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山区桥梁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积极地应用预应力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构件的刚度,避免出现裂缝的现象,而且还能够充分确保桥梁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以某山区桥梁施工为例,首先概述了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优势;其次分析了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探讨了优化预应力技术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公路工程建设的步伐,预应力锚索技术作为公路高边坡施工中的应用主要的技术类型,合理的应用预应力锚索技术不能够提高整个公路高边坡施工技术水平,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公路高边坡施工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本文将通过对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公路高边坡施工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对预应力锚索技术施工准备以及主要施工流程以及具体应用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结合工程实例,在简要阐述预应力技术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得出在桥梁施工中合理应用预应力技术,既能降低桥梁结构裂缝的发生,又能在增加桥梁跨径的同时降低桥梁自身的结论,希望我国桥梁事业持续发展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施工技术能够改善路桥结构受力情况,分担荷载,提高路桥结构稳定性。本文首先对预应力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包括钢绞线和锚具选择、在加固施工和受弯结构中的应用、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效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方法,以其促进预应力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驾驶园》2018,(10)
预应力箱梁结构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应用频率较高,其能够有效的提升桥梁的承载能力,降低外界荷载对结构稳固性与安全性的影响,从而延长桥梁的使用年限,使桥梁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但预应力箱梁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预应力施工上,预应力混凝土张拉质量控制的难度系数较高。为此,文章结合案例对预应力箱梁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便为相同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中预应力技术作为一种施工技术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原因是预应力技术具有其他施工技术难以比拟的优点。它可以在减少自身结构的重量的同时,使得建材的最大强度得到了有效利用,同时使桥梁跨度得到增加。但是为了确保预应力技术可以在桥梁得到很好的应用,仍需要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和方案设计方面精益求精,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及质量控制也要求较高,其工艺复杂是预应力技术施工的一大特点。该文结合实际工程,分析了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要点,其目的是为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桥梁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我国开展的公路桥梁施工项目中,可以应用预应力技术,有助于提升兴建桥梁工程的质量。但是由于实际预应力技术的操作流程复杂,在实际中只有明确预应力技术操作流程、施工工艺,基于预应力技术对施工进行计算分析,严格控制每一次施工质量,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公路桥梁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提高。基于某地A公路桥梁施工项目,探讨在具体的公路桥梁施工中,应用预应力技术进行计算的相关内容,并制定优化的施工决策,确保可以提升公路桥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技术应用于桥梁施工能够有效减少桥梁结构裂缝的出现,增大桥梁跨径并减轻桥梁本身的自重,对于桥梁质量的提升和使用寿命的延长具有积极作用。预应力技术起步较晚,但是其在桥梁工程中推广速度非常快,发展空间日益广泛。通过对预应力管道设置、预应力钢绞线和锚索的选择、预应力效应分析和孔道压浆施工等技术应用的具体环节进行探讨,并指出了预应力技术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样的,对于公路桥梁施工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预应力技术就是一个能显著提升公路桥梁工程的技术。预应力技术的具体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所以在运用这项技术时要充分了解其操作流程和施工工艺,要在将预应力技术运用在公路桥梁施工的基础上加以计算分析,只有这样严格控制每次桥梁施工的质量和细节,才能全面推动我国公路桥梁事业的发展以及提升公路建设的现代化水平。本文就是从预应力的概念出发,对预应力技术中常见的先张法和后张法进行了分析,对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计算应用进行了详细研究,希望对我国公路桥梁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可通过计算理论,对工程检测、设备材料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文章对公路桥梁施工中的预应力作了简要分析,探讨易被施工人员忽视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