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VISSIM对无信号环形交叉口以及有信号十字交叉口的通行延误情况进行模拟仿真.以车均运行延误时间、车均停车延误时间、车均停车次数以及排队长度为评价指标,分析对比两种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在不同输入交通量水平下的通行状况,最终确定两种不同形式交叉口的输入交通量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
普通环形交叉口仅适用于交通量不大的情况.随着交通量的迅猛增长.环形交叉口的拥堵情况时有发生.借助一定的交通仿真手段,寻求合理的优化配时方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以西安市钟楼环形交叉口为例,借助VISSM交通仿真软件,寻求其优化配时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配时方案能有效地减少车辆延误,提高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验证了VISSIM微观仿真软件应用于环形交叉口信号配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原因,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存在着一些不规则的交叉口,如错位交叉口.错位交叉口是一种特殊的平面交叉口,由于自身特性,其严重影响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通过对错位交叉口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对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环形交叉口为研究对象,调查其高峰小时交通量,并以交织段的通行能力测算方法——沃尔卓普公式为基础,以瓶颈交织段的通行能力决定整个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为整体思想,提出计算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新方法——交织段流量限制法,并对大连市二七广场环形交叉口作了交通调查及通行能力计算。  相似文献   

5.
普通环形交叉口仅适用于交通量不大的情况,随着交通量的迅猛增长,环形交叉口的拥堵情况时有发生。借助一定的交通仿真手段,寻求合理的优化配时方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以西安市钟楼环形交叉口为例,借VISSM交通仿真软件,寻求其优化配时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配时方案能有效地减少车辆延误,提高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验证了VISSIM微观仿真软件应用于环形交叉口信号配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信号交叉口已知的车道设置情况和交叉口控制条件可以判断进口道总人均延误值是否最小,该值与进口道交通量及公交比例有关,其结论可以用于指导上游A日W的交通控制.以交叉口人均A毛误最小化为目标,假定交叉口信号配时、入口车道数、入口车道通行能力等条件不变,采用VISSIM仿真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车道设置条件和交叉口控制条件不变时,随着入口交通量的增大(饱和度从0.5增加至1),最佳公交流量比例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交叉口非机动车、机动车运行规律分析 ,应用饱和流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混合交通条件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提出了信号交叉口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 ,并对交叉口整体交通容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得出不同非机动车交通量情况下 ,交叉口综合治理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环形交叉口的交通量调查中,确定交叉口的流量流向非常困难,特别是五路环交,无法通过直接观测求出各流向的交通量.把双约束重力模型引入到环形交叉口的流向分析中,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道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交叉口发生堵塞,会影响交通的有效运行。因此,如何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对城市的交通有重要意义。以南稍门十字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借助VISSIM交通仿真软件,调查其高峰时段的现状交通量、信号配时方案及车道功能的划分,研究交叉口优化配时方案和改善交叉口车道划分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的减少车辆延误,提高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证明VISSSIM仿真软件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应用达到良好的改善效果,为解决目前城市平面交叉口日趋严重的拥堵现状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施工区的存在,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下降,车流运行混乱.本文为 了从微观层面研究信号交叉口施工区交通流运行特性,以初始社会力模型为基础,首次提 出一种新的适用于交叉口交通流的社会力模型;通过对影响岛式施工区通行能力的因素 进行分析,设计出一套数据采集方案;利用实测数据并结合遗传算法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标 定,使用统计学指标对标定结果展开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新模型仿真得到的交通量与 实测值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仅为0.028,能为信号交叉口施工区交通流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环形交叉口入口通行能力、交织段通行能力和总通行能力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环形交叉口流量流向矩阵形式并以此来表达冲突流量,对于入口通行能力的线性回归模型,以各入口流量之和达到最大值为目标及各入口车流饱和度均满足一定服务水平为约束,假设交叉口各入口转向比例不变并当实际流量增加时,首先在环形交叉口某一瓶颈入口处达到饱和,此时环形交叉口各入口流量之和即为储备通行能力.论文给出了储备通行能力的推导过程并以英国Kimber公式、瑞士Bovy等人的公式为例,针对大连市数码广场环形交叉口的实际调查数据,用两种方法计算出该交叉口的储备通行能力.结论说明:该方法对于入口通行能力为线性回归模型的环形交叉口储备通行能力的计算均适用,并可由此找出环形交叉口的瓶颈入口.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交通量的不断增长,传统的交叉口优化方法所起到的效果已日趋微弱。目前,迫切需要一种新方法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以镇江市谷阳路—禹山路十字为例,应用VISSIM仿真软件及优化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对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优化后的仿真能有效缩短交叉口的延误时间,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及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环形交叉口入口通行能力、交织段通行能力和总通行能力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环形交叉口流量流向矩阵形式并以此来表达冲突流量,对于入口通行能力的线性回归模型,以各入口流量之和达到最大值为目标及各入口车流饱和度均满足一定服务水平为约束,假设交叉口各入口转向比例不变并当实际流量增加时,首先在环形交叉口某一瓶颈入口处达到饱和,此时环形交叉口各入口流量之和即为储备通行能力.论文给出了储备通行能力的推导过程并以英国Kimber公式、瑞士Bovy等人的公式为例,针对大连市数码广场环形交叉口的实际调查数据,用两种方法计算出该交叉口的储备通行能力.结论说明:该方法对于入口通行能力为线性回归模型的环形交叉口储备通行能力的计算均适用,并可由此找出环形交叉口的瓶颈入口.  相似文献   

14.
以某一联合三交叉口区域为例,以经济有效的手段挖掘已有交叉口的潜在通行能力,研究在"三角形"结构的主次交叉口资源利用不均衡的联合交叉口区域中,组织部分左转车流在次交叉口绕行对区域交叉口通行能力和车均延误的影响。文章提出以最大车流通过量为目标,使每股流向在新旧控制方案下极限通行能力比值最小值最大化的模型思想,得出每股车流向通行能力可提高最大比例和同一周期时长下的最优信号配时方案,并对联合三交叉口区域进行实例仿真分析。分别对交叉口区域在绕行前后不同控制方案下的行程时间、平均排队长度、平均延误等进行对比分析,并仿真每股流向交通量增加20%后的平均延误情况。结果表明,左转绕行下新的控制方案,尤其是单口控制方案2有效提高了交叉口通行能力,交叉口车均延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剩余时空资源,通过道路的基本通行能力和交叉口的饱和流量来计算路网容量,并引入了时空资源利用率的概念.在保证道路畅通情况下提出了计算路网的最大服务交通量即路网容量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公路平面交叉口左转专用道的恰当设置在提高交叉口安全性的同时,也是改善交叉口运行状况的一种有效手段,确定左转专用道的设置阈值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以二级公路典型无信号交叉口的行程时间、延误、服务水平及冲突次数为目标,运用交通仿真分析技术对交叉口设置左转专用道和直左混行车道进行对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左转专用道的设置与进口道的交通量相关.其中设置左转弯车道与否的行程时间、延误、冲突都随进口道交通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进口道交通量大于600 veh/h时,设置了左转专用道的通行能力及安全性较优,当交通量大于1 000 veh/h时,设置左转专用车道的延误和冲突次数急剧增加,服务水平和平均速度降低,表明左转专用道的设置阈值为600~1 000 veh/h.  相似文献   

17.
在斜交十字交叉口内设置车辆待行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斜交十字交叉口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为锐角进入交叉口的次路车流设置车辆待行区,使支路车流可以分两个阶段通过交叉口.以一级公路为例,运用概率论和排队论计算了车辆待行区所适应的交通量范围,给出了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在不同交通量情况下,比较了普通让行、信号灯和设置车辆待行区三种交叉口控制方式的延误.  相似文献   

18.
审批阶段没有对土地开发强度进行控制是目前交通影响分析(TIA)实施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此,提出基于交叉口剩余容量推算土地开发强度的方法并建立了关系模型.交叉口是城市路网的瓶颈,该方法通过预估交叉口流量转向比例,并结合交通组织确定了交通量在路网上的分担比例,从微观层面分析了项目发生/吸引交通量对交叉口的影响,及其对土地开...  相似文献   

19.
城市十字路口较多,加之信号配时不合理,车辆通过就会干扰频繁,使得延误时间过长,十字路口的通过量低.文章以桂庙村口交叉口为例,在对该路口交通流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运用VISSIM建立微观仿真模型,检验仿真与现实路口的相似度,通过“等效交通量”方法优化配时方案,并对优化前后的配时方案进行仿真评价.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使得交叉口停车时间下降了10.96%,平均排队下降了15.82%,通过车辆数增加了12.92%,说明优化配时方案能够有效提高该交叉口的服务水平,提高通行率.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信号周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信号交叉口进口道的通行能力并不一定随信号周期之增加而增加;给出进口道通行能力与信号周期之间关系的判断准则,并运用该准则进一步分析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信号周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