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古希腊罗马学者就发现伴随铅绞痛有肌肉麻痹。到1839年法国人Taquerel des Planches曾详细地描述过铅中毒引起末梢神经障碍的体征。此后从1944年Cantarow和Trumper就开始采纳了Dejerine-klumpke(1899)的肌肉麻痹分类法,此法将肌肉麻痹分为前臂型、上臂型、阿-杜二氏病型、腓骨型和喉头肌型五类麻痹,以后此法就长期沿用下来了。 1880年Gombanlt进行豚鼠试验,证实铅可引起末梢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以后大家又针对铅引起的末梢种经组织变化是雪旺氏细胞还是轴索障碍,是神经纤维内膜的神经内膜血管障碍还是脊髓前角细胞障碍等问题,继续在光学显微镜以致电子显微镜的水平上进行着实验研究,直至现今。另一方面,Hodes、(1948)Dawson和Scott  相似文献   

2.
振动对工人的危害,在一九六五年以后才引起日本卫生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并开始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作者发现日本振动病的症状与国际文献的描述相类似,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1.软组织(神经、肌肉)损伤,如多发性神经类样手套、袜子型的末梢感觉麻痹,肌力下降,手肌肉萎缩,手肌肉肌电图的异常表现。病人主诉有手麻木感、疼痛、僵直和肿胀。 2.双手发冷并并发外周末梢血管的痉挛反应。 3.骨骼和关节的损害,特别是腕、肘关节和脊椎骨。  相似文献   

3.
锰毒作用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表明,慢性锰中毒早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征,继而出现锥体外系神经受损症状,肌张力增高,手指明显震颤,腱反射亢进,并有神经情绪改变。严重患者锥体外系神经障碍恒定而突出,表现为帕金森样症状。锰中毒患者的肌电图、脑电图、气脑造影、脑血流图、脑CT和MR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了较多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现行的锰中毒诊断标准提供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局部振动病的临床分型及其亚临床期研究的必要性局部振动病的临床分型,意见不一,国内研究尚少。(1973)曾分为七个类型:血管张力障碍型;血管痉挛型;多发性植物神经炎型;植物神经肌炎型;神经炎型;间脑型和前庭障碍型。Hunter(1978)主张分为四型:腕骨囊样变型;手部软组织创伤型;肘关节病型和血管张力障碍型。的场恒孝提出分为三大类型,即末梢神经、末梢循  相似文献   

5.
磷酸三邻甲苯酯(TOCP),是合成树脂的增塑剂,或作油漆、合成橡胶、聚氯乙烯制造中使用的有机磷剂。在1899年首先见到由TOCP引起末梢神经损害的报告,以后在欧洲、美国等也报道许多病例。在日本,被TOCP污染的食用油中毒的一些报道中,其症状以神经症状最为明显。职业性TOCP中毒,使用丙酮和TOCP混合涂料2年出现锥体束征。还  相似文献   

6.
手的痛觉是末梢神经功能状态重要的标志之一,对振动病的诊断更有重要的意义。我国近年来对振动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指标及检查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诊断指标尚未统一,各项诊断指标的正常界限值更缺少应有的研究。故在振动病的调查中多采用对照组,这样既费人力又费时间。  相似文献   

7.
锰、铅、汞是我国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易引起职业危害。1979年,我们依据全国职业病普查的统一方法,对北京地区40个铁路厂,段、站接触铅,苯,汞、锰的工人共1050名进行了健康检查,对其中出现种衰症侯群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疑似锥体外系受损者作了脑电图和肌电图的检查,试图用电生理学方法提供神经系统早期病损的客观证据,以进一步评价毒物危害的程度。兹将结果报导如下: 对象和方法脑电和肌电图受试者共37(男30,女7)名,年龄平均为40(21~59)岁,接触工龄平均为16(1~36)年,其中锰、铅、汞接触者分别为29、5和3名。脑电图检查:应用丹麦Kaisers TR-60型8  相似文献   

8.
工人长期接触低于标准值的混合有机溶剂的报告除临床上可以发现外,有感觉或者感觉运动多发性神经疾患的轻度损害。通过横断面研究,评价了印刷工和油漆工接触剂量和反应的关系,用调查表询问240名受试者的职业史,症状和临床神经学检查。受试者现时的平均工龄6年,各个受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大脑诱发电位的研究,是神经生理学和临床诊断技术方面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迄今大脑诱发电位检查技术,不仅在临床上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已经发挥威力;而且对揭开大脑活动之谜将起到积极作用,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已经逐步展开,且陆续见有  相似文献   

10.
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早期以神经系统的改变为主,往往以末梢神经炎的形态出现。调查证明,肢端麻木和感觉异常的主诉较多,尤其手麻、手痛、手冷感、手无力等局部症状出现较早,并且与振动性白指共同成为局部振动病的主要症候群。因此,末梢神经机能(指端感觉)检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关于使用振动工具引起障碍的发病机理多数还不清楚。病理检查也不过是报告了某些活检所见和实验研究情况。著者等对与分类Ⅱb相当的振动病患者实行了全身病理解剖。这样的经验,在日本是开始。患者是从1966年到1974年止使用自动采伐机的53岁林业工人。这期间从1971年左右起自觉有手指冰冷感、麻痹、感觉异常。皮肤温度明显低下。在1974年诊断为振动病。因而中止使用自动采伐器,继续门诊治疗。1976年在汤布院卫  相似文献   

12.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高度致残性心理障碍,严重损害个体身心健康,传统药物疗法与心理干预技术的抗PTSD作用有限。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nVNS)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调节电刺激技术在缓解PTSD症状及其相关情绪障碍上具有积极效应,而这种积极效应的实现主要依赖于nVNS对个体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脑功能以及消退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调控。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nVNS抗PTSD作用的潜在机制,并基于多维疗效评价体系推动nVNS与其他心理干预技术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ZJC-1型振动觉测试仪是一种用定量方法测定振动觉阈值,进而判断振动觉机能障碍的机器,广泛用于神经末梢感觉机能测定和局部振动病的诊断。该仪器结构紧凑,电路设计合理,外形美观、携带方便、数据可靠、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4.
锰的发育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体过量的锰暴露会导致进行性、持久性和神经变性的损害,严重者出现帕金森氏病样症状。锰对体外培养的胚胎神经细胞分化有抑制作用;锰可通过动物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透过血脑屏障沉积于脑,引起脑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微量元素分布异常,神经行为机能障碍;人群调查显示母亲职业性接触锰可能会对子女智力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深入探讨锰的发育毒性,对保护工人及其子女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色盲检查图谱、色觉异常检查仪的临床诊断和灯型色觉仪的职业适性判断方法对892名铁路现职男性机车乘务员的色觉功能状态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机车乘务职业要求作了研究后提出灯试法合格作为铁路机车乘务员色觉功能的体检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前,还沒有一项客观检验能够满足职业性雷诺氏症(振动白指)的临床诊断及局部振动病的劳动力鉴定的要求。有人曾用指端容积描记及超声波技术测量肢端血流。为检验末梢神经系统的变化,Renfrew研制了深度觉仪和两点分辨觉仪两种仪器。本文作者在Renfrew研制的仪器基础上又作了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肺部疾患特别是由职业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肺部疾患的发现及确定均有赖与胸部X线检查,直到目前为止,X线仍旧是重要的检查手段。但是,仅仅凭借X线,显然存在许多不足,其理由是:1.X线主要反映肺部的病理改变,临床上常可见到病理改变与功能损害不一致的现象。例如:X  相似文献   

18.
局部振动可引起末梢血管机能和形态的改变,尤其是振动性自指的出现,已被公认为局部振动危害的典型表现。因此,末梢循环机能的检查对于评价局部振动危害,特别是对局部振动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于局部振动危害引起的外周循环障碍进行了许多研究,检查方法也不断改进。近年,我们应用超声多普勒检查结合冷水负荷试验评价局部振动危害,获得初步结果,现报道如下。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砂轮磨光接触局部振动的工人共  相似文献   

19.
测定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是检查周围神经兴奋和传导功能的一种电生理方法 ,测定结果客观可靠 ,操作简便 ,对受检者基本无痛苦 ,可早期发现职业有害因素引起的亚临床神经病变 ,并可判断病变部位、程度 ,提示再生及估计预后和疗效等。因而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周围神经病损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铁路危险品装卸工人常年接触上千种化学品 ,其中某些物品可致周围神经功能改变。为了解危险品装卸工人的周围神经功能状态 ,探讨长期低剂量接触有毒物质对职业人群周围神经系统的危害 ,对部分危险品库站的装卸工人进行了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1…  相似文献   

20.
肺部非典型矽肺融合块的临床X线表现有时同外围型肺癌很相象,鉴别诊断常感困难,文献报导将矽肺误诊而手术者并不少见,我们也有过沉痛教训,说明两者在鉴别诊断上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自1968年4月至1979年8月的11年间,在疑难的胸部疾病诊断中,采用额面倾斜位体层摄影检查共154例,经过整理临床与X线资料完整者28例,其中肺癌19例(6例为粉尘作业工人),经病理和痰细胞学检查证实,矽肺融合块9例,具有可靠的职业史,随访5年以上,有逐年复查的一套胸片,认为诊断无疑者。年龄在40~60岁之间,平均年龄47岁,将着重其X线征象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