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木文通过铁路干线运行的三类主型机车现职男性乘务员2111名4222只眼的5m 远视力(单、双(?))、1m 中视力(单、双眼)状态受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明确指出年龄是影响乘务员中心视力的主要因素,远、中视力明显衰退的年龄阈值分别为45岁和40岁,并对年龄阈值前后两组的正常值进行了探讨,结合乘务员视作业环境和行车事故的调查,提出了修订铁路机车乘务员中心视力职业体检标准。  相似文献   

2.
机车乘务员警惕功能是对LKJ2000型监控装置功能的扩展,实现了列车运行中对机车乘务员进行警醒的功能,可有效防止机车乘务员因精力不集中导致行车事故发生的现象,确保运输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选全路具代表性的六个机务段中100名乘务员,采用添乘测量和逐时观察法,进行疲劳指征、疲劳主观症状的调查和适宜运用时间的询问.多数地区的乘务员运行4小时后闪光融合频率明显降低,色名读唱时间显著延长,提示有疲劳征象。主观疲劳症状也有增多趋势。大部分乘务员建议运行时间为4~5小时。1983、1984年,曾先后在北京至石家庄、上海至金华、沈阳至大连三个乘务交路上,对机车乘务员工作适宜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机车乘务员一次连续工作适宜时间为6.0~6.5小时,其中3.5~4.0小时为运行时间。并于1985年11月通过了基层评审。与会专家认为采用心理学、生理学综合指标评定乘务员精神疲劳方法是可靠而有效的,国内尚未见到这方面的报道;本研究工作对于增进乘务员身体健康,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有重要意义,建议纳入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作进一步研究。从1986年起,本课题正式列为部科研计划,经三年的努力,现场调查工作已经结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对铁路运输生产安全至关重要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目前关于机车乘务员这一特殊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应用SCL 90自评量表 ,对某分局机务段乘务员进行整群调查 ,以便对其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及评价 ,并为今后开展职业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同时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质量提供一系列有力的资料。1 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为某分局机务段的 6 4 0名机车乘务员 ,均为男性。年龄 18~ 6 0岁 ,其中 18~ 19岁 2 5 1人 ,30~ 39岁16 3人 ,4 0~ 4 9岁 15 9人 ,5 0岁以上 6 7人。采用SCL 90自评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西宁和格尔木机务段的403名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进行了研究,提出高原机车乘务员应具备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因子分不能超过10%,阳性症状的总分不能>160分,或阳性项目数不能>43项,或任一因子分不能≥3;高原机车乘务员的个性应首先考虑内向稳定的人,其次考虑外向稳定的人和中间型的人,而内、外向不稳定的人则不能担任高原机车乘务员。  相似文献   

6.
蒸汽机车在运行中产生的不良有害因素对乘务员机体的影响国內外曾见报道。现就27例乘务员心电图改变分析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选择坡度大(25‰),隧道多(62km中有隧道19个)的鸭大线临江机务折返段82名乘务员(观察组)及65名非乘务工作人员(对照组),两组工人的工龄均为1~28年,年龄分布,观察组:20~53岁,对照组:20~55岁。  相似文献   

7.
针对铁路机车乘务员工作过程中的重点危险因素,研究开发铁路机车乘务员智能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和嵌入式视频分析设备,能够有效识别视线脱离、手比异常、疲劳驾驶等不安全作业行为;基于物联网实时获取机车乘务员健康与备班睡眠数据,及时发现机车乘务员健康问题和睡眠不足;该系统改变了依赖于滞后的人工抽查和事后追责的传统机车乘务员监管模式,代之以自动实时检测与即时告警,检测准确度和时效性均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高铁客运乘务员队伍普遍存在思想认识不足、业务水平不精、身身心健康不佳等问题,分析成因、找准症结,提出加强思想教育、深化职业培训、完善激励机制等应对措施,旨在有效提高高铁客运乘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铁路旅客列车乘务员工作倦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旅客列车乘务员工作倦怠是乘务人员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消极反应,是乘务员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文章首先阐述了工作倦怠的概念,然后介绍了列车乘务员工作倦怠的表现效果,最后分析了列车乘务员工作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乘务员配置目前大都采用经验法,缺乏对于乘务员职责及不同分工的精细化思考。针对此问题,细致考虑不同工种乘务员的职责和特点,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乘务员精细化配置方法。该方法将乘务员分为正线乘务员、备用乘务员和应急乘务员3类,分析了各类乘务员具体担任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以及需要的配置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各类乘务员配置的具体约束,并给出乘务员优化配置的具体计算方法。最后,以某地铁线路数据为例,通过案例分析了该配置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些城轨车辆不设置司机室车门,乘务员只能通过客室门进出列车的问题,文章结合车门系统的控制原理,设计一项新功能以解决此问题,并就新型城轨车辆的乘务员进出方案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机乘人员立体视觉功能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原有体检标准中,没有该项要求。本研究是在现职机乘人员中,用 TL-Ⅰ型静态立体视觉检查仪对1218名不同年龄分布的乘务员进行了立体视觉功能检查,并结合机车有效制动距离800米的安全要求,根据体视半径理论等,提出如下标准:乘务员入路立体视觉功能标准为11秒角;现职乘务员立体规觉功能标准为26秒角;超过上述标准值者为不合格。  相似文献   

13.
影响机车乘务员中心视力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乘务员的中心视力(简称视力)功能状态,对于铁路机车安全运行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视力不仅能及时准确的判断线路上的信号和各种障碍物, 而且其状态的优劣也是判断乘务员其它视觉功能的基础。然而,影响乘务员视力状态的因素很多,不仅有乘务员自身的年龄因素,而且还存在着一些特  相似文献   

14.
<正>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消息,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站紧邻既有长沙站,站房总面积约为1万平m2、站台总面积为1.6万m2。城铁长沙站坐西朝东,面向锦泰广场,与既有长沙站"背靠背"。其设计高度、造型以及颜色都与既  相似文献   

15.
(一)烧损故障第一例分析与处理 1.事故概况我段乘务员在库内对一台东风型内燃机车进行低压试验,当按下1GJ时,发现3XC_1不吸合。当乘务员回手柄检查时,发现3XC_1线圈C上的接线松动。乘务员用螺丝刀紧固螺丝时,在紧固的同时发生了电弧放炮声,接着发现高压室起火。马上灭火,防止了事故扩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DF11G机车型乘务员在处理机车故障时对发生故障的原因研判不全,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的问题,介绍了DF11G型机车常见故障判断方法及发生故障时,尤其是运行途中机车乘务员如何应急处理的有效方法,以提高乘务人员故障处理能力,减少因检修不当造成的机破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主探讨中长途旅客列车乘务员的个性特征及饮酒的习惯,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30名旅客列车乘务员进行调查,其中男69名,女性161名,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0.60岁。并对其中119人进行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MAST),调查采用问卷式。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客运乘务员〈30岁、30~39岁组E量表分均高于常模,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P量表分均低于常模(P〈0.01),〉40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某机务段运用车间处理新晋机车乘务员违标频发问题的经验教训,通过排查分析新晋机车乘务员违标存在的安全风险,寻找导致新晋机车乘务员违标多发的主要原因,归纳总结出了防控新晋机车乘务员违标的具体措施,为相关部门防控新晋机车乘务员违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机车乘务员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车乘务员在驾驶作业中 ,必须集中精力 ,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同时 ,在驾驶作业中接触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和夏季高温等 ,这些因素均可损害机体的心血管系统功能。为了解机车驾驶作业对乘务员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对某地 2 2 6名电力机车乘务员的心血管功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乘务员组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乘务员的高血压患病率与工龄有关联 ,随着工龄的延长而逐渐增高。同时 ,随着工龄延长 ,两组间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也更加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机车乘务员长期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 ,再加…  相似文献   

20.
机车乘务员超劳作为高度危险源,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介绍超劳的概念和危害,分析朔黄铁路机车乘务员超劳的现状,提出机车乘务员超劳具有长期性、必然性和多发性等特点。通过具体统计数据,分析朔黄铁路机车乘务员超劳的主要原因,结合朔黄铁路现状,提出减少超劳现象发生的应对措施,以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