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风险辨识中过渡依赖于专家主观判断的问题,构建了工程项目风险辨识的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的迭代算法,确定子项目在风险分析中的重要程度,将专家主观判断与客观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辨识模型进行风险辨识.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本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模糊数学在工程项目风险辨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的风险辨识中过渡依赖于专家主观判断的问题,构建了工程项目风险辨识的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的迭代算法,确定子项目在风险分析中的重要程度,将专家主观判断与客观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辨识模型进行风险辨识.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本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代工程项目大型化、复杂化的特点,导致其风险分析存在多因素和高度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分析和vague集的风险评价改进新方法.首先介绍了现代工程项目的发展趋势,辨识出工程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并利用网络分析法赋权,然后引入vague集理论建立了各因素对应评语集的隶属矩阵,根据各因素权重计算出项目的综合评价值,采用隶属度最大原则做出评判.最后以某工程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工程项目风险定量评估需要.  相似文献   

4.
阐述产业关联度在城际轨道交通分布模型中应用,将两城市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参数加入到交通分布模型中,提出交通小区间产业关联度的灰色理论计算方法,改进系统平衡模型。提出基于产业关联度的城际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并以沪杭城际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为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轨道交通方式划分非集计logit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城市群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群轨道交通特点,提出将城市群客流分为城区客流和城际客流,分别预测其轨道交通分担率.利用非集计模型的基础理论,选取时间、费用与个人收入的比值作为效用函数的特性变量,以交通行为调查的RP和SP联合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应用于城市群交通方式划分的非集计模型.并以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轨道交通分担率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缺少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标准的现状,对比分析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区别,明确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和特征。在总结长三角、珠三角、中原城市群、长株潭4个既有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功能层次和建设标准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最后,以速度目标值作为功能层次划分依据,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划分为高速城际线、快速城际线和普速城际线三类。同时,分析不同速度目标值对应的合理站间距,对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标准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目标控制阶段中对线网规模的测算方法,本文以线网布局规模为测算对象,建立了以线网结构适应性最大、线网服务质量与建设投资的比值最大为目标的规模测算模型,并设计了基于ε-约束法的模型求解算法。最后,以云南省滇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运用本文建立的模型对其线网规模进行了求解,并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对求解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本文所用方法得到的线网布局规模适中,符合我国城际轨道交通线网的一般水平,且布局形态与滇中城市群节点空间布局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沈阳至铁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晖 《北方交通》2009,(12):59-62
基于对沈阳至铁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功能定位与客流特征分析,提出了将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作为区域客流通道进行研究的基本思想,以及四阶段客流预测的技术路线.通过客流分配模型,对沈阳至铁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进行了客流预测,获得线路全日客运量、平均运距和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等客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协调城市群公路客运与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应用轴辐网络设计方法,以需求加权出行时间成本T~(Total)和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C~H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与城际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的城市群公路客运线网优化模型HN,并采用优化软件CPLEX求解;以珠三角部分地区公路客运实际线网为例,从需求加权出行时间T~(Total)和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C~H两方面,对比分析了模型结果和实际线网运营方案。结果表明:公路直达线路客流比例P~D随着城际轨道交通运行速度V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城际轨道交通与公路客运换乘时间T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权重系数β的增加,城市群公路客运线网变稀疏,公路直达线路数量N~D减少,但公路接驳线路数量N~F变化不大;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项目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的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造价控制是指全盘考虑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包括对项目的规划决策、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生产运营进行综合造价控制。首先介绍了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的重要性,然后指出了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项目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的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可为同行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投资风险层次分析辨识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风险,但施工阶段是将设计图纸变成工程实体,投入资金很大,而在这一阶段的影响因素众多,稍不注意就会使这一阶段的投资失控。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投资风险层次分析辨识模型,该模型可以对施工阶段投资风险进行评价、辨识、排序,从而确定影响投资风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一些经济区的形成,经济区之间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认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应从其服务范围,服务对象上来进行定义.在对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进行定义之后,本文就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与铁路干线的关系、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主要建设标准与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广州至珠海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广州至珠海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功能定位与客流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将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作为区域客流通道进行研究的基本思想以及基于四阶段的客流预测技术路线。用客流分配组合模型,对广州至珠海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进行了客流预测,获得了线路全日客运量、客运工作量、平均运距和高峰小时最大断面流量等客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辨识、量化评估公路工程施工风险,规范施工安全管理,结合影响公路施工安全的技术风险、施工人员素质、管理组织能力、施工安全环境、材料设备供应等情况,构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AHP与灰色理论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并以某高速公路5个标段为工程实例,分析路段施工安全风险,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评价公路工程施...  相似文献   

15.
城际轨道交通中间站布置图型与铁路中间站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布置图型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本文主要研究了各类城际轨道交通中间站的布置图型。首先通过比较分析铁路中间站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标准布置图型,得出城际轨道交通车站的标准布置图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类城际轨道交通中间站技术作业的不同,分析城际轨道交通中间站的配线设置,得出各类城际轨道交通中间站的布置图型。  相似文献   

16.
城际轨道交通的旅客存在差异性,当票价价格调整会导致不同类别的旅客需求程度变化,进而影响到运营管理部门的收益.为明确不同层级城际旅客对于票价的弹性需求,设计了基于旅客差异性的价格需求弹性模型,通过广义费用划分不同旅客属性,在通道平衡配流的前提下,建立价格与客运量及弹性需求系数的函数关系,将模型应用于西安北客站至机场快速轨道交通,结合城际旅客出行调查数据及通道内综合交通现状数据,将城际轨道交通票价设为变量,运算得到价格调整下不同旅客的价格弹性需求系数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能够为运营管理企业的价格决策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城市群交通需求空间形态的分析,在系统论、慢变量决定论、快慢变量结合论的基础上,采用三视模型对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衔接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衔接系统的布局结构、管理控制、衔接功能与三视模型的结构模型、控制模型、功能模型非常契合,衔接系统三视模型分析方法为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衔接问题进行衔接规划、运营协调、绩效评价三位一体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际轨道交通,在国外又称区域轨道交通。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是指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带(或称城市群、经济圈)范围内,各城市之间公交化的便捷、快速、大运量,且衔接合理的客运轨道交通系统。城际轨道交通是介于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之间的一种新型交通运行方式。其特点为:客流性质方面,客流存在明显的日波动、周波动,客流成分以往返客流为主,列车编组少于干线铁路;运输任务方面,城际轨道交通基本不承担货物运输,以客运为主;经营方面,城际轨道交通可以实行与房地产捆绑经营。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期间,PPP模式将成为城际铁路项目建设融资的主要方式。结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实际,利用综合模糊法,构建了PPP模式下城际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提出了城际铁路建设项目主要风险因素的确定方法,以期对PPP模式下城际铁路项目建设运营中有效管控项目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风险评估是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多层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8个I级指标和24个II级指标,其中I级指标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资源风险、技术方案的风险、进度风险、资金风险、人员风险和管理风险。然后将自我评估和基准评估方法应用于评价国际工程项目风险中,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利用一项目评估的实例,证明了该数学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