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与安全》2010,(8):66-69
"新能源"注定要成为2010年中国经济中最为靓丽的词汇,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势,政府部门的产业扶植政策,汽车厂商的大手笔的营销策略,广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如火热情,这一切都注定了今夏新能源产业的热闹,新能源汽车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成为萦绕在广大读者心中的问题,为了使广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全面了解产业内外各方人士的看法,本刊特别推出"新能源汽车离我们有多远"专辑,期望能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第一次在全国提出对于产业集群升级要在链网互动的机制下进行,文章阐述链网互动理论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文章指出仅仅嵌入全球价值链和仅仅依靠区域创新网络会使产业集群分别跌入全球价值链陷阱和网络陷阱,文章对链网互动的动力机制和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硬碰硬的竞争只能令企业陷入血腥的"红海"。要赢得明天,企业不能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即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走上增长之路。这种被称为"价值创新"的战略行动能够为企业和买方都创造价值的飞跃,使企业彻底甩脱竞争对手,并将新的需求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4.
<正>各大专院校及相关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重要批示,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工业设计在创新活动中的推广应用,为院校和企业注入创新理念,为产业发展提供设计人才,为大学毕业生搭建创业就业平台,推动工业设计事业的发展,并逐步使"明日之星"工业设计大奖赛成为全国性工业设计人才选拔的重要参考"标杆",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5.
<正>每年百人会论坛上的议题都是当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与技术的风向标。本届论坛以"提升核心技术,创新引领发展"为主题,聚焦电动汽车行业供给侧改革和创新发展问题,探寻技术突破、创新发展的路径和办法,引导企业走上靠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竞争优势的轨道,探讨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了快速成长期,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屡创新高,我国已成为全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我国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离不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的协同.首先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机遇,接着总结出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产业协同发展韧性不足、要素流动不充分等问题.最后给出了完善产业协调机制、强化协同创新协能力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已于2004年6月1日正式出台,其目的是对我国汽车产业(包括摩托车产业)进行宏观调控,使其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但是这次宏观调控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特别是对摩托车产业能否改变“散、乱、差”的局面,笔者深感忧虑。国家从1981年开始对摩托车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力求通过  相似文献   

8.
信息     
正政策行业国际召回发改委表示未来重点支持智能汽车等9大领域产业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近期表示,要切实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动能,大力实施生物产业倍增计划,组织实施"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支持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发改委表示未来重点支持智能汽车等9大领域产业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近期表示,要切实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动能,大力实施生物产业倍增计划,组织实施"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支持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等9大领域产业。加速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开展  相似文献   

9.
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完善的政策体系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促进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创新、快速发展,本文对我国智能汽车政策体系进行研究,理清政府职能部门关系,建立政策体系框架,剖析重要政策文件,找出现行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政策调整和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洛偃一体化的交通、产业、环境、措施、政策、机制和实施步骤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划和大胆的创新。在产业规划上,提出了生态高效农业园区的规划,从而使洛偃一体化在保护耕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做到产业一体化的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将农村建设作为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探索洛阳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在园区管理上,提出了以园区替代乡镇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