海正式启航,载着第21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137名成员启程奔赴南极。本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计划历时约150天,明年月底归航后,“雪龙号”将接受脱胎换骨大改造。  相似文献   

7.
3月24日,由江南船厂修船部承修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在完成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后安全顺利抵达上海。为保证这次“雪龙”号完成中国新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科学考察活动,2004年6月,圆满完成了“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巨型轴系的特检任务,并创造了在国内首次不请国外服务商  相似文献   

8.
<正>3为满足未来南北两极科学考察和物资运输任务,国家海洋局拟新建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该项目于2011年获得国家正式立项批复。目前,科研性报告正等待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新船采取国内外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模式,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所承担了国内船东单位的技术支撑、与国外设计公司联合设计,以及后续详细设计的送审和科考分包的工作。极地生态脆弱,且国际海事组织即将于2017年强制实施极地航行新规则。708研究所考察队员吴刚表示,新船将采用全电  相似文献   

9.
从一九八四年到现在,我国先后四次派船赴南极考察,在完成建站任务的同时,积累了新海域、新情况下的宝贵航海经验,开创了中国远洋船舶航行到南纬69°22'24″的先例.作者通过亲身经历,以翔实的材料和透辟的分析,真实生动地记述了四次航行的经过,同时介绍南极自然地理概况和考察工作的历史、现状及其意义.这对于人们认识南极、了解极地航行的关键问题,更好地为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船舶经常会在斜浪中航行,特别是在海峡内航行。此时,船舶运动是一种纵摇,横摇和垂荡的藕合运动,这种藕合运动容易导致参数共振,使船舶的耐波性变坏。以中国科学院科学考察船"实验1"号的一艘实船和代号T-SWDTH的一个船舶设计方案为例,计算分析了它们在斜浪中航行时的船体运动和参数共振问题,证明小水线面双体船在斜浪中横摇不会造成垂荡和纵摇的参数共振。  相似文献   

11.
《船舶》2017,(5)
<正>8月28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的"向阳红01"号船从位于山东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中心码头起航,开始执行为期260天的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此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以中国大洋46航次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与"雪龙"号船联合组队)两部分为主体任务,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并在走航过程中进行环境、资源、气候、生态等多学科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2.
梁富伟 《航海》2007,(6):F0004-F0004
2007年11月12日,中国唯一从事极地破冰航行的科考船"雪龙"号,首次从自己的"家"——位于上海外高桥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出发,开赴南极,执行第二十四次科学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13.
介绍“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现代化改装前后海洋调查仪器、设备和技术状况。重点介绍“大洋一号”船舶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的建设和特点、海洋调查仪器、设备及系统海上调试和试验,以及发展海洋调查技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11月16日,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我国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正式开工。建成后,该船将填补我国在中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领域的空白,并进一步提升我国深海远洋科学调查能力和海洋资源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冷水团养殖工船在中国近海航区作业(冬季不在冰区中航行),为钢质、单甲板、单底、双机、双桨、柴油机推进的尾机型冷水团养殖工船,总长86m,垂线间长81.1m,型宽18m,型深5.2m.该船建于2006年,原为甲板运输船,2016年进行了第一次改装,此次冷水团养殖工船改装项目是在前次改装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改装,任务要求在两...  相似文献   

16.
“太阳”号是一艘具有八十年代先进技术水平的德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它原为尾拖渔船,德国科学研究技术部1977年和1979年两次投资改装,使它在今天成为国际海洋界著名的海洋考察船。我作为中国海洋科学家小组成员,先后两次登上“太阳’号随船在我国海上进行科学考察,在船上与德国科学家和船员们共同生活了一个半月。“太阳”号长86.91米,总排水量3834吨,最大航速13节,每日海水淡化能  相似文献   

17.
正0引言1773年1月17日1100时左右,库克船长穿过南极圈,首次驾船踏上南极探险之路。1984年,中国首次派出"向阳红10"和"J121"2艘万吨船前往南极科学考察。近年来,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在南极从事磷虾捕捞作业[1]。时至今日,我国已完成34次南极科考活动,在地质、冰川、气象、陨石、极光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2]。与此同时,南极旅游业迅猛发展,游客数量从1980年的780人跃升到2008  相似文献   

18.
波卡号为委内瑞拉船东的一艘改装船。根据船东的要求,对该船进行了泵浦底座改装、轴系改装、泵轴密封改装三个方面的设计。改装后的波卡号性能满足船东要求,其改装工程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一、世界LNG海上运输历史概述 随着LNG液化技术的发展,50年代初欧美开始研究LNG海上运输技术和方案。世界上第一艘LNG船是用杂货船改装的甲烷先锋号,首航于1959年,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查尔斯湖向英国Canvey岛运送5000m~3LNG。该船的7次航行对后来的LNG安全运输作出了贡献。 甲烷先锋号的航行成功及阿尔及利亚大量天然气的发现和英国对天然气的需求,使英国决定从阿尔及利亚进口 LNG,并开始建造LNG船。从事商业活动的LNG海上运输开始于1964年,由甲烷公主号(舱容2.74万m~3)…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国水产有限公司所属的"龙发"轮顺利启航,中国船级社(CCS)、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辽南船厂等单位受邀参加了启航仪式。"龙发"轮是国内首艘改装的极地海域作业磷虾捕捞加工船,今年在大连辽南船厂进行了为期160余天的恢复修理,由CCS完成了检验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国家极地项目考察组的评定。作为我国仅有的3艘从事南极水域开发、捕捞加工南极磷虾的大型拖网加工船之一,"龙发"轮顺利启航作业对我国在南极水域开发捕捞磷虾具有重大意义和带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