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泗港长江大桥采用主跨1700 m的单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文中从大桥的建设背景,以及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过江交通需求介绍大桥的建设标准、跨度的布置,以及桥梁方案的总体设计.因过江通道资源有限,大桥采用双层桥面结构形式,有效解决两岸车辆过江通行的需求,设置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上、下桥梯道,在满足行人快速过江交通需求的...  相似文献   

2.
概况中兴路-百丈路交叉口位于宁波市中心城区,交叉口面积大、流量饱和、常规的非机动车跟随机动车左转的通行模式造成了行人过街困难、非机动车过街冲突严重、交叉口三角区内存在事故隐患,且机动车通行效率受限,整体通行秩序较为混乱。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联合宁波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对交叉口采取左转非机动车二次过街的慢行交通一体化通行模式,通过缩小路缘石半径、扩大人行道边缘圆曲线半径、设置各类引导标志、施划彩色路面等方式构建慢行交通等候区,通过设置非机动车过街通道及信号灯、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等构建慢行交通过街区,通过设置路口导向线、中心圈等方式完善机动车通行区。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供行人或自行车使用的非机动车道成为了大型桥梁设计的关键内容之一,其中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是主要设计参数。有的桥上非机动车道的净宽需要达到4.6m,而一些既有桥梁上的非机动车道宽度通常只有900 mm,不能满足现代规模的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于是一些地区开始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悬臂人行桥面系统进行桥面拓宽改造。  相似文献   

4.
电动车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交通方式之一,因其速度快等优点而被广泛接受,但同时也给慢行道上的自行车和行人带来安全隐患.文中将稳静化技术引入非机动车道设计中,用来降低电动车的速度;通过对稳静化前后车速和离散性的分析,证明稳静化技术对降低电动车速度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提高非机动车道的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过江通道资源紧张而交通量又过快增长的沿江大城市,采用双层公路桥梁建设方式可以有效缓解交通问题,但双层公路大桥势必会带来更复杂的交通组织,更高要求的交通疏解设计。该文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工程为例,通过采取合理布局两岸疏解立交匝道、完善配套道路、重视人行和非机动车慢行系统、因地制宜等对策措施,较好地满足了大桥交通疏解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城市道路交叉口中人车混行现象,综合考虑效率与安全两方面因素,选取延误成本和冲突成本分别作为效率与安全的评价指标,构建有(无)行人专用相位信号控制模式的交叉口运行成本模型.模型的延误成本中,行人和非机动车延误考虑了信号延误、冲突延误以及绕行延误;冲突成本则基于交通冲突理论,以车头时距判断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是否发生冲突为指标,并根据机动车及行人和非机动车达到分布确定冲突概率.最后,通过北京市四道口交叉口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并基于遗传算法求得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中行人专用相位设置的阈值在750~900人/h浮动,随着车流量的增长,行人专用相位的设置对行人流量的要求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为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保障行人及非机动车安全、舒适、方便、尊严的出行.   相似文献   

7.
城市跨越江河外延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过江机动车与人非出行需求,需要建设通道予以解决并做好与江河两岸路网的衔接,以保证跨江通道功能的发挥。本文介绍了宁波中兴大桥开展的人非过江系统的基本前提、总体方案比选、慢行系统交通组织、下层人非通道结构设计等研究情况,为中兴大桥的人非通道的设计和建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研究表明:主桥应选用缓坡推行方案设计慢行系统;主桥段人非系统布置于主梁下缘,引桥段非机动车道布置于机动车道下层;南、北两岸分别经江东北路、规划支路灯控平交“转换”后上桥,缓坡推行上桥;人行及非机动车则利用主墩周围空间设置电梯及环形楼梯上下桥;下层人非通道结构纵断面设计应分为四个区段,即主跨及部分边跨的标准悬臂段、挑臂根部位于腹板边缘的过渡段A、挑臂根部位于腹板内侧的过渡段B、边跨汇合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将隧道人行道或检修道合理加宽,改造为人非混行道,并提出适用于一定非机动车及人行道交通量的宽度取值范围。人非混行作为一种交通方式,目前往往缺乏理论支撑,难以确定合理的设置宽度及适应交通量,本文将行人按照非机动车交通流中的侧向干扰考虑,从而确定非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为隧道人非混行道宽度取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转变观念,加大对非机动车、行人的管控力度。教育广大民警,包括协警转变观念,在加强对机动车管理的同时,重视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管理;克服畏难情绪,不能因为受到个别群众的刁难而畏首畏尾,放松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过江桥梁慢行系统因为设置困难而缺失或标准过低的问题,通过分析目前过江桥梁慢行系统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了设置过江桥梁慢行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城市过江桥梁慢行系统设置方案。在研究国内大型过江桥梁慢行系统设置方案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非机动车上、下桥的专项方案,以期为今后城市过江桥梁慢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